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叶亭四迷《浮云》中的女主人公形象研究

2018-01-06汪星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5期
关键词:浮云挫折

汪星

摘要:二叶亭四迷《浮云》以言文一致的文体重点刻画人物的心理,可以说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先驱之作,《浮云》以青年男女的爱情纠葛为中心,在重点塑造内海文三这一近代知识分子形象的同时,阿势这一“新时代”女性也随之映入视野,初步开启觉醒意识的阿势在日本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封建社会专制的激烈碰撞之下,回归“本性”,“新”女性形象的形成遭受挫折,该小说通过塑造阿势这一女性形像,揭示了明治初期表面上由于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新”女性开始发生转变,但这种改变是趋于表面、肤浅的改变,其本质并未发生变化,因此其结局注定是悲剧式的。

关键词:女主人公形象;“新”时代女性;挫折

《浮云》讲述了男主人公内海文三十五岁那年来到东京投奔叔父园田孙兵卫,文三对堂妹阿势倾心已久,然而由于文三不善逢迎科长,惨遭裁员,受到阿势的母亲阿政的冷嘲热讽,遭到朋友本田生的侮辱与背叛,阿势也从一开始对文三的维护转变成了冷漠甚至不屑的态度,日益与本田升亲密起来,文三为此痛苦不堪却又无力改变。二叶亭四迷注重人物心理的描写,通过男主人公的内心独白的心理描写,展现了近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彷徨。

国内外有关二叶亭四迷《浮云》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研究“言文一致”文体;将《浮云》与明治社会结合,研究二叶亭四迷小说创作的现实意义;从“爱情”的角度出发分析《浮云》中爱情遭受挫折的社会原因,从这一角度出发研究较为细致完整的是郭勇《“恋爱”的困难:论二叶亭四迷的《浮云》①与李志颖《二叶亭四迷文学中的近代爱情》②这两篇,从恋爱关系出发研究男主人公文三追求近代自我的失败,日本传统“色道”最终战胜西方的恋爱观,爱情遭受挫折,然而这两篇文中虽有关阿势的相关分析,但主要从“爱情”的角度出发,强调传统“色”理念对近代青年人的影响,笔者主要深入文本,对阿势的一系列转变进行整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多种转变产生的原因,从而揭开阿势的“真”面目,探讨二叶亭四迷赋予阿势的现实意义。

一、阿勢——“新”时代女性的追求遭遇挫折

小说中写到阿势从小备受宠爱,是个骄纵任性的姑娘,由于父亲开明七岁的时候便上了小学,并且新搬来的邻居家的女儿知书达理,温柔娴静,阿势一直模仿她,阿势小学毕业后看到邻居家的女儿去上了私塾,便也向父母要求上私塾,即使父母威严斥责阿势,但她仍然坚持,最终如愿以偿进入私塾念书。小说第一编发表于一八八七年,明治维新开始后,政府于明治五年(1872)颁布《学制》,旨在将学问普及到所有人民,政策实施后全国有8所大学、256所中学和53760所小学,小学中除了普通小学外还有女子小学、私塾等等,由此可见,小说中女主人公阿势能够入学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明治政府文明开化政策的实施,给女性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不容忽视的就是教育,津田梅子等女子留学生的派遣、政府开办的女子学校等都体现了文明开化政策对“新”女性的发展都是极其有利的。然而,文明开化在当时有流于形式的弊端,带来了轻率的蔑视旧文化,盲目追求西方文化的不利的一面。小说《浮云》中阿势进私塾后学习英语,并且开始模仿洋人装扮正是这一时代特征的缩影。

自从她开始学习英语以后,越发学得胡闹起来,衣服换上了洋装,唐人髻也改成了西式发髻,脖子上系着一条围巾,忍受着别扭戴上一副眼镜,尽管别人嘲笑,她却自鸣得意,完全变成了一个不知检点的人了。

由此可见,阿势虽然看似求知欲强,却是盲目跟风,并无自己的主见,以致小说中提到“也许正因为阿势原来就是个性情浮躁的女孩子,容易沾染上坏习气的原故,所以她很快地变了一个人,这样不知不觉地就和领家的姑娘逐渐疏远了”③阿势“沾染上坏习气”并非仅仅是性格造成的,与当时大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分割的。除此之外,小说中开办私塾的女塾长这个人物形象也是值得注意的,文中写到私塾塾长原是从包销报纸起家的“女英雄”,是一个“一饭之恩不偿,睚眦之仇必报的狠毒的人”,这与小说中公报私仇的“科长”是具有相同特征的,由于受不了折磨,阿势面对这位“女英雄”则是百般殷勤。从这点来看,阿势与溜须拍马的本田升并无本质上的不同,虽学习英语,接触“新”知识,但并不代表思想上的进步。这是因为当时的明治政府以财政困难为由,取消了派遣女留学生的政策,公办女子学校也在开办五年后遭到废止,之后针对女性的中等以上的教育机关主要委托到民间,由此才出现了靠包销报纸发家开办私塾的女塾长,塾长并非新时代教育的代表,女学生们学习“新”知识,成为新女性将更是天方夜谭。并且虽说《学制》颁布以后,女子入学成为可能,但其规定的教育旨在响应文明国民创出这个国家主题,培养“贤母”,在这种教育下女学生们是无法真正意义上做到思想开明,成为新时代女性的。可以说,阿势在新时代女性的追求道路上从起点就开始夭折,文中阿势最后离开私塾回到家里也正是这种夭折的一种隐射。

