APP下载

司马迁《史记》的人文情怀

2018-01-06李一帆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5期
关键词:人文情怀司马迁史记

李一帆

摘要:《史记》作为司马迁穷尽一生呕心沥血完成的伟大著作,他不仅反映了司马迁独特的视觉与思想同时也为记录历史事实、后人了解历史奠定了基础与支撑。然而司马迁本人确实又是一位悲剧性的人物,他笔下所记录的人物画卷都与司马迁本人存在著相近的人生经历与最终命运,司马迁更能够从同情、理解的角度来揭示这些人物背后的故事与思想。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人文情怀

可以说《史记》的创作也是司马迁对于古代人文、古代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也继承,同时也是其个人思想与修养的自然体现。在阅读《史记》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会体会到有一种热情在流淌,同时这种热情更是作者一种深厚的人文情感,正是这种情感的体现才使得《史记》成为了千古绝唱、无韵之离骚。下面我们就来结合《史记》的内容,来对其背后的人文情怀表现进行探索。

一、司马迁与《史记》

作为人类相互之间进行关注的纽带,人文情怀不仅要从人格、情感、理念等多个角度对人类进行关注,同时也要带着一颗发展的眼光来进行审视。而司马迁的人文情怀则更是需要通过历史人物这个平台来进行展现于记录,通过对《史记》的通篇赏读我们发现,司马迁的表达方式是十分多样的,他没有统治者的固有意识对历史人物进行凭空臆想,而是站在宏观的人性角度对历史人物进行了还原与诠释。

二、《史记》中人文情怀的展现

通过对司马迁《史记》创作内涵的分析,我们对其所表现出的人文情怀进行如下总结:

(一)司马迁笔下《史记》中的人本位

在司马迁笔下的《史记》中,一些神话般存在的人物都从高高在上的深潭上缓缓走下,来到我们面前揭下了厚重的面具,展示了他们最初的面貌。这种人本位的写作方式,主要体现在对于一些重要的统治者描写上,例如五帝的记录便是在剥去了他们神性的一面而突出了人性方面的记录。《史记》中有一个章节叫做《五帝本纪》,在该章节中对黄帝的描写如下:“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撩撩不到百字的描写便将黄帝的仁爱与德行进行了充分描写,而这种记录方式也将黄帝从“神人”的角度恢复为了一名杰出的国家管理者、一位圣明的君主。除了对黄帝的描写外,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于尧、舜、禹等的描写也是存在较为深厚的人性特点[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的思想中无论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还是普通的村野山夫,他们无论是成功的一面还是失败的一面,都是需要通过一种写实的方式来进行描写与记载。而司马迁贵在没有对成功者进行千人一面的歌颂,他更加关注那些失败者背后的故事与警示。例如在《史记》中,司马迁对于伍子胥的成功之处好不掩盖,特别是作为管理者的能力与才华都在司马迁的妙笔下得到了升华,而伍子胥通过鞭尸来进行报复的片段,司马迁则是通过申包胥之口,对伍子胥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子之报仇,其一甚乎......今子故平王之臣民,亲北面而事,此岂其无天道之极”。这段描线告诉我们后人,即便是伍子胥这样杰出的人也并不是一点错误都不会犯的,正所谓“人无完人”说的便是这个道理,我们也能够从相关的记载中对伍子胥有了最为人性化的评价与认知,同时也能够从他的身上得到人性的感悟。

(二)《史记》对于小人物的人文关注

与其他史料记载不同,司马迁的《史记》没有仅仅将目光放在成功者身上,而是对一些小人物的命运与生活也进行了相关的关注,可以说这是与其他历史类记载最大的区别。在《史记》中《刺客列传》一章,便对曹沫用匕首来劫持齐桓公进行了栩栩如生的描写,曹沫逼迫齐桓公归还侵略所获的鲁国土地,以此来树立曹沫这种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而在对专诸对吴王僚进行刺杀、以帮助公子光获得王位政权的描写中,更是将专诸在行侠仗义之后失去宝贵生命的道义之情表现的淋淋尽致。而在《游侠列传》中,司马迁更是将郭解的杀奸除恶、行侠仗义平哥进行了高度赞扬,这与传统的史学家的记录是完全不同的[1]。

与此同时司马迁在《史记》中还对一些巾帼女英雄进行了描写与赞美,例如在漂母赐食于韩信却并不求韩信的回报,通过寥寥几句“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来将漂母善良、慈爱的品性进行了描写[2]。而在《刺客列传》中更是有数处对姊弟情、手足情等进行了记载,也正是有了司马迁的记录我们才能够在今天对那个时代的光辉女性有所认知与了解。

(三)《史记》对 悲情人物的诠释

可以说司马迁本人便是一名传奇且悲情的人物,而在他的笔下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悲剧性人物的故事,这种悲剧有个人人性所造成的,也有些是在社会背景所促成的,这些历史人物在那个扭曲的社会中,只有利用自我毁灭来确保对伦理与道德的追寻。与此同时,司马迁也借助历史人物对传统的道德认知给予了全新的注释,让这些历史人物有了不为人知的一面,另外司马迁对于伦理道德的认知更是不同与其它史学家。例如在《史记》中,对于李斯、商鞅等人的悲剧角色便有了不同以往的诠释,虽然商鞅的变法为整个封建王朝的建立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个人却无法逃过五马分尸的命运,司马迁对他的行为与才能在感情上是全盘肯定的;而对于李斯而言,作为秦国的第一位丞相,他的功劳与业绩是后人推崇的榜样,然而他被赵高残害的结局依旧使得他沦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面对这两位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司马迁对他们身上演绎的悲情包含同情,如果不是他与这些牺牲品有着共同的经历、在情感上有着高度一致的共鸣,相信司马迁不会将他们内心的情感世界表达的如此准确[4]。

然而作为一位伟大的史学家与文学家,司马迁却在对历史人物进行表达、记录的同时也毫无例外的融入了一些个人情感。例如对贾谊的形象中,司马迁便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一方面做到了对人物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则对其进行了微言讽刺、以此来抒发内心的气愤与不满。可以说这种感情用事是《史记》的美中不足,但同时也是助《史记》拥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主要推动力。

三、结论

综上而言,司马迁作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文学家与历史学家,他笔下的《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正史,在史学和文学上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虽然司马迁本人一生坎坷,但他却能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依旧留有一颗坚忍不屈的心,通过不懈的努力来完成一本辉煌巨作,这便充分的体现出了他的“重于泰山”的人文情感与人生追求。愿我们每一名读者都能够在阅读《史记》中读懂司马迁的人文情怀,同时以古示今、对自我所存在的不足进行修正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姚亦登.司马迁《史记》的人文情怀[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30(11):48-51.

[2]张军军.盈虚之道论雄杰——由《项羽本纪》等篇谈《史记》人物塑造[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8(6):102-107.

[3]王书才,徐小娜.多重复杂的形象,多有误读的篇章——《史记·项羽本纪》与项羽形象刍论[J].北方文学旬刊,2015(7):168-170.

[4]王书才,徐小娜.论班固《汉书·项籍传》对《史记·项羽本纪》改易之得失[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2):1-3.

(作者单位: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人文情怀司马迁史记
司马迁还璧不犹豫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实践研究
论宋代豪放词中的人文情怀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司马迁拒受玉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