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傲慢与偏见》中的共同体建设

2018-01-06张佳洁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5期
关键词:文学艺术傲慢与偏见

张佳洁

摘要:《傲慢与偏见》是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其中隐藏着英国文学中常见的共同体。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通过达西与伊丽莎白之间爱情故事发展的中所蕴藏的共同体构建是本文论述的对象。现文章主要针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共同体建设进行研究。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共同体建设;文学艺术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小说作品,文学研究领域已经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讨论研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艺术特征、文学风格、人物研究等方面。但是鲜有从共同体建设的角度来对《傲慢与偏见》进行解读的研究。

一、简·奥斯汀与《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是19世纪著名的英国小说作家,所著作品以幽默风趣见长,通过优雅的讽刺得到了英国文学18世纪新古典主义向19世纪浪漫主义过渡的重要标志。相对于感伤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倾向,简·奥斯汀更加偏向于使用现实主义的笔触来展现英国的社会环境与生产生活。英国批评家F.R李维斯认为简·奥斯汀是英国四大小说家之一,并且是相对于传统来说最具创新意识的小说家。英国著名诗人、政论家马克莱以及现代美国批评家威尔逊都会简·奥斯汀有着很高的评价。简·奥斯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就是《傲慢与偏见》,小说描写了小乡绅班纳特的五个尚未出嫁的千金,主角是乡绅的二女儿伊丽莎白,伊丽莎白在舞会上认识了达西,但是却听说达西为人傲慢,所以一直对达西有排斥的心理,但是经过一番波折与经历,伊丽莎白解开了对达西的偏见,而達西也放下了傲慢,最终伊丽莎白和达西有情人终成眷属。《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以日常生活作为写作素材,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以及写作方式,真实生动的反映了英国18世纪末期直至19世纪初期始终处于保守状态下的社会生活与民俗习惯。《傲慢与偏见》是作者简·奥斯汀个人最爱的小说作品,她以琐碎的笔触与狭窄的视野描述了日常家庭的琐碎事情,但是以小见大的风格使得《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经久不衰,成为了流传至今的经典文学作品。而在《傲慢与偏见》中琐碎中华所蕴藏的共同体建设则是文章研究的重点。

二、《傲慢与偏见》中的共同体建设

(一)不同社会阶层的价值观

在《傲慢与偏见》小说的开始,最知名的开场白就是“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这位太太,这已经成为了举世公认的真理”,这句话为小说中富裕人家公子小姐邂逅的故事埋下了伏笔。在当时人们都十分注重财富与社会地位的男权社会制度中,对于女性要摆脱经济贫困的唯一方式就是嫁给富裕人家。对于当时女性来说,嫁给有钱人才是成功的婚姻,是保障财富与社会地位的主要途径。而乡绅的女儿们也属于当时中产阶级的典型代表,但是根据当时社会法律规定财产只能够由男性继承,所以五个美丽的女儿只能够看着远方表哥来继承家里的财富而无能为力。因此,班纳特夫人急于帮助女儿寻找合适的对象,希望能够有一桩桩成功的婚姻。寻找有钱的丈夫是当时整个街区包括班纳特一家的共同心愿,他们身在同一阶层,拥有着相同的价值观。毋庸置疑年入上万英镑的达西正是她们理想的结婚对象。在小说中频繁出现“neighborhood”这一词汇,作者好像也在一直暗示着这就是麦里屯中的共同体,是建立在势力、懒惰与粗鄙的基础之上。不论有什么消息,不论消息的真伪,只要出现了就会快速在整个街区中传遍,只要有一个人知道了就等于整个街区的人都知道了。麦里屯的人们还喜欢对他人加以分类与指点,形成一致的观点加以译论。英俊潇洒、富裕多金的达西很快吸引了麦里屯的人们,人们开始对达西形成了深厚的仰慕之情,并且四周告诉别人达西的到来以及达西的财富。但是达西流露出冷漠与傲慢的表情就是的麦里屯的人们瞬间改变了对达西的看法,并且形成了一种合力来排斥达西。

