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场作文,聚焦何处寻资源

2018-01-05李水红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命题中考题目

中考作文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还引领着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每年中考一结束,各地的中考作文自然成了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综观2017年全国中考作文试题,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任务型作文”继续尝试,“标题作文”依然走红

近几年,“任务驱动型”作文喊得较火。这类作文是2015年高考时新出现的一个题型,在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时,尤其重视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写作时,既要求考生读懂导语,更要求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实现写作能力在应用层面的考查,是实现写作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因此也成了专家和一线教师中高考作文命题走向“预测”的热门。

品析2017年的中考作文命题,发现个别省市正朝这个方向努力,尤其是正在尝试高考改革的江浙一带。比如,浙江省衢州市的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40分)

你的两个好朋友最近都很烦恼。小强说:“爸爸妈妈总说我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好。”文文说:“爸爸妈妈要给我生个弟弟或妹妹了,可我不想要!”

请你设身处地想想他们的烦恼,给小强或文文写一封信,帮助他(她)化解烦恼,要说得入情入理,使人信服。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的结尾署名为“你的朋友”。

考题给出的材料极具“在场感”,很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材料中明确指出是“你的”而不是“别人的”,两个好朋友最近都很烦恼,其中“小强”的烦恼是爸爸妈妈总说自己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好;“文文”的烦恼是爸爸妈妈要给他(她)生个弟弟或妹妹了。写作要求里也明确提出要“设身处地”地想想他们的烦恼,帮助他(她)化解烦恼。这样的题目,通过设置真实可感的生活场景,引领学生通过思考并写作,完成写作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让他们体验到写作与生活水乳交融的关系。再如江苏南京作文题,将场景拉向2047年6月17日,让考生亲临30年后的今天,准备做一场“无情岁月有味诗”的发言,而当下的任务就是写一篇发言稿。可以说,这种“任务驱动型作文”更贴近生活,能很好地凸显语文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是作文教学一向的追求。

可惜的是,在今年的中考作文中,“任务驱动型”作文只是凤毛麟角,标题作文(含全命题和半命题)依然走红。这里,以笔者对2017年全国133个中考作文题(含两选一)做的统计为凭据:其中标题作文占74%,材料作文占19%,而前些年一度走红的话题作文仅占不到7%。尤

其是一些省市的“选题”类作文,每个选题里至少有一个是标题作文,占比高达87%。部分省市甚至两个选题全是标题作文,一个是命题作文,另一个是半命题作文。而在标题作文命题中,全命题作文占的比例大一些,约占65%,半命题作文约占35%。

二、渗透核心价值观,凸显语文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总要受到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核心价值观是个人行动的指南针,是个体丰富内心世界、融入社会的催化剂。各省市的作文命题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渗透核心价值观,凸显语文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具体有如下几种情形:

(一)满足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需求,为其自主发展导航。命题极重视对学生情意和精神方面的引导,通过完成考场作文,让他们思考作为一位合格公民应具备的良好习惯、优秀气质和美好品格。这种理念,正是新课标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比如安徽省的命题作文——

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近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

请以“这是我的承诺”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55分)

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拟一个提纲写作。

本考题分别从“遵守规则”“阅读经典”“追求卓越”“关爱他人”几个层面,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个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品格。再如山东泰安的选题作文,题目一借助一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启发学生多做好事、善事,在做好事、善事的过程中体验愉悦和幸福;题目二引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人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或是唯一该脸红的动物”,提醒考生要有羞耻之心,时时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自省自查。此外,命题《____贵在真》(北京),《快乐多多》(甘肃),《____诚可贵》(山东青岛),《习惯》(山东济宁),《最珍贵的财富》(山东日照),《我,不只属于我》(重庆B卷),《良言如春》(江苏扬州),《给予》(江苏盐城)等等。文题的设置,明显体现以人为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命题宗旨。

(二)基于生活,基于学生,引导对寻常事物的深度思考。历年来,中考作文命题始终追求“基于生活,关注现实”的目标,让学生既“有的写”,又“写得好”。难能可贵的是,2017的中考命题者为了引导学生对寻常事物的深度思考,在导语的设置上做得尤为精细。比如,山东济宁以“习惯”为话题的作文,导语里特别强调“习惯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的影响巨大”,将“习惯”上升为“一种风气”和“一种传统”,让学生思考“习惯”的巨大影响。还有,山东临沂“借我一双慧眼”为话题的作文——