阿势“新”时代女性追求的另一个体现就在面对母亲阿势的各种“教育”时进行了据理力争。阿势的母亲喜欢唱清元,也希望阿势能学习,但是阿势偏爱长歌,认为清元俗气没有品格,并强调“人要以品格为重呀!”此外,母亲阿政当着文三的面教导阿势嫁到一个好家庭的重要性时,阿势却说“哼,我有我的打算。嫁不嫁有我的自由。”除此之外,阿势面对女佣阿锅的无知以及母亲不听自己“讲理”都说到“没知识的人可真没办法”这句话,并且说自己的母亲阿政是个“下流人”,不讲理。从言辞中可以看出阿势强调“知识”“讲理”的重要性,追求的是精神世界的自由与平等,对封建家长制是提出了抗议,具有一定反叛性、进步意义的。然而本来具有“新时代”特质的阿势面对文三的软弱、母亲阿势的劝导、本田升的出现又再次褪去了“新时代”的特质,本田升邀请阿政母女一起赏菊,阿势在希望有件西装的时候,阿政说到如果嫁一个有本领的丈夫,要什么就有什么,阿势当时是凝视着母亲的脸,露出惊讶的神色。这与之前的据理力争是不同的态度,可以看出阿势的意志此时已经开始动摇,在赏菊当天,遇到了科长、科长夫人和夫人的妹妹,阿势嘴上嘲笑科长夫人的妹妹虽然打扮漂亮但是没有“学问”,看似注重内在,不追求浮华的外在,但是以下阿势的神情与动作却又表露了自己重视外在、身份的本心。

阿势一听,眼角上立刻露出冷笑,转过头去看着正要走进土坡的半腰上鲜花店的那位小姐的后影,然后用手轻轻地摸了摸腰带,就板着脸再没说什么。

小说中有描写阿政不停的观察别的年轻女孩,也提到了“腰带”,这里阿势也在意自己的腰带,这不是打扮好不好看的问题,而是腰带也体现了身份的差异,在江户时期,身份贵重的贵族小姐的腰带更是精致讲究,系法不同也展现了身份的差异,因此腰带在此处是体现了封建社会的身份、贫富差异的,阿势的在意正体现了其进步思想的不彻底性甚至落后性,阿势随后表现的闷闷不乐也正是陷入理想与现实的苦恼当中导致的。

随着之后与本田升的频繁交往,与文三的渐渐远离,更是将自己追求“知识”,重视“品格”的精神理念抛之脑后,凭借色相与本田升调情,甚至“作出无法形容的下贱的样子”④最后与母亲的关系缓和亲密起来,甚至顺从讨好自己的母亲,央求母亲允许她去学织毛衣,开始厚厚地抹粉,文中提到阿势“打扮的甚至要降低她的人品,衣服也尽量选择漂亮的穿了去”,并辩解到“人家都那样打扮,就是我一个人不擦,也太……”,由此可见,阿势与母亲的靠拢,与同时代大多数女性的“审美”靠拢,正是隐射着阿势与自己口头上标榜的“知识”、“品格”“真理”的渐行渐远,最终随波逐流,与靠色相吸引男人的艺妓并无两样,二叶亭四迷在小说中将阿势的前后转变通过神情、动作以及细致的心理描写展现出来,虽有一部分肯定阿势思想的进步性,但由于近代小资产阶级的发展遭受到天皇专制政权的阻碍,惨遭夭折,也预示着阿势的“新”时代女性的追求必然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二、阿势的“恋爱选择困难症”

读完小说《浮云》不难发现,男主人公文三因为阿势的若即若离苦恼不堪,甚至连本田升最后都对阿势的一些举动疑惑不解,阿势对文三、本田升的态度发生了诸多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阿势是患上了“恋爱选择困难症”,但如果仅仅停留于表面,单纯的将阿势、内海文三、本田升的关系看成是复杂的三角恋关系的话,恐怕难以理解这部被称为具有现实主义批判色彩的小说了。阿势的“恋爱选择困难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文三态度的游离与变化;而是对本田升态度的转变。首先有关阿势与文三关系变化的探讨。

