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担保机构风险控制研究

2018-01-05田文静

商业经济 2018年11期
关键词:操作流程转型发展风险控制

田文静

[摘 要] 担保机构是连接企业与银行的桥梁,有效地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由于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担保机构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承担了较大的风险,而担保机构获得的收益却不能完全覆盖其经营风险,风险与收益的不均衡导致了担保机构从承保开始就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同时也意味着风险控制的研究对担保机构的重要性。结合融资担保机构的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的分析,提出转型发展,寻找新的发展契机;严格规范操作流程,降低操作风险;深化行业分析,加强企业信息档案的建设;强化制度建设,提升风险防范制度保障;加强绩效考核,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风险意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

[关键词] 风险控制;转型发展;操作流程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11-0157-02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担保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融资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伴随着经济增速下滑,小微企业经营状况低迷的情况下,担保机构的风险逐渐暴露,尤其是对于民营担保机构,受到了银行缩减额度,代偿业务集中爆发内外双重影响,面临了较大的经营风险。对于担保机构,如何有效地控制风险与化解风险,是担保机构重要的研究内容。因此,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担保机构实现持续稳健经营的重要前提。

一、融资担保机构风险分析

从风险的来源来看,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种:

(一)系统性风险

担保机构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主要包括信用环境、法律法规及国家宏观经济环境、信贷政策的变化等。此类风险属于担保机构面临的外部风险,无法完全规避,只能通过提高自身分析预测能力进行防范与规避。目前,国家经济形势不明朗,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增大,行业风险增加,同时,银行出于自身风险控制的考虑,缩减担保机构的授信额度,担保机构,尤其是民营担保机构的经营难度进一步加大。同时,为了加大对担保机构的风险监管,银保监会会同发改委等部委联合印发《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四项配套制度,旨在规范担保机构的经营行为。

(二)非系统性风险

担保机构面临的非系统性风险主要包括担保机构操作风险、内部管理风险等等。担保机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风险意识不足及担保机构制度建设不完善、担保业务操作流程不健全等等方面的问题都影响了担保机构的审慎经营与可持续发展。非系统性风险通过采取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可以有效控制与管理,是担保机构风险控制研究的重中之重。

二、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一)转型发展,寻找新的发展契机

担保机构业务种类主要集中在融资性担保与非融资性担保业务两大类业务,业务结构较为单一,风险集中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业务规模扩大的速度。进入2017年以来,担保机构的发展不平衡性加剧,政策性担保机构业务发展相对有保障,而民营担保机构却陷入了发展的困境,对于民营担保机构而言,如何实现转型是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担保类业务是担保机构的基础业务,在此基础上,担保机构应重点开展非融资性担保业务及中间业务。首先,担保机构应发展履约担保机构业务,比如工程合同履约担保、工程招投标履约担保、技术转让合同履约担保、贸易合同履约担保等担保种类。其次,开展保本类投资基金担保,保本基金是指通过一定的投资组合方法来实现投资收益,同時引入担保机制,以保证基金份额持有人在保本周期到期时,可以获得投资本金保证的基金。保本基金的担保方式分为连带责任担保和风险买断担保两类,稳定性较强、收益较为可观。此类担保业务,稳定性强,风险小,收益高,可以成为担保机构发展业务的方向。最后,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拓展投资咨询、财务顾问、资产评估等方面的服务,丰富担保机构的中间业务,可作为担保业务的附加服务,利润虽小,但能够加强与客户的深度合作关系,从而带动担保机构的主要业务发展。

(二)严格规范操作流程,降低操作风险

担保机构内部控制应从风险控制、风险防范、风险监测三方面对担保业务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建立审、保、偿相分离的制度体系,加强中小企业担保业务标准化建设,为中小企业担保批量化提供条件,复制企业调查、分析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在风险控制阶段采取审保分离、逐级审批的审批方法,做到对项目风险点的充分揭示,选择风险可控的项目予以介入;风险防范阶段主要对项目保中阶段作出详细的操作规范,通过法律等手段规避法律风险,办理公证及登记手续确认抵押、质押的权利;风险监测主要贯穿于担保后期,本阶段要保持动态监测,可以对所担保项目采用商业银行的五级分类方法,对在保项目进行实时监控。并在项目进入关注级别后,分等级对企业实行严格管理,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减少承保企业经营风险而给担保机构带来的损失。