有位作家到一所學校给孩子们上课,播放了迪士尼推出的一个生态纪录片。片中,成千上万的旅鼠跟着前面带队的旅鼠往前冲,经过沼泽、树丛,最后奔到一处悬崖,悬崖下面是大海。前面的旅鼠跳下悬崖,后面的也跟着全部跳下。

看完片子,作家问孩子们有何启示,孩子们回答说:“不要盲从。”

可接下来,作家告诉孩子们,那个片子是假的。

孩子们顿时目瞪口呆……

导语里生态纪录片的内容看似平淡,可当孩子们得出“不要盲从”的结论,作家告之“那个片子是假的”时,不由让人一怔,不得不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练就一双慧眼,如何在批判别人盲从时避免自己走入盲从的“沟谷”。再如湖北武汉,提示语写道:“我们对新事物的认知,离不开已有的经验,又常受制于已有的经验。所以,要想真正认知新事物,就必须不断拓宽视野,丰富经验。”材料中结合鱼和小蝌蚪的体验,激发考生思考如何真正认知新事物,如何辩证地看待旧有经验和新生事物的关系。像这种引导学生从寻常事物中看出不寻常的内涵,能基于现实作深刻的思考,也正是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追求的方向。endprint

(三)崇尚自然,亲近自然,视自然万物为亲友,为知己。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崇尚自然、亲近自然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虽然前几年也有类似的题目,但大多停留在关注或亲近自然的层面,今年有关自然的命题,显然上升了一个层面,在关注和亲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视自然万物为亲友,为知己。这里表现突出的有:湖北宜吕的作文提示语里“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茶以陆羽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引导学生以“菊”“梅”“竹”“莲”“石”“茶”“鹅”“鼓”为知己,真切讲述自己与万物亲近的经历。同样,北京市的作文命题创设了一个神秘的森林王国,让学生能听懂那里花草树木的语言、飞鸟鱼虫的交谈以及泉水山石的对话,更主要的,还能跟它们一起交流,共同生活。还有,山东东营以“阳光,____”为题的作文,提示学生以阳光为友,向阳光倾诉……这些,与可持续发展中创建健康、清清、和谐的生态环境理念相当吻合。

三、关注新生活,引入新词汇,重视“新”元素

2017年中考作文命题有意避开老旧的话题,更多启发学生用新鲜的材料和语言再现新生活、新意识、新科技、新行动,让置身于现代生活的考生更有材料可选,有话可说。比如湖北随州市的考题——

头顶一片蓝天,脚踏一方热土,我们处在一个共享时代。朋友间的交往,亲人间的欢聚,课堂上的掌声,网络世界的畅游……最难忘,我们一起走过的那段美好时光。

请以“共享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导语里明确提出“我们处在一个共享时代”,让学生思考“共享资源”“共享经济”“共享单车”等体现现代社会的新理念,切入的角度新颖,并关注生活时尚,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还有湖北襄阳以“密码”为题的作文,同样让学生思考大数据时代如何使用和保护密码,如何正确对待密码带给人们的便捷和危害。这里,导语的第一句就是:“现代生活,密码与我们紧紧相随,微信、QQ登录,电脑开机,自行车开锁,银行取款,甚至进入楼道都需要密码……”再有江苏宿迁《网里网外的世界》,更直截了当地提示考生思考网络时代的自我生活与生存状态——

以下三题选做一题。(50分)

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吃”组成的汉语词汇不胜枚举,如:吃苦、吃亏、吃醋、吃透、吃得开、吃小灶、吃独食、吃老本、吃后悔药、靠山吃山等。“吃”,可谓意蕴无穷。相信这些词语一定会引发你的联想与思考。

题目一:从画横线的10个词语中,任选一个你最有感触的词语作标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从画横线的10个词语中,任选一个拟个半命题作文的题目,然后将其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题目三:从画横线的10个词语中,任选两个进行组合作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加体现两个词语之间关系的词语)

