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解州关帝庙景区匾联探析

2018-01-06任怡姗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5期

任怡姗

摘要:山西解州关帝庙景区作为“武庙之冠”,是我国现存始建最早、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关帝庙宇。解州关帝庙景区除了规模宏大的建筑,更有不计其数的附属文物。本文即从匾联作为切入点,探析蕴含其中的关公文化。

关键词:解州关帝庙;匾联;关公文化

中国的匾联具有灿烂的发展历史,是传统建筑文化在历史长河的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产物。匾联的历史最远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在两汉得以形成,在宋代得到发展,在明清时,被广泛应用于官方和民间建筑,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和文献价值。

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一书中云:“庙中楹联,宋元时绝无传句,大约起于明代,至本朝而始盛。文昌殿、关帝庙两处,撰者尤多。”[1]

作为“武庙之冠”的解州关帝庙景区,地处山西省运城市,是我国现存始建最早、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关帝庙宇。解州关帝庙景区匾联作为古建筑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彰显了关公故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关公文化。作为历史的见证,匾联成为解读特定历史时期关公信仰的一条线索。

解州关帝庙景区建筑大多为明清建筑遗存,现存楹联九副,牌匾一百四十余方,其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历代古建筑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公被历代统治者所崇奉,在国家上层的倡导下,也成为民间神而得到广大百姓的敬仰。关公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行为准则。在新的历史时期,关公“忠义仁勇礼智信”的精神表征,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彰显了其独特的文化和道德价值。解州关帝庙景区现存的匾联正是关公信仰的显性表达,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一、匾联的体系

(一)官方匾联:关公在生前战功赫赫,其骁勇善战的豪迈气概和忠义仁勇的优秀品质,赢得了上层的青睐。统治者出于治理国家的需要,对其敕封的次数和级别在历代人物中,是绝无仅有的。官方通过在关帝庙旌联赠匾的方式,以彰显关公的地位和价值。解州关帝庙景区有皇家匾联三通。《神勇》匾额悬于解州关帝祖庙崇宁殿前明间南檐下,匾中上沿当心有篆书“钦定”二字。据考,此匾可能为清帝弘历乾隆三十三年(1768)敕封关公谥号“神勇”时乾隆亲笔写就。《万世人极》匾额,悬于解州关帝祖庙崇宁殿前明间南廊下,匾中上沿当心钤有“咸丰御笔之宝”篆文朱印一方,为清咸丰奕宁御书。《义炳乾坤》,此匾悬于崇宁殿内前槽上隅二金柱之间,匾中上沿当心钤有“康熙御笔之宝”印文一方。同时也应该看到,更多的匾联是当地官员的倡导,通过悬挂匾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其自身政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言如泗,祖籍江苏昭文,清乾隆年间(1736——1795)曾任闻喜、安邑、解州等地令守,敦促辖区撰写方志、建立书院、维修庙宇、修葺城池、兴修水利,对解州关帝祖庙和常平关帝祖祠尤其关注,其中《结义园》、《绝伦逸群》等匾额都出自其手。

(二)民间匾联:官方颁赐的匾联之外,都属于民间匾联的范畴。在解州关帝庙景区,民间匾联不同于官方匾联,主要表现在对关公神性的彰显和祈求关公的护佑。如《普济商民》为十八家商号(昆裕德、裕厚泰、庆泰和、天德元、万顺源、敬成元、自立荣、益记号、自立忠、敬信义、晋益台、敬兴吉、德懋兴、敬信瑞、德盛合、永义长、德懋祥、敬益永)共同捐献的,也凸显了关公作为行业保护神的神职角色。《灵护梓轮》牌匾,梓轮为木工的别称,可见关公已成为这一角色的保护神。《五祷五应》是23位祈雨者集体敬献,凸显了关公雨神的这一神职角色。《降福延年》匾额,彰显了关公的神奇色彩,内容为:民国十五年西安遭围困数月,人无生气。鑑祥与五弟皆以业商,均在其内。二老在家忧念万状,亦属无可如何。祥于七月念中授号命乘间出圍,卒幸平安渡河抵解,得瞻神灵。跪拜之余,默祝福佑,虔祈二老益寿。今普护欤?!无以铭之,特制锦旗,以感不忘云。郇阳王合顺堂弟子敬仰。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孟春上浣穀旦。

