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滑稽与荒诞

2018-01-06赫晶晶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5期
关键词:喜剧戏剧美的

赫晶晶

摘要:作为两种不同的审美形态,滑稽和荒诞都是通过表达“不和谐”展现出心灵的冲突和人生的复杂性,本文以滑稽和荒诞的概念入手,从不同角度分析滑稽与荒诞的联系与区别。

关键词:丑;滑稽;荒诞

审美形态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某一类审美意象。作为两种不同的审美形态,滑稽与荒诞都是通过表达“不和谐”来激起审美感受、产生审美价值。滑稽这一审美形态产生于古希腊罗马时代,与喜剧性相联系,通過引人发笑的方式实现审美价值。荒诞在西方的盛行始于20世纪中叶,借不同形式的反叛令人产生荒诞感。

一、滑稽

滑稽和喜剧的概念常常叠合。喜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指美在压倒丑的过程中通过对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动机和效果等矛盾的揭示而引人发笑并“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

亚里士多德将滑稽归为喜剧的一种,他认为喜剧是对滑稽事物的摹仿。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探讨喜剧的本质:“喜剧摹仿低劣的人,这些人不是无恶不作的恶徒,滑稽只是丑陋的一种表现。滑稽的事物,或包含谬误,或其貌不扬,但不会给人造成痛苦和伤害。”车尔尼雪夫斯基将喜剧中的滑稽与丑相联系,他认为丑是滑稽的基础和本质,“只有当丑强把自己装成美的时候这才是滑稽。”柏格森认为除了人以外无所谓滑稽,因此他认为首先应该研究人的性格,并且将喜剧性格作为滑稽研究的最高形态和首要对象。

滑稽和喜剧有所融合但并不等同。滑稽和喜剧都引人发笑,但是从笑的性质来说,喜剧不都是滑稽,除了滑稽喜剧形式,还有讽刺喜剧、幽默喜剧。滑稽也不都是喜剧,琐碎的生活现象、杂技表演中的滑稽都不属于喜剧。

从内容来看,滑稽所表现的内容具有自相矛盾的特点。滑稽展现的是人的不合常理的反常行为,但同时在展示中或明示或暗示作为行动主体的人是正常人,从而造成内容上的不和谐。从审美效应来看,滑稽引起的感受是轻松的,滑稽呈现的不和谐会激发人们的联想,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将这种反常行为和正常行为进行比较,从而意识到反常行为的可笑,滑稽本身的内容和观赏者的联想共同组成滑稽美。

滑稽通过对美丑倒错或将丑装扮为美的揭示达到扬美抑丑的目的。滑稽对“丑”的表达不在于引起人的痛苦,而是通过形式大于内容的“丑”渲染自相矛盾,强化喜剧性,达到引人发笑的目的。从社会效用来看,滑稽能够产生道德影响,莫里哀在《<太太学堂>的批评》中说“人宁可做恶人也不要做滑稽人。”另一方面,滑稽引起的笑能够增添人的生动感。在柏格森看来,滑稽的本质在于“僵”,即人生命的机械化、物质化,而笑可以作为纠正手段,“使一切可能在社会机体表面刻板僵化的东西恢复灵活。”可以说,滑稽引起的笑在否定丑的同时肯定了美。

二、荒诞

荒诞的美学命名来自二十世纪西方荒诞派戏剧,作家尤奈斯库对荒诞的定义为“荒诞指缺乏意义,……和宗教的、形而上学的、先验论的根源隔绝之后,人就不知所措,他的一切行为就变得没有意义,荒诞而无用。”

十九、二十世纪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并没有给西方社会带来普遍的民主与自由,相反,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更加尖锐,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接连爆发两次全面的世界大战。前所未有的动乱使人们对传统的理性主义观念产生了怀疑、动摇甚至幻灭之感。同时,科学成就改变着宗教的面貌,随之而来的是信仰和道德的危机。人的地位、命运、价值等问题尖锐地摆在人们面前,孤独、异化、绝望等成为描述人的境况的常用词汇。这样的背景下,荒诞在于表达人的存在失去意义。

内容方面,荒诞表现的客观世界往往变幻莫测、无法确定,人与人的关系扭曲隔绝,物主宰着人,人的自我异化,无法认识自我。与形象塑造的极度扭曲相反,荒诞的形式平淡,取消时空距离,荒诞派戏剧淡化情节、淡化结构、淡化戏剧冲突,甚至缺乏语言连贯和逻辑,以表现极度枯燥无味的平板化无聊生活。荒诞的表现往往使用背离传统的艺术手法,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中将自然形体还原为基本几何形式,通过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表现惊恐、悲惨和死亡的战争场景。荒诞表现的是人的生存失去意义的无目的性,是丑到极端不和谐。