关于“吃”竟然有这么多的文化,试着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拟一个提纲。

四、注重纵深角度的挖掘,有更开阔的视野和多维视角

湖南岳阳的今年的这道命题很有意思,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个习以为常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吃”,在湖南岳阳的命题中,分别从“吃苦”“吃亏”“吃醋”“吃透”“吃得开”“吃小灶”“吃独食”“吃老本”“吃后悔药”“靠山吃山”等引申出意蕴无穷的“吃”,引导学生多维度思考生活中与吃有关的内容;更有创意的是,三个题目的设置极为灵活,一个是从中任选一个最有感触的词语作标题;一个是从中任选一个拟出半命题作文的题目;第三个是任选两个组合作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很显然,为了让考生有话可说,命题者可谓是用心良苦。

再如,湖南常德的材料作文,以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的人生经历为切入点,一边概述其经历过的三次大的人生变故,一边启发学生思考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在挫折中保有乐观向上的心态。细读导语部分,我们还能从中体会出一个人“从贵族学校退学”“被自己创办的公司开除”“被诊断为胰腺癌”时,与命运的抗争和坦然平静地面对,思考那个“不完美的苹果”背后“完整的人格”。

还有,浙江舟山的材料作文,通过我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回忆研制核潜艇的经历所说的“土办法”,强调“不管是什么都要过秤并记录在案”,“同样地,施工过程中拿出船台的任何东西也要称一称……”“几年来天天如此”,让学生思考面对一项宏大工程不仅需要严谨细致,更需要精细和持之以恒。

此外,一些看似平淡的标题,因为命题导语的发散性引导,不由让考生有了结合生活体验的深度思考。比如重庆B卷——

下面的三棵树,哪一棵最能触动你的心灵?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55分)

第一棵树,长在乱石堆,树根粗大有力,深深扎进石缝里。没有肥沃的土壤,却一个劲儿向上长,枝繁叶茂。

第二棵树,长在人来人往的路边,树冠很大,撑起一大片绿荫。烈日下,总能为路人带来阴凉。

第三棵树:长在公园里,歪斜难看。从来无人理睬,却快活地生长,树枝在风中欢乐地舞蹈。

关于2017年更多中考作文命题及题目分析,扫下方二维码获取!

题中“三棵树”形象的塑造,引导学生深度思考“顽强向上”“无私奉献”“乐观淡定”等人生态度,思考如何淡然面对不同的生活环境,如何让自己的生命之树粗壮而高大。同样是重庆B卷,另一个选题《我,不只属于我》,先肯定“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的地盘我做主;又陈述“每个人又不是孤立的存在,我们还扮演着很多角色如子女、同学、朋友……”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自己在生活中担当的角色,既占好自己的地盘,又扮演好生活角色,这就能让具有辩证思维的高素养学生脱颖而出。

总体而言,2017年各地的中考作文极力践行“立德树人”,有意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贴近学生实际,又凸显时代特色。在发展任务型写作的同时,也不忘创新标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为引导学生日常写作和教师作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标杆作用。考场作文,聚焦何處寻资源——2017年6月重庆中考作文阅卷场日记endprint

李水红

考场作文,与平常作文一样,需要聚焦两个原点问题进行思考:我写什么内容,我怎么写这个内容,即要着力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核心问题。

2017年重庆市中考A卷为二选一作文试题,其中一个作文题是这样的:

童年会消逝,但纯真让童心永驻;亲人会远离,但思念让亲情长存;朋友会久别,但真诚让友情不老……

请将“____让____长久”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绝大多数同学选择了这个半命题作文,这个他们看来易做的作文题,却让很大部分同学因缺少资源意识和聚焦能力而折戟考场,不尽人意。

2017年6月17日

聚焦文题快速立意

细析评分标准和作文试评,一个上午就悄然逝去不留痕迹。

下午开始独立评卷。不出所料,好多孩子就倒在了题目的补充上。

《考试让成绩长久》《成绩让心情长久》,一看题目就知道孩子生活已经深陷“应试”而不能自拔,这样的素材选择很难写出新意。

《真诚让童年长久》《宽容让亲情长久》《朋友让友情长久》这样的题目,都没有跳出作文引导语中三个关键词“童心”“亲情”“友情”的“如来佛掌心”。五六天的阅卷,如果老师眼前晃荡的全是这样的东西,老师在开“碰碰车”中不撞晕才怪。

