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对策建议

2018-01-06王烁丁宇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5期
关键词:社会力量公共文化服务建议

王烁 丁宇

摘要:从公共文化服务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种差特征入手,论述了中国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源流。分析总结了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条件、模式,并从作为空间、体制保障、机制保障等三方面提出了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的激励措施、方式方法。

关键词:社会力量;公共文化服务;对策;建议

一、公共文化服务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种差特征

(一)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界定

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在我国是机关事业单位,服务对象是公众。从提供的服务上看,是以档案资源为中心、为核心的文化产品。档案公共文化服务从主体、服务对象及提供的产品上可以归纳出,档案公共文化服务是国家档案机构向社会提供以档案资源为核心的文化产品的过程。

(二)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

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主体,在当前语境下是国家档案机构,虽然在逻辑上其他社会属性的档案机构(馆)也可能向社会提供文化服务,但在中国非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向社会提供文化服务,不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不具有典型意义。国家性质的档案机构大体上包括两大类,一是综合性档案机构,另一个是专业、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档案机构。

(三)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方

档案之所以存在,在于其利用价值。对档案的需求按照内容可粗略分为:对档案内容的直接需求、对规则的需求、对档案衍生品的需求。对档案内容的需求,是档案需求最基本内容,如寻求事实性凭证,寻求真伪考据等。对档案规则的需求,是社会组织及个人,向国家档案管理机构,即向国家档案管理的法规、规范及标准的制定方寻求政策、规则及技术等支持的需求。对档案衍生品的需求,是对档案内容需求的发展及升华,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社会组织对档案的文化及艺术价值的需求。

(四)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关系

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关系,即存在着需求主导的情况,也存在供给主导的情况。需求主导方面是指社会组织和个人有明确的档案需求,并向档案机构发出较为明确的查阅请求;供给主导方面是指档案机构为了提升社会档案意识、需求,主动地接洽、联络有潜在档案需求的组织和个人,及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举办档案文化活动。

(五)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种差

按前述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界定,即“档案公共文化服务是国家档案机构向社会提供以档案资源为核心的文化产品的过程”,档案公共文化服务与公共服务、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档案服务、档案文化服务等概念存在种差关系。

(六)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特殊性

1.档案的特殊性。档案较之相近事物而言有多方面的特殊性,但有两点非常突出:其一是从档案的产生角度看,档案是人类活动的原始记录,具有原始记录性;其二是从管理角度看,具有明显的封闭、保守性。

2.档案服务的特殊性。档案服务的过程并不特殊,主要是提供档案信息产品的过程,档案服务的特殊性体现在服务对象上。从历史角度看,在奴隶制、封建社会,档案具有高度的封闭和私密性,是权贵的“私有财产”,利用的范围非常固定和狭窄。当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随着人权、宪政思想的深入发展,档案服务的对象开始变得广泛。而中国虽然是社会主义制度,但却是发展中国家,档案服务、利用的实践和理论并不丰满。随着发展逐步认识到档案向社会开放的必要性,国家性质的综合、专业档案馆,尚不具备明显的“公共”特征。

3.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特殊性。档案的公共文化服务,核心内容是向公众提供档案及档案编研产品,满足服务对象的求证、凭证性质的信息需求。这是档案馆之所以为档案馆的要义,也是档案馆存在的价值所在,即档案机构的主业。

(七)档案公共文化服务同一性

档案同图书及其他凭证性信息需求具有同一性,即档案、图书、报刊、博物,乃至网文等等,均系人类的知识产品,人们对“信息消除不确定性”的要求具有一致的内容和精神本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以“人”的信息需求为本,将分门别类的信息以逻辑上的整合为表达形式,提供给利用者。

二、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条件

(一)供需条件

在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关系中,存在主客体关系。主体系档案机构,是关系的主导因素;而客体社会力量方面,是关系的从属因素。社会力量能否够进入到档案公共文化服务中去,很大程度是由档案机构的接纳性、开放性决定的。换而言之,社会力量进入档案公共文化服务中,要看档案机构有没有现实而迫切的需求。

(二)法理条件

公权力行使同私权不同,私权行使法无禁止、规定的就可以,而公權的行使只有法律赋予的才能行使,没有规定的不能行使。所以国家性质的档案机构在行使公权力时,要有明确的法理依据。

三、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

(一)政府主导模式,是指通过采用政策、法律、税收等工具,或通过直接投资和财政补贴的方式来实现档案公共服务,它是一种以行政管理权威为基础的档案公共服务模式。从经济学相关理论中关于公共物品的角度来看,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公共物品、服务是政府来无偿向公众提供的,公众不需要付费,可以无条件地获取政府所管理的公共信息产品和服务。