阿势与文三可以说是两小无猜的,随着阿势回到家里,与文三的接触频繁,这两位青年男女感情升温,谈论的问题主要是日本妇女的现状、西式发髻的优缺点以及男女是否应该交际的问题,阿势也从一开始的“高谈阔论”渐渐地“沉默寡言”起来。

奇怪的是:过去在意识上一向并没有把文三当作男子来看,总是信口开河。高谈阔论的阿势,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文三面前逐渐变得沉默寡言、端庄起来,处处都流露着女性的温柔。

阿势更是听从文三的建议,将对“身体有害”的眼镜摘了下来,文三是近代知识分子的代表,他学习新知识,不肯向专制势力低头,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阿势在与文三的交往中是受到了进步思想的熏陶的。这一体现还表现在阿势让站在门外的文三进到自己的卧室交谈,然而文三却犹豫不决,阿势这样说道“说懦弱的人决贯彻不了自己的意志,那是谁说的啊”⑤文三觉得只有阿势一人在家,更是卧室,由于传统礼教的束缚,表现的犹豫不决,更说道“人言可畏”这句话,阿势对此开始反驳,说道:

这个,反正别人总要说长道短的,只要我们纯洁,说长道短又怕什么呢!你想,既然要打破两千年来的习惯,多少总免不了要受一些苦楚的。

阿势的慷慨激昂之词倒显得比文三这个进步青年的认识更加深刻,意志坚定,有种“新”时代女性的影子。不仅如此,阿势还向文三表明自己的朋友中没有几个真正懂得西洋思想,将文三看成是知心朋友。面对文三的提问时说道比父母更重要的人是“真理”,小说中写到的阿势与文三赏月的场景更是喻示了阿势与文三纯洁的爱情的萌芽。然而由于文三的因循守旧,阿势开始动辄生气,甚至到了久而生厌的地步,不再与文三笑语不断了,主要是文三一次激动地说到“我们的感情还是不得不作习惯的奴隶,阿势,请你下楼去吧!”⑥由此可见,文三的软弱性与近代知识分子思想开化的不彻底性是造成阿势对其态度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对阿势带来新思想的文三对自己的信念都坚守不定,阿势势必会产生动摇。

再看阿势的母亲阿政为人势力刻薄,本来丈夫就有意促成两人婚事,看着文三与阿势的日益亲密,是装作视而不见的,但这种默许态度是建立在文三工作稳定的基础之上的,当文三遭到免职后,阿政开始了各种冷嘲热讽,并要求阿势不要再去文三接触频繁,起初阿势是反驳自己的母亲不讲理,强调文三有知识,只是运气不好才被免职,但随着母亲的出身立世思想的不断灌输,文三的软弱,本田升的刻意靠近,最终从维护文三转变成了冷漠、不耐烦,紧接着在文三与自己争吵一番过后,阿势每次见到文三都是恶狠狠的眼神,最后随着本田升拜访阿势家门次数的日益减少,阿势对文三的态度又稍微缓和了,这种态度的转变在文三看来是无法理清的,但是分析每次转变的原因无非是三个人在发挥作用,即文三的软弱性推开了阿势,母亲阿政的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本田升的刻意诱导,这些都使阿势的内心产生了复杂的变化。

“恋爱困难选择蒸”的第二点体现则是阿势与本田升关系的变化。升一开始来到阿势家,阿势是“手里拿着一本《女学杂志》一边读着一边走进屋来,连笑容都没有,微微向升点点头”⑦面对母亲阿势贬低文三,夸赞本田升年轻有为时,阿势反驳到“可是本田先生没有什么学问呀!”,即面对升阿势一开始是较为冷淡的态度的,但之后接受了升的邀请,一起赏菊,阿势对升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小说中描写到阿势宛如出笼的小鸟一般,一切动作显得活泼洒脱,听着升耍贫嘴不住的笑着,接着途中遇到科长一行人,面对本田升对科长以及其夫人、夫人妹妹的亲切问候,阿势心生不悦,虽言语之中不屑科长太太的妹妹没有学问,但仍然在意自己与其打扮上的差異,介意升与其态度暧昧,可以说是心生醋意的,通过阿势与升的谈话内容以及阿势的表情变化可以了解。

(前略)刚才那位很漂亮呀!