(三)深化行业分析,加强企业信息档案的建设

担保机构应加大行业分析力度,对相关行业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尤其是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客户,跟踪调查该行业的发展状况,完成调查报告,为担保机构介入该行业提供可靠的行业标准与分析,逐步建立科学的行业准入机制。

建立中小企业客户信用档案数据库,将企业的基本信息、行业风险、市场动态、产品价格及信用行为等相关信息详细记录在案,并由专人对相关信息按月或季度进行更新,并根据中小企业客户的经营情况、银行流水、信贷与贸易履约情况及企业实际控制人的个人资信状况,评选出一定数量的核心客户,同时建立中小企业不良客户的“黑名单”,并对行业发展作出综合评价及打分,为今后介入该行业或是开辟新的行业提供指导意见。

(四)强化制度建设,提升风险防范制度保障

风险控制制度的建设应来自业务,但要高于业务;不仅要服务于业务,更要监督业务。制度的修订完善工作应根据业务的具体情况开展,对于每一环节的业务操作都有严谨的规定,且不能脱离实际。尤其对于新开发的业务品种,制度建设更应有前瞻性,并对业务人员起到指引与规范作用。同时,在制度中加强对人的行为规范的规定。风险控制制度建设中,对人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对人的管理除了道德约束外,更加需要是制度的约束。风险控制制度不仅从项目审批、签约、监管三个方面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同时也需要对各个环节相关责任人的行为规范作出明确的规定,做到责任到人。

(五)加强绩效考核,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通过设计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强化对员工的激励约束机制,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担保机构可以成立绩效考核委员会,明确考核委员会的责任与义务,不断加强自身的监督与建设,提高考核的质量与效率,充分发挥委员会的作用。制定合理的考核办法与考核指标,从多个角度对员工进行考核,包括业绩、能力、综合素养、民主测评等各个方面,多维度的考核避免考核的偏差,使最终考核结果能够综合的反应员工工作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在针对业务人员的考核中,将创利作为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同时,为防止业务人员过于冒进,设计一系列的风险指标,包括不良资产率,代偿率,追偿率等等,将这些指标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地约束业务人员为完成任务指标而弱化风险控制的行为,降低业务的风险,从而为保证业务健康快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中后台员工不适合以创利指标进行考核,企业根据各个岗位的性质,设计指标对其进行考核,需体现其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并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担保机构将考核结果与薪资、职位升降、效益奖金等挂钩,对员工起到良好的激励约束作用。

(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风险意识

企业文化是公司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指导员工行为准则的有力武器,担保机构应重视企业文化,多方举措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员工凝聚力,以文化熏陶员工,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首先,建立学习型组织。通过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各种培训,提高员工的專业及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对员工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员工的知识积累程度,丰富员工的业务经验,通过员工自身的提高,降低工作中的各种风险;其次,建立行动型组织。为保持企业高效的运作,建立行动型组织必不可少。担保机构要求各部门及员工制定工作计划,并且严格执行,按期落实,保持计划与行动的统一。

担保机构风险控制的研究是一项持续性、常态化、系统性,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的工作,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下,应做到事前防范风险、事中控制风险、事后化解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侯明,曹轶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基于浙江担保链风险的再思考[J].浙江金融,2013(9).

[2]孙瑞华,杨舟.信息不对称下的银企信贷融资策略研究——基于动态博弈模型分析[J].会计之友,2015(2).

[3](美)桑德斯.金融机构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4]狄娜.信用担保机构经营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5]刘新来.信用担保概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赵磊]

猜你喜欢

操作流程转型发展风险控制
生成性教学理念下的生物课堂
新形势下高职生诚信档案的有效构建方法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及改进措施分析
小学语文研训一体教研模式五步操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