聚焦“____让____长久”这个半命题看,审题立意有两个关键点要特别注意,一是横线上一对词语的选择,二是“长久”之意的表达。

先说横线上要填写的一对词语的选择,这个选择过程其实就是解决“写什么”这一问题的过程。

选择词语要有资源意识,要巧借可利用的一切资源为我所用。

如果我是考生,我首先会利用作文试题的引导语打开选材思路。引导语有三个关键词,“童心”“亲情”“友情”,对应的素材方向为“童年”“亲人”“朋友”。在没有素材和思路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化用引导语的三个短语“纯真让童心永驻”“思念让亲情长存”“真诚让友情不老”救急拟出三个题目,如“童心让纯真长久”“思念让亲情长久”“真诚让友情长久”,这样的资源借用可以很快启发我们选材和确定中心。注意,这只是毫无办法下的应急办法,最好能够再走一步做点“变异”处理,如将内容概要的题目“童心让纯真长久”具象化为写实的“羚羊木雕让纯真长久”,像课文《羚羊木雕》那样,以具体事物为线索展开故事的叙述。

上面借用试题“引导语”启发思路的操作虽然可行,但如果仅仅局限于以上三个方面去拟题构思、立意选材,将非常糟糕,因为这样促狭的素材空间将会导致评阅场上阅卷老师开“碰碰车”的现象,必然导致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影响评分判断。引导语只是将素材促狭于“人”这一个领域,我们可以将眼光投向“物”,投向与我们生命紧密相关的事物上。这需要从我们真实的生活里去选择提取给我们生命“长久”影响的事物。比如借鉴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故乡》的材料选择,拟题《老屋让童年长久》《故乡的鱼腥草让思恋长久》等,甚至更进一步,跳出“童年”“亲人”“朋友”这“三界”,从生活选材拟题《丑小鸭命运让思考长久》《示弱妈妈让爱保鲜长久》《勤劳的双手让幸福长久》等,清晰作文思路。

当然,我们还可以反向立意,比如结合自己沉溺游戏不能自拔的经历,拟出如《游戏让迷惘长久》这样的标题进行写作。甚至可以借“游戏”进一步构思,拟题《游戏让有趣长久》,写你用游戏的方式学习,将一个个大家认为枯燥无味的学习变得有趣有味的故事,这样的立意就显得新颖深刻。

2017年6月19日

借鉴课文精准表达

改卷进入第三天,我的大脑已经高度“审美疲劳”,很难看到让我眼亮心动的新颖表达。

我一直强调,“课文是写作的酵母”,课文可以为我们提供无穷无尽的写作资源,为我们新颖立意、新鲜表达提供无限可能。可惜,同学们很少有借鉴课文写作的意识和能力。

如果我们善于借鉴熟悉的课文经典,我们真的可以获得拟题、选材和表达的创造。

莫怀戚的《散步》是不是表达“____让____长久”的范本?

毫无疑问,肯定是一个好范本!

稍加转化,《散步》就可摇身一变成为非常有意思的文题,如《蹲下让责任长久》《散步让孝心长久》《责任让孝心长久》。

这样可以借鉴的经典课文很多,如将《老王》转化为《香油让愧怍长久》,《紫藤萝瀑布》转化为《流动让生命长久》,《皇帝的新装》转化为《虚荣让愚昧长久》,《丑小鸭》转化为《批判让思考长久》。

前面说到“____让____长久”这个半命题除了横线上一对词语的选择这个关键点外,还有一个表达的关键点就是“长久”之意的表达。

非常遗憾,同学们的作文几乎采取了对“长久”略过的做法,表现出思维和表达的极不严谨,好多同学就因为行文不扣“长久”这一内容而被降等评分,十分划不来。

我们还是借用课文资源看经典课文是怎么来表达“长久”之意的。

把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转化为《体验让智慧长久》,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把悬崖上冒险、遇险、脱险的生活体验转化为“长久”的生命智慧的。

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以“时隔五十七年”让“长久的影响”初露端倪,“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作者又在文章结束以议论的语句强化生活体验变成人生智慧后的“长久影响”:“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一次冒险、遇险、脱险的经历,成长为遭遇困境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生活经验和生命智慧,让生活体验化成生命的感动、感悟,沉淀為生命的智慧,就这样“长久”地影响着人生。endprint