“ 你说比在家里还漂亮,所以……你,你也……”说着阿势眼角和嘴边上满含着笑容,凝视着升,又呵呵呵地笑起来了。

“我看那位小姐也似乎有点儿……一行礼就涨红了脸,呵呵呵。”

阿势的吞吞吐吐正暴露了自己的醋意,随后面对本田升的一本正经的告白,阿势由默不作声,变成局促不安,涨红了脸,难为情地微微一笑,作者通过一系列动作的变化细致的刻画了女人的娇羞心理,更是体现了阿势对本田升态度的巨大转变,接下来阿势则变成期待升的到来,但由于期间文三愤愤不平的找阿势吵了一架之后,阿势对升又表现了冷淡的态度,这主要是阿势面对文三的指责心生怨恨,再加上母亲规劝自己与本田升要注意言语得当,使得阿势又羞又气,但是过了这段感情冰点时期之后,与本田升再次接触,面对升的言语挑逗则是神情暧昧、娇羞,甚至由被动转向主动,开始挑逗升。

阿势似乎对这只能怪调戏、玩弄没有什么反感,有时候升听从阿势的要求规矩起来,阿势反倒好像有些不满足似的,偷偷地伸手从这儿那儿地一面躲躲闪闪一面挑逗着升。

此时的阿势宛如艺妓一般,虽然口头上说着“明治时代的女人不是妓女接客,用不着那些迷人的手段”但还是走上了靠出卖色相,挑逗男人,以情欲为主,不再是一开始追求的精神层次的交往,最后由于厌倦了这种乏味的言谈举止的挑逗,阿势与本田升再次疏远,对文三态度相反变得温和起来。

由上可知,阿势与文三、本田升经历了复杂的关系变化,看似是男女之间的情感变化,阿势甚至被指责成水性杨花的女人,但事实上阿势的一系列态度转变是受到了文三这一代表着近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性的影响,开始在追求“真理”“知识”等道路上步入歧途,阿势的母亲阿政是典型的封建旧势力的代表,十分看重立身处世这点,她对阿势的态度转变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而本田升这一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者对阿势的影响更是致命的,与本田升的日益接触,更加速了阿势与文三的进步思想的远离。《浮云》发表的时期正值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失败,日本近代社会的发展遭到反动统治阶级的遏制,自由民全运动于一八七四年展开之后,明六社的成员倡导男女平等·夫妇平等,批判纳妾风习,这一点是促进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的,小说中提到阿势打算印园田势子的名片,拿着《女学杂志》读着,由于升易庆宇挑逗阿势,被阿势看成非男女平权主义者,斥责升的言行侮辱了自己的名誉,这些都反映了自由民权运动影响下,女权意识的觉醒,但最终自由民权运动遭到镇压,以失败告终,被小说中“科长”这些“专门控制人思想的人”所压制,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由此可知阿势的追求是没有强大的现实条件支撑的,阿势的“恋爱困难选择症”不能看成是水性杨花的本性,还应结合时代背景综合考察,在肯定阿势这一女主人公形的进步意义的同时,更发掘出其“新时代女性”追求的肤浅性,这种肤浅是由于当时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吸取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不彻底性造成的,可以说二叶亭四迷将阿势塑造成了表面上具有一定进步性,实则是加以批判的女性形象。

三、结语

《浮云》中的女主人公阿势无论是在追求“新时代”女性的道路上,还是在戀爱选择上都遭遇了挫折、陷入了两难,看似是追求“真理”、看重“学问”,是走在时代前列,反映了一定的进步意识,但由于自由民权运动的失败、西方进步思想遭遇传统封建思想的抵触,导致阿势在“新时代”女性的道路上步入歧途,其一切追求流于表面、带有肤浅性,是小说作家二叶亭四迷进行批判的对象。并且,从小说中看到阿势对文三经历了感情升温、冷淡厌烦、仇视厌恶、态度缓和的四个阶段的变化,与本田升的关系则经历了冷淡无感、心生恋意、相互挑逗、日趋冷淡,看似阿势患上了“恋爱选择困难症”,直接原因是受到文三软弱性的影响、母亲阿势的封建思想的灌输、本田升的刻意靠近,间接原因则是明治初期颁布的《学制》虽体现了对女性教育的重视,女性地位有所提高,但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贤妻良母”,为国家养育人才,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这是导致阿势本就趋于表面肤浅的“新”思想遭到扼杀的根本原因,阿势“新女性”的形象并未实现,最终回归到传统的出卖色相、以情欲为主的“好色”本性,无论是与文三还是与本田升的“恋爱”都将注定是悲剧或者是无果而终的。通过阿势这一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使得《浮云》的现实主义批判的色彩更加浓厚,《浮云》这部小说的现实意义是深远的。

注释:

①郭勇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3

②李志颖 名作欣赏 2012.8

③同③(16-17)

④同③ 142

⑤同③ 20

⑥同③ 25

⑦同③ 55

参考文献:

[1]石坚白,秦柯译.二叶亭四迷小说集[М].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郭勇.“恋爱”的困难:论二叶亭四迷的《浮云》[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3.

[3]李志颖.二叶亭四迷文学中的近代爱情[J].名作欣赏,2012.8.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

猜你喜欢

浮云挫折
《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Holism in Education
不畏浮云遮望眼
浮云
挫折
挫折
奔驰CLA45 AMG
终身不遇
终南望余雪
生活需要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