从审美效应看,荒诞使人产生荒诞感。荒诞感是在世界中体验到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从而产生焦虑、恐惧和失望。荒诞感一方面表现人自我的失落和苦闷,另一方面表现人与他人、与社会的疏离。另外,荒诞杂糅了悲剧和喜剧的特点,能令人产生哭笑不得的无奈感。荒诞表现的离奇、恐怖场景让人感到痛苦,同时由使用善恶颠倒、美丑倒置、时空错乱等方式营造出的空洞的滑稽形式又令人想笑,最终既无法达到悲剧所引起的崇高感,又无法达到喜剧引起的轻松愉悦,只有哭笑不得的焦虑、无奈。

荒诞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全然否定美,极力表现丑,展现出反叛的特点。一方面对现代工业社会的质疑否定,表达出回归自然的倾向,因此荒诞嘲笑现实的无意义;另一方面荒诞摧毁人的理性建立的一切传统,鄙夷崇高,希望关注人内心的感性冲动。荒诞的反叛性也是二十世纪现代派艺术的显著特点。

三、滑稽与荒诞的联系与区别

作为在不同时代产生的审美形态,滑稽、荒诞都与传统审美认可的崇高、优美相对立,都以表现不和谐来实现审美价值。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 滑稽和荒诞的联系

一方面,滑稽为荒诞提供了思路和表现形式。滑稽表现人类社会中的不正常状态,既包括客观事物外在形态的反常,也关注社会道德的背离。这一观点为荒诞表现人类社会和个人存在的异化打开了思路。同时,滑稽表达的美丑颠倒、自相矛盾、自我对立等手法被荒诞所使用,使得荒诞带有喜剧色彩,令人产生想笑的感受。

另一方面,荒诞对滑稽的反叛性进行了扩展和深化。滑稽最早主要通过起源于闹剧的滑稽喜剧中表现,展现底层民众的生活,甚至带有对贵族的讽刺,因此和悲剧形成对立,体现出对传统反叛的特点。这一特点在荒诞这一审美形态中得以深化和扩展,如果说滑稽的反叛性在于对传统观念的轻微背离和反抗,并未触及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与核心价值,那么荒诞则是对传统价值观的彻底对抗与否定。

(二)滑稽和荒诞的区别

根植与各自时代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滑稽和荒诞体现出不同特点,相互区别。

首先,从审美价值的表达来看,滑稽是通过对丑的揭露来褒扬美,其最终目的在于借不协调的反常来表现美,是借丑指外壳表达美之内涵。而荒诞的表达源于美和作为社会一致认可的真的缺失,人的精神无以依托,对自我价值的认识陷入迷茫。因此荒诞并不传达美的内涵,而是否定一切价值,通过外在形态的混乱无序真是展现空虚、颓然的心灵状态。

其次,滑稽和荒诞的主要表现形式都是戏剧,但是滑稽喜剧和荒诞派戏剧的形式迥异。滑稽喜剧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戏剧对白精心安排,戏剧布局、情节的设计都各有侧重,因此场面热闹生动,以感性的方式来表现整一的美的价值。相反,荒诞派戏剧呈现出平淡、无中心的特点,布局、情节、人物性格都被淡化,对白缺乏连贯和意义,整个场面显得冷清漠然,以看似理性的场景表现人的虚无与社会的混乱。

最后,从二者产生的审美效应来看,滑稽主要是为了引人发笑,滑稽传达的信息容易被获取并理解,从而产生“会心一笑”,通过轻松愉快的笑完成审美表达。荒诞引起的效果则更为复杂,既有焦虑、恐惧的荒诞感,又有对现实不满却无能为力的无奈感。荒诞的对象在很大程度上对审美主体的知觉和想象造成障碍与冲突,其深意的理解不能简单凭感性外层直接把握,而需要借助于理性的思考。

滑稽和荒诞至今仍是美学关注的重要审美形态,从作为补充辅助形式的滑稽到占据现代艺术主流的荒诞,体现出社会更替中审美观念从重视美到关注丑的重大变化。传统审美价值的基础在于善,美是善之传扬,即使是滑稽,也是通过否定丑来褒扬善和美的观念。然而,在当下社会,以丑为主题的先锋作品大行其道,理性思考的渗入使得荒诞感显示出一种脱离美感的倾向。另外,从善的价值取向來说,拜金、功利等物欲观念的盛行,催生了形式更为离奇的丑的表达。因此,美学或者艺术应当展现美的正面价值还是集中展示丑这一问题仍有待探讨。

参考文献:

[1]伍蠡甫,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上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刘东.西方的丑学——感性的多元取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亚里士多德.诗学[M].陈忠梅 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猜你喜欢

喜剧戏剧美的
“初创”杯喜剧大赛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打破平衡
杯具们的喜剧
爆笑喜剧
美的校 美的人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