可见,民间所敬献的匾联,更多的是凸显关公的保护神角色,以祈求护佑民众。

二、匾联的内容

(一)对关公故里自然风水景观的展演

自古以来,先人就追求人与自然的协和情境。风水乃追求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统一,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中国古代先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实践、思考和感悟而建立的人与自然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理念”。[2]解州关帝庙景区牌匾对于当地风水的凸显,形成了具有特定意义的信仰空间,如《山雄水阔》、《山海钟灵》。解州关帝庙景区南为钟灵毓秀的中条山脉,北为浩浩汤汤的盐海。中条山,横亘黄河北岸,“因西据华山,东接太行,此山居中,且狭而长,故曰中条。全长190公里,蜿蜒曲折,峰峦叠嶂。”[3]有较为丰富的铜矿、铁矿、金矿等资源,同时还有多达22种丰富的药材资源。海即为“盐池”,盐为生活必需品,运城池盐也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历史上该地域占有食盐生产的大量份额,“唐有盐池十八,河东居其五,而有东西两池之称。在安邑者为东池,在解州者为西池。迄今池庙内犹奉东西二池神。”[4]关公作为盐池保护神的形象出现,万历四十五年(1617)立《重修常平关帝庙记》载,“河东为神京股肱郡,而盐课岁入供北鄙军实之半,且盐生无烦煮海,立地凝粒,虽物瑞而实神功也。至扣所为默相护持者,则惟汉荆王关□帝是类。”解州潞盐在唐代的运销范围就已经达到了今河北、河南、陕西、山西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甘肃的一部分地区。金、元、明清各代,解盐在全国的盐业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解州关帝庙景区所处的南为中条山、北为盐池的地理方位,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做了画龙点睛之笔,指出关公魂归故里,灵气在此汇聚,实为风水宝地。

(二)对关公优秀品质的赞颂

通过挂匾,寄予对关公的褒奖,对其歌功颂德。赞颂关公“忠义仁勇”精神品质的牌匾,如《精忠贯日》、《大义参天》、《天道酬仁》。忠义是中华民族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是中华儿女增强凝聚力的精神纽带,正如现存于景区正门于右任先生所撰写的楹联,“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春秋一书,代表着民族精神”,关公精神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表征。可以说,忠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极具生命力的道德准则,在不同的时代,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

同时关公万人之敌的英勇气概,在历代统治者对关公的神化过程中,都将关公美化的淋漓尽致。《关圣义起》石牌匾,源于关公当年在乡里出于义愤,怒杀恶霸而奋起的传说。这也为关公挺出解梁(解州,古称解梁)在民间找到更为合理的解读方式。关于关公义起的原因,典籍文献无做明确的说明,陈寿《三国志·关羽传》,“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5]《解梁关帝志》中也只是提到“避地奔涿郡”。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开篇即为《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更没有提及关公义起的缘由。而关公故里的民间传说却对关公出走有自身的解读:解州城巡护官吕雄,把当地老百姓的水井都给填了,要求年轻的媳妇姑娘去他家挑水,看到漂亮的就霸占了。关老爷当天夜里杀了吕雄,为百姓除了害。按当时法律,一人犯罪,诛杀九族,他的父母为了不连累关老爷,就跳井了,就是现在的常平塔茔。官兵追杀,关老爷就过黄河,南征北战。[6]

这个传说为关公的出走做了很好的解释,传说中所彰显的关公拔刀相助、护佑民众的品质,正迎合了民众在现实社会的精神诉求。

(三)匾联中所彰显的中国古典文献的精华

从匾联内容的出处来看,解州关帝庙匾联吸取了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精华。如《危者使平》,语出《易·系辞下》:“《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帝德广运》,语出《书·大禹谟》:“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文乃武”。《寸心千古》语出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签·偶题》:“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7]

