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底多美味才能垂涎欲滴

2018-01-05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吃货饭菜美味

某班级组织了一次作文比赛,多位同学选择了描述某位长辈做的美味佳肴,借以表达对亲情的感悟,于是“饭菜”上桌了——

我们放下手中的活儿,循着饭香来到饭桌边,香气越来越浓了,并散发着淡淡的热气,刺激着神经。令人垂涎欲滴!

一家人围坐在饭桌边,我们帮妈妈从厨房里端出饭菜,小心翼翼地。那盘小船儿似的饺子发出阵阵香味,调皮地钻进我的鼻子。我趁大家不注意时偷偷吃了一个。我的天,简直就是人间美味!我以前怎么没尝过如此可口的味道?

方舟

作为一枚立志要用毕生来追求美食的吃货,看了这些文字营造出的“芳香四溢”,却完全没有想吃的欲望。

珂珂

你能先交代一下这被形容成“人间美味”的饺子到底啥馅的吗?第一口咬下去是怎么样的感觉?

李轩

写“香”如果只是干巴巴地重复着“这菜好香、好吃”,给我的感觉就像白水煮面,对于它的味道,我都没兴趣尝。

邰欣然

前段时间在追电视剧《白鹿原》,一个没忍住,竟然看饿了。滚烫的油“滋啦”一声浇到面条上,那酸爽!隔着屏幕都能闻见辣油香(一脸痴呆的幸福状)。没有了影视剧天生的“画面”优势,我们用文字也可以还原美食的“画面”。

廖方舟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文字稍稍组合便能惊艳众人,比如《舌尖上的中国》开创的“舌尖体”,一句“阳光以最明亮最透彻的方式与鲜嫩的鱼肉交流”就将晒鱼干描述得闪闪发亮。虽然我很嫌弃鱼腥味,但现在也淡定不了。

孙悦悦

曾记得有篇文章写道,散文的核心是日常的非常。借用到我们描写家常饭菜里也许就是,家常的非尝不可。

谢秋云

说起写家常菜,就不得不提文化界资深“吃货”汪曾祺先生。他常“植入”老家美食的各种广告。比如那“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的咸鸭蛋。常见吧,但是你有注意到吗?红油爆出的那一刻,是最能勾起口腹之欲的。稍加一些细节描述,就是有滋有味。

珂珂

说到点子上了,想让别人看得“口水直流三千尺”,就要尽可能地把色香味的细节写出来。美食的画面感,可以从文字的描述当中体现出来,细节到位,看的人就能根據文字在脑海中勾勒出美食的画面。总比你大喊“真香”,结果众人一脸尴尬要好太多啦。

傅强

课堂内外“魔法笔记本”项目主编

写食物的“香”,最难的地方在于把对味道的感知转化为笔下的文字。吃的时候很香、很美味,写的时候就选择性遗忘了好吃的细节点。所以写美味的第一步,先回到品尝到“香”的情节当中。

“香”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每个人对“香”的感受不同写出来的文字也应该不同,这样才有自己的特色。软、糯、香、滑、脆,细嫩,有嚼劲……各有各的“香”。比如:吃火锅的时候,舌头上如同有孙猴子的360只分身,或是钻机在舌头上钻探作业,嘴里烧着的感受,就是辣之香的独特。独特的感受会让整篇文章增色。

香的连锁反应——这种食物太好吃了,我吃的时候居然自己咬了自己一口……这是不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情况?因为香,所以吃得很快,居然自己咬到自己,这也是对食物美味的衬托描写。要写好作文,必须清晰地梳理出当时发生了什么,一个动作接着一个动作写下去。

还有一个更为简单直接的方法——写香先写饿,就好比射人先射马。如果你写好了饿的细节,看到任何吃的都香。饿怎么来形容呢?饿得心里都快要伸出一只爪子想去抓食物;饿得肚皮薄薄,像鼓的一层皮,咕咕乱响……

写好食物的“香”,有很多可以着力的地方,下面这位同学对牛肉粉丝的描述就是抓住了独特的口感来写,有没有勾得你“口水直流”:

汤汁是咖啡色的,细小的油珠随着热气漂浮在汤汁上,你碰碰我,我追着你,然后热烈地拥抱到一起……淡淡的牛肉味还在腾腾地冒着,混合着酱汁和橄榄油的味道,已然将我熏醉。我用筷子去夹,粉丝缠绕着牛肉片,缠缠绵绵。一不小心,就一起一溜烟地从筷子又滑到了碗里。粉丝微黄透亮,如果夹一大筷粉丝放入嘴中,一嚼,牙床好像被轻轻地弹了起来。没过十分钟,这碗美食就被我大口大口地消灭了。

猜你喜欢

吃货饭菜美味
小小筷子八寸长
我最喜欢的作业
文明餐桌 不剩饭菜
串起来的美味
有一种病叫“吃货症”
“吃货”的奖赏
吃货笑点多
石器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