虽然从表面上看来,达西并不是那么受欢迎,并且还十分傲慢,优越感十足,但是达西与陌生人始终保持距离,通过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麦里屯的人们可能是达西想通过客观者的角度来了解麦里屯的人们,以便更快的融入到这个群体当中。达西存在的共同体意识在舞会上充分的体现了出来。正处于摄政时期的英国舞会上的举动就是社会的缩影,舞会不仅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加是各种结交各种社会关系的场所。达西在第一次舞会上“只与赫斯特夫人跳过一次,跟宾利小节跳过一次......偶尔只与自己人交谈”,拒绝与他人一同共舞。达西的这一举止十分粗鲁无礼。伊丽莎白就曾经谴责达西在男宾比较少,女士需要舞伴的时候达西没有主动的履行绅士应该做的事。当时达西回答到“我没有请人介绍,也许考虑不周,但我确实没有能力主动和陌生人结识”,伊丽莎白却不以为然“聪明又受过高等教养,见多识广,竟然还说没有能力与陌生人结识”。可以看出,达西在第一次舞会上的表现很容易让读者认为他是一位始终捍卫自身阶层,不愿意融入其他社会阶层人群或共同体的傲慢的人,但是伴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达西逐渐形成了各种改变,在第二次舞会中就主动邀请了伊丽莎白共舞,尝试与其他社会阶层的人接触,并且体验他们的生活。

(二)不同社会阶层的关系缓和

在18世纪的英国拥有众多社会阶层,有没落的小乡绅,有贸易崛起的胜任,也有一直位于社会顶层的贵族。在《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始终扮演着不同社会阶层的调和剂,无形之中走出了狭隘的共同体观念。达西在第一次求婚失败后意识到了自己之前傲慢无礼带来的影响,他给伊丽莎白写信的举动中我们可以解读出达西的善良与谦卑。当达西偶遇伊丽莎白与加德纳夫妇时,达西走到客人前与伊丽莎白对话了,虽然内心依然没有完全平复,但是礼貌却做到十足,并且希望伊丽莎白可以将自己介绍给她的亲戚。伊丽莎白十分诧异达西的礼貌与改变。达西主动与伊丽莎白舅舅交谈,礼貌谦卑,此时达西已经踏出了融入社会阶层低于他的共同体的第一步。达西对待莉迪亚与威科姆私奔这件事的态度更加能够凸显达西的变化,虽然达西表现出的惊讶与沉默被伊丽莎白误会了,但是却充分显示了达西急切的关怀。到后来,别人都对莉迪亚与威科姆这件事议论纷纷的时候达西却默默的用自己的财富与社会关系去帮助莉迪亚与威科姆,低调的履行着绅士的责任。这时候,支撑共同体的已经不再是社会外界所加强的器乐,而是达西自身内在的善良与谦卑,这才是达西与其他社会阶层关系缓和的源泉。

三、结束语

英国摄政时期婚姻、家庭体现了“个体”与“共同体”的意识,作者简·奥斯汀将共同体意识融入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与人际交往中。不同的社会阶层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伴随着情节的发展不同阶层开始融合,达西也开始履行着绅士的义务,伊丽莎白与达西有情人终成眷属。相互的理解与反思消除了傲慢与偏见,建设了社会的共同体。

参考文献:

[1]陈方方.去《傲慢与偏见》中理想共同体之艺术实现[J].艺术研究,2015(03):100-102.

[2]Jingrui HUI.A Story Without Love:On Pride and Prejudice From the Feminism Perspective[J].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2015,Vol.11(2):88-90.

[3]周丹丹.奥斯丁的爱情乌托邦与婚姻异托邦——以《理智与情感》和《傲慢与偏见》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01):99-102.

(作者单位: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文学艺术傲慢与偏见
脱下工装 你也可以是诗人
论电视新闻解说的几组关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导向
舞蹈编导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技巧分析
《傲慢与偏见》中语言特色分析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傲慢与偏见》汉译文片断对比评析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关于文学艺术与视觉艺术的互补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