这种拉长事件发生和认知产生“时空距离法”,就是表达“长久”之意的良方。比如《背影》,其表达“长久”之意,也借助了“时空距离法”。散文开篇即言“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文章结尾又说,“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他的儿子”,“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首尾的时空距离和认知契合,非常完美地表达了“长久”之意。所以,要表达“长久”之意,作文里一定要有叙事视角的变化,如《走一步,再走一步》里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转换,如《背影》里当时的“我”与写作时的“我”的叙事视角的变化。

2017年6月21日

聚焦生活:我手写心,我有真情

评卷第五天,在“审美疲劳”中邂逅的一篇篇美文,总算给憋闷的阅卷生活带来丝丝芳馨与惬意。

非常喜欢《醉酒让温馨长久》这样充满童心童趣和想象力的文字:

小时候,我和我哥哥一起,在外婆家的林子里头,炒豆子吃。那林子里的蚊子特多,总是骚扰我们,破坏了我们的好心情。我十分气愤蚊子的可恶,这么美好的时光就让它们给搅得七零八碎。我想狠狠报复它们,就回去拿了瓶啤酒。我的想法绝对充满想象力,就是我喝点啤酒,让蚊子来吸我的血,我的血含有啤酒,就让啤酒将蚊子醉个生不如死吧!我活用食物链知识,准备让蚊子大醉一场。可惜的是,我没有把握好火候,本想把蚊子弄醉,结果却把自己整了个酩酊大醉。至于报没报到仇,只有蚊子知道了,反正我是一醉不醒,醒后被父母骂了个狗血喷头。这样的“幼稚”行为恰恰成为了童年最最温馨的回忆。

非常欣赏《不作死让幸福更长久》这样观察和思考生活现象的理性:

如果徐志摩不抛妻弃子不陷入“曼潭”也许就没有乘机失事的短命;如果王宝强妻子马蓉不红杏出墙,也许他们的爱情和他们的家庭就不会这样短命;如果没有毫无理性地对“一夜暴富”的痴爱,就不会有蜂拥的传销者倾家荡产的短命。

这种以对生活的阅读厚度为支撑的写作,更有写作价值。这里有网络用语“不作不死”的活化;有以“爱情”为聚焦的思维整合,将过去的徐志摩,现在的马蓉以“作死”爱情丢失幸福来构思,体现出了阅读的厚度;有以“爱情”到“爱钱”的发散,围绕一个“爱”字,将种种“贪婪的爱”一一呈现,给人启示,让人警醒。

最是喜欢《醉酒让敬畏长久》这样有体验、有细节,时空集中,以小见大的表达:

十多岁与酒结缘结怨的两次经历,让我对酒只能敬而远之。

小學毕业聚会,我恍然醒悟,酒这个东西实在是个好东西,再郁闷的心情也会在酒的漩涡里千回百转后荡然无存。

但一次“鸡尾酒”的经历,让我从此对酒说了不。我捏紧鼻子,像灌药似的大口大口地吞,将那大半杯“鸡尾酒”一股脑灌进了肚里。我这个十多岁的小屁孩,怎么可能承受得住“酒姑娘”的威力。面红耳赤,头晕目眩的我不一会就吐了个稀里哗啦,然后睡着了。

事情的结局是,回家后,我就被父母“混合双打”了。我号啕大哭,狼狈地在屋里上蹿下跳,泪水涂满了脸颊。“酒姑娘”,这个邪恶的家伙,我恨死它了!

唉,酒这玩意儿,糊里糊涂醉生梦死之后,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对它心存敬畏了。

写在后面

作文该去哪儿

终于熬过了五天艰苦评卷,今日终于可以早点收工打道回府了。

五天的阅卷,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的阅读教学时间这么长,内容这么多,可为什么阅读对写作的影响却如流水淌过沙漠般无迹无痕?学生们为什么利用作文题资源和经典课文资源的能力如此贫瘠和苍白无力?

是不是我们的教学压根就没有读写结合的意识?是不是我们的作文课堂压根就是拍脑袋式的瞎整胡为?

我们的作文教学可否在考卷中来一次读写的联姻,就在试卷中为同学们提供“写什么”的素材,“怎么写”的方法,让我们的写作不仅仅停留于“拍脑袋”的体验性写作而转向信息的整合与创新?

但愿这样的“天问”能够开启大家的思考和探索!endprint

猜你喜欢

命题中考题目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追根求源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