匾联内容,既阐述了关公的神格,又寄托了各个阶层对关公的精神寄托,也增加了信众对关公神的敬畏感。同时也通过匾联这一载体,将传统的国学精华展示给世人。

三、匾联的型制

(一)从匾联的材质来看,主要为木质和石质

解州关帝庙景区的匾联多为木质。这与关帝庙景区古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有很大关联,使匾额与古木建筑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石质匾联大多镶嵌在砖石建筑物的墙体上。如现存景区内的《三分砥柱》、《对日》、《绿深》。其中石质匾联中更多的是标识古建筑名称的匾额,即标识匾,给建筑物附上各种名称,赋予了建筑物以生命和灵性,凸显其文化内涵,如《钟楼》、《鼓楼》《文经门》、《武纬门》等匾额。

(二)从匾联规制来看,以方形匾为主

方形匾的基本形式有横匾和竖匾。在解州关帝庙景区,还有异形匾和圆形匾。现存的异形匾为《德配尼山》,整方牌匾为云朵状,玲珑小巧,风韵飘逸,造型别致。《刚□仁慈》和《神圣忠勇》为圆形匾。

(三)匾联的书艺

匾额的艺术价值也来源于书法艺术等各方面。现存景区匾额字体以楷体为主,同时又有行体、魏体、榜书、草书、隶书。景区现存匾额字体或章法有度、端庄肃穆,或笔法遒劲、气势磅礴,或圆润丰满、雍容大度,实乃中国传统书法的集大成者。

(四)匾联的款识

款识是指匾联的上款、下款和印章,是对匾联解读和鉴定的重要凭证,也隐含着极为重要的历史线索。解州关帝庙景区匾联的上款一般为献匾的时间,下款为敬献者名单。从敬献者的地域来看,关公故里关公信仰圈也在逐渐的扩展。在景区现存匾额中,民国之前的匾额敬献者以山西籍的信众为主,在新的历史时期,解州关帝祖庙为更多的信众所熟知。献匾者所涉及的地域包括美国、台湾、福建、山东、河北、甘肃、陕西、河南等世界各地。除信众个人的敬献,庙宇团体敬献者也占有很大的份额,这也成为系联解州关帝祖庙与外界庙宇的纽带。如现悬挂于解州关帝祖庙午门南次间的匾额《乾坤正气》,为福建石狮蚶江忠仁庙敬献。台北新庄武圣庙敬赠给解州关帝庙景区的“魂系两岸”牌匾,通过关公信仰,以匾额为載体,搭建起了大陆和台湾民众乃至海外信众交流的桥梁。

同时,匾联上的民俗符号也饱含着献匾者的求吉心理。如《普济商民》匾额,边框饰贴金和彩绘吉祥图案,如“连升三级”、“五富五泰”、“琴棋书画”、“八仙”等。《天道酬仁》四周饰“暗八仙”等图案。《荫庇万代》边框饰有“风调雨顺”、“三羊开泰”、“五福捧寿”图案。《协天大帝》匾额周边饰缠枝牡丹图案。

追溯和探讨解州关帝庙景区的匾联,有利于景区文化特色的凸显;有利于景区旅游产业的开发,提升景区的人文内涵,提升了关公故里关公信仰的魅力。匾额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既可以传承历史,又与当今时代紧密系联。解州关帝庙匾联囊括了关公文化的精髓,对关公文化的弘扬,民族精神的陶冶,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也正是匾额的生命力所在。因此,挖掘解州关帝庙景区的匾额文化,对于传承关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对关公故里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梁章钜《楹联丛话》,北京:中华书局,1987:32.

②元亮 元羽《风水与建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2月版,第4页。

③山西省运城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运城地区简志》,内部发行.1986年8月版,第6页。

④[清]蒋兆奎辑.《河东盐法备览.卷一.盐法门》,乾隆五十四年编撰.盐池博物馆翻印。

⑤[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卷三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7月版,第939页。

⑥2010年8月15日常平关帝家庙前贾全家讲述。

⑦卫龙 杨明珠.山西解州关帝祖庙楹联牌匾.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9月版,第78页。

参考文献:

[1]梁章钜.楹联丛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元亮,元羽,风水与建筑[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3][清]蒋兆奎辑《河东盐法备览.卷一.盐法门》,乾隆五十四年编撰.盐池博物馆翻印.

[4][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卷三十七[M].北京:中华书局,1982.

[5]卫龙,杨明珠.山西解州关帝祖庙楹联牌匾[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6]尚佐文.楹联概说[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6.

[7]李雯.中国楹联集锦[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