(二)市场引导模式,市场机制的优势是高效质优地配置资源。档案资源属于公共物品,是一种资源。档案公共文化服务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如在档案公共服务中采用较多的模式有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档案馆可以将其拥有的档案资源以某种形式提供给市场第三方进行代理经营,以向公众提供档案信息服务。

(三)公众参与模式,公众主动参与到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并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中获取自己所需。该处论述将采用侠义上的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

1.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充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来,可以弥补政府单独提供公共文化的一些弊端,丰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之成为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志愿者参与一方面可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润滑社会矛盾;另一方面可以让志愿者在参与过程中精神信念得到净化和升华。

2.捐助。《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主要原则包括:受赠主体法定原则;捐赠人自愿无偿捐赠,不被强迫或变相强迫原则;受赠人接受捐赠后,应当向捐赠人出具合法、有效收据原则;捐赠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权益原则;尊重捐赠人意愿使用捐赠财产原则;不得侵占、挪用和损毁受赠财产原则等。

3.购买服务。政府购买服务,是指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以及政府履职所需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和事业单位承担,并由政府根据合同约定向其支付费用。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应当根据政府职能性质确定,并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属于事务性管理服务的,应当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

四、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激励

(一)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作为空间

国家性质的档案机构就其业务环节之一的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而言,社会力量更够有所作为的空间是一个颇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即在现有国家政权结构下,哪些环节中社会组织可以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

1.展馆和临时性大型活动的辅助工作。具有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档案机构,展馆内可以使用志愿者服务来弥补工作人员不足,或减轻工作人员重复劳动的压力,使工作人员能有更多精力放在管理和协调上。

2.承揽展览和临时性大型活动的场务。档案机构举办的展览和临时性大型活动,场务、会务工作繁杂,可以考虑借助社会力量,如营利性质的展览公司、传媒公司和非营利性质的文化组织及志愿者组织。社会力量承揽展览和临时性大型活动的场务、会务,可以更好的发挥社会力量的专业优势,节约成本,提升活动的举办质量。

3.延伸檔案教育触手,强化教育档案教育阵地。提升社会的档案意识是档案工作的一个方面,要求档案机构、档案人要有主观能动性,利用一切条件创造机会,去“推”动社会的档案意识提升。社会力量作为社会组织体系的有机构成,是一个一个桥头堡。通过扶持、帮助社会组织、个人,使之能够延伸档案教育的触手,强化档案教育的阵地。如在高校学生群体内培育档案志愿者组织,给这部分人的研究创造便利条件。

4.参与专题性文献挖掘、考据工程。档案馆就是一座宝库,经过深度挖掘可以发挥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但是由于我国档案体制的原因,及档案馆工作人员的激励问题、水平问题等等,档案文献的深度挖掘和考据工程还有待加强,为防止工作人员官僚化,可以接纳社会力量的参与,参与专题性的文献挖掘和考据工程,提升社会的参与,为综合档案馆向公共档案馆转型创造有利条件。

5.征集散存档案。社会上散存档案的征集,历来是一个工作的难点。因为档案机构系行政机构,向浩瀚的社会细胞,即个人延伸触手非常难。为尽快征集上存在社会的具有价值的档案资料征集上来,要发动社会力量,特别是要发动老干部、老艺术家、老教授等,抓住关键节点性人物。

(二)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体制保障

当前,中国的国家性质的档案事业,是整个档案事业的主体部分,而且只有国家性质的档案机构有能力提供档案公共文化服务,主要原因是档案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档案资源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提就是掌握“档案”。从行政角度看,建国以来已经形成了庞大而发达的档案事业格局,档案的公共文化服务的义务也应该由行政性的档案机构来承担,这也是“公共”文化的本来面貌。

(三)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保障

在现有体制下,制定一系列的制度,甚至微小调整档案事业有机体的构造和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来保障社会力量进入档案公共文化服务中来,形成稳定的行政动力,持续推进社会力量参与机制。社会力量能够进入行政体系中来,同进入经济领域相比,要具备更加苛刻的条件。社会力量能够制度化地进入档案公共文化服务中来,需要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来“迫使”档案机构动作,还要打破官僚体制的封闭和保守,要做到不作为不行,作为有奖励。

参考文献:

[1]詹姆斯·海尔布伦.艺术文化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01.

[2]蔡乐渭.论公共服务中的腐败及其程序控制[M]."反腐败法制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2008.

(作者单位:沈阳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力量公共文化服务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教育管理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秦皇岛市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代人的建议
借助社会力量,创新培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