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大利亚先驱女作家凯瑟琳·苏珊娜·普里查德

2018-01-06杜洪波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5期
关键词:苏珊娜凯瑟琳

杜洪波

摘要:凯瑟琳·苏珊娜·普里查德是澳大利亚文学史上一位先驱女性作家,是澳大利亚文学史上现代主义作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生活及作品都蕴含了大量反映现代澳大利亚的元素。本文介绍了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家地位,并就其作品主题与叙事风格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凯瑟琳·苏珊娜·普里查德;先驱女性作家;作家地位;叙事风格

一、生平简介

凯瑟琳·苏珊娜·普里查德于1883年生于斐济,三岁时候随父母迁至墨尔本,后又辗转到塔斯马尼亚州生活。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普里查德显现出对文学的天赋和热爱,早在童年时代,墨尔本报纸就刊登发表过她的第一篇小故事。1898年,普里查德进入南墨尔本学院学习并开始投入写作,立志将来成为一名作家。1902年,虽然成功被大学录取,但由于其母亲长期病重,且家境贫寒,普里查德被迫退学回家照顾母亲和家庭。后来她参加了夜大学习,完成了沃尔特·默多克(Walter Murdoch)的文学课程,并于1908年,带着阿尔佛雷德·迪金(Alfred Deakin)赋予她极高的新闻素养评价的推荐信到了伦敦,成为《先驱》(Herald)负责法英区域的自由撰稿记者,从此真正开始了她所追求的写作人生。在伦敦,普里查德刻苦读书,撰写自传,并涉足政治活动,接受工团主义、社会主义、见神论、基督教学等理论,并参加女性社会政治联盟,这些都为她接纳俄国十月革命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之后她又回到澳大利亚,在《先驱》的女性专栏当了两年的编辑。1912年再次去到英国。1915年,普理查德讲述自己做家庭教师经历的小说《先驱者》(The Pioneers)在全英小说大赛中获得了澳大利亚写区大奖,为她赢得了作生涯中的第一次荣耀和奖金,从此名声大振,但这时候,普理查德却执意回国,要成为澳大利亚人民生活和劳动的一部分。

普里查德一生中发表了众多优秀作品,如《黑白蛋石》(Black Opal,1921)、《干活的阉牛》(Working Bullocks,1926)、《库娜图》(Coonardoo,1929)、《哈克斯比马戏团》(Haxbys Circus,1936)、《最熟悉的陌生人》(Intimate Strangers,1937)、《咆哮的九十年代》(The Roaring Nineties)、《黄金的里程》(Golden Miles)、《有翼的种子》(Winged Seeds)等等。

普里查德晚年回到绿山生活。1969年去世,按照共产主义形式安葬,她的灵柩上放着一面红旗。没有完成的草稿极其作品的手稿也根据她的要求,在绿山的园子里焚毁,而普里查德的骨灰也根据其遗嘱撒在绿山。

二、普里查德的作家地位

普里查德是澳大利亚现实主义作家中通过自己作品和公众生活积极投入到现实主义实践当中的先驱,这位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女性作家,是澳大利亚文学史上现代主义作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生活及作品都蕴含了大量反映现代澳大利亚的元素。

普里查德在澳大利亚现实主义文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她倡导作家深深扎根于自己的土壤,不但要创造富有生命力的作品,而且要对本国的日常生活发生影响。事实上,普里查德不但是第一个创作有关澳大利亚土著人生活的白人作者,更是活跃于政界的先锋战士。作为澳大利亚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她积极加入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一名忠实的共产主义者。作为现实主义作家,她相信所有创造性的作品都具有社会和政治目的以及改革的功能,她以自己的作品来表达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心,事实上,普里查德的作品可称得上是现代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历史奠基石之一。在她作品中,她表达了强烈的政治倾向,以及试图通过手中的笔来改变世界的豪情壮志。

三、普里查德的作品主题与叙事风格

普里查德的作品扎根社会,通过描写当时人们的生活,来折射自己的社会主义思想。其第一部作品《先驱者》描写了第一批欧洲移民在澳洲的生活,刻画了早期社会常见的流放犯的逃跑,旅店老板的陰谋,以及偷窃牲口,谋杀等种种罪恶。她的长篇小说《哈克斯比马戏团》,描写了马戏团里来自不同国家的成员克服困难进行巡回演出,赞扬了人们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和对艰苦环境的适应能力。小说《有翼的种子》(Winged Seeds),讴歌了人们勇敢面对艰苦生活,不服输,不屈服的积极态度。

普里查德深入澳洲南部牧场体验生活,与当地的土著人接触,观察土著人的生活状况,通过对土著人的访问、交谈、交流,最终积累起大量关于土著人的实际生活经验。她还做了大量性格研究工作,力图以土著人的眼光看待事物,了解土著人的内心活动,这些生活经历和经验使其作品的主题都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和时代背景下澳大利亚人的真实生活,展现出了20世纪初期最真实的澳大利亚社会。普里查德最为成功的作品――《库娜图》和戏剧《野马客栈》(Brumby Innes)都是讲述白人农场主和其土著女人之间关系的,都是其现实主义风格最典型的代表。后者于1927年获得史利雅得(Thriad)文学奖。

写作风格方面,普里查德善于在平凡无奇的事务中捕捉其象征意义,使描写意味深长,其作品间透露出更多充满诗意和浪漫气息的自然元素。同时,她的作品除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也深深渗透着她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

[1]Kay Schaffer.“Critical Dilemmas:Looking for Katharine Susannah Prichard”[J].The Author and the Critic P.47

[2]Katharine Susannah Prichard.Coronado[M].London:Jonathan Cape Thirty Bedford Square,1943.

[3]宓瑞新.《澳大利亚女性主义研究》评价[J].妇女研究论丛,No.3,2009,P90-96.

[4]向晓红.澳大利亚妇女小说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猜你喜欢

苏珊娜凯瑟琳
落叶归“家”,开启生命新旅程
当酒吧混搭理发
天使的微笑
伦敦24小时
微笑着比什么都重要
完美的未来
从闺房半上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