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应对孩子偷偷“涉黄”

2018-01-04张坤张洪杰

现代家长 2017年10期
关键词:对性黄色儿子

张坤+张洪杰

现在科技发达,许多家庭有电脑或录像机,当孩子独自在家时,个别孩子会上黄色网站或偷看黄色录像。“清理‘黄色污染,救救孩子!”这种痛心疾首的呼吁,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共鸣。色情网站、淫秽书刊、成人声讯台、手机黄段子……“黄色污染”给心理和生理都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下面两个案例就反映了这一现象:

案例一:初二学生家长苏女士向《河南商报》求助:儿子14岁,上初二,学习成绩和表现都算中上。有一个周末,我发现孩子在偷看涉黄网站里的色情图片,大吃一惊,联想起此前也有一回,我忘了敲门就进入儿子的房间,坐在电脑前的儿子慌慌张张关闭了页面,当时我还觉得诧异。那个大大咧咧、一脸稚气的懵懂小子怎么就突然让我觉得有些陌生了呢?平时,我们一直觉得儿子是那类晚熟的孩子,有些马大哈,不太懂人情世故,难道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会变得无比好奇?我和孩子他爸商定先假装不知道,至少在我们没有想到和他沟通的最好方式前保持淡定。前天吃完午饭,儿子找数据线,说要下载东西,我也没特别在意。可后来不小心看到他的手机里面,竟然有色情图片,这次发现让我淡定不下来了。尽管此前也听说有不少孩子会用手机上涉黄网站、看色情的东西,但一旦面对的是自家孩子,我内心就特别不是滋味。孩子偷看色情图片,这样的心理正常吗?我们到底该怎样对待?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坚决制止,抑或是我们该为孩子补上青春期教育这一课?

案例二:北京教育学院王曦老师曾描述过这样一个无助妈妈:这事发生在两年前,当时孩子刚上二年级,才7岁。一天,学校开家长会,我就去学校了,我把孩子交给了我爱人(孩子的爸爸)。但是,不想发生了意外,爱人单位有事就把孩子放在了邻居家。邻居家有个比我家孩子大两岁的男孩,两家以前也算是朋友。谁想,邻居家的这个男孩带着我家孩子看了黄色录像!我是在孩子临睡时才知道的。孩子跟我说,在哥哥家看的录像让他非常害怕,录像里的男女都不穿衣服……我当时脑袋就蒙了,惊慌间跟孩子说那是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片子,以后不要看了,然后就给我爱人打电话让他马上回家。他回来后,我把儿子的情况简要地告诉了他,指责他对孩子不负责任。我们一夜未睡。这件事发生后,我经常指责他,自己也感觉非常内疚。这件事甚至影响了我们的夫妻感情,我曾两个月拒绝与丈夫亲热,甚至想与丈夫离婚。两年来,我多次上网寻求解决的方法,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也没有人能倾诉,所以这件事一直困扰着我。从那件事后,孩子开始对电视里的亲热镜头特别敏感,也经常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我们……

上面两个案例至少表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偷偷“涉黄”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二是孩子一旦“涉黄”,大多数家长的表现都很无奈和无助,既找不到合理的方法解决,又对孩子的前途、成长等很担心。每个人都会走过青春期,这个阶段,对世界、对自身、对性的好奇同样是每个人都上过的必修课。只不过有人上得认真,有人上得懵懂,有人在错误老师的错误引导下学出了偏差。而这门功课最好的老师,是家长。苏女士碰到的情况,正是很多家长或多或少要面对的一个课题:在网络资讯发达的今天,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了解性知识、抵制不良性资讯的诱惑?

其实,静下心来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青少年偷看色情图片、书籍等,在目前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当前高度发达的资讯网络,随便打开电视,也许就突然冒出俊男美女激吻的画面,更不用说各种口袋书、淫秽网站、不良刊物……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诱惑,别说是刚刚迈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就算是成年人也难免要动摇迷恋。成年人毕竟经历较丰富,大部分可以理智分析,排除不良资讯的干扰而正常生活;而未成年人则拥有更强的好奇心和更弱的自控力,加上多半未成年人接触这些信息时都避着家长,这种偷偷摸摸的感觉,会让孩子看这些东西的时候,感受到加倍的刺激和兴奋,因此就更容易上瘾成痴。上帝让亚当、夏娃不要吃禁果,他们就偏要吃;天神让潘多拉不要打开魔盒,她就偏偏忍不住,这就是所谓的“禁果心理”。我曾接触过不少有这方面问题的未成年人,在接触中发现,对多数孩子来说,性本身固然有吸引力,但是追根究底,那种偷偷摸摸、拥有自己小秘密的刺激感,才是让他们沉迷的原因。这时,家长的正确对待和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引导,避免孩子“涉黄”呢?可注意如下几点:

一是要多关心孩子,让孩子拥有正确的性观念。要让孩子远离“黄色污染”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做个有心的家长。首先要时刻关心孩子的生活。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因为工作繁忙、琐事缠身就忽略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应该从孩子小时候起,就正确引导他们可以接触什么,不可以接触什么,让他们从小就能够明辨是非,培养起一定的自制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对已经“涉黄”的孩子,家长态度一定要明确,必须坚决反对,放任自流是绝对不可以的。其次要让孩子拥有正确的性观念。作为家长,我们要正视孩子青春期的特点,对性问题不能讳莫如深,要主动让孩子得到科学的性教育,消除孩子对性的神秘感。同时也要注意对孩子不良心理的疏导,正确引导他们度过青春期。再次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作为家长,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抵制不健康的网站和读物,在家庭中消除孩子接触“黄色污染”的机会。最后,家长必须勤于检查自己的电脑,安装好防护软件,防止黄毒侵入,给孩子营造一个“绿色”的网络世界。

二是家长切勿简单粗暴,也不必讳莫如深。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一颗易碎的“玻璃心”,非常敏感,因此最忌简单粗暴的批评教育。“不要脸”“下流”……在与“性”相关的敏感话题上,家长过分的批評责骂,甚至侮辱打击,很容易在孩子心灵上留下难以抹去的伤痕。有过这种经历的孩子,要么变得退缩畏惧,对性产生恐惧感,不利于未来的人际交往和婚姻生活;要么在逆反心理的影响下,恼羞成怒,破罐子破摔,“你说我不要脸,那我就不要脸给你看”。这都是家长不愿看到的结果。有些家长怕刺激孩子,平时就对与“性”有关的话题讳莫如深,提都不敢提,即使发现孩子有某些可疑迹象,也憋在心里,自己担心受累,越想越可怕,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家长平日里就要适当地和孩子做一些这方面的交流,不必刻意,不必全面,只需要给孩子营造出一种即使是和“性”有关的事,也能和父母商量的氛围即可。

三是要注意疏导结合,帮助孩子走过性好奇期。任何一个正常的人,到了青春期,都会对“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没有这种好奇心反而是反常的。我们老师或者家长能够做的是堵导结合,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性好奇”期。我有位同事,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他有个孩子,刚上初中,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沉迷于拨打声讯电话、收发黄色短信、上网聊天、浏览色情网站,整日想入非非,成绩急剧下降。同事了解后,并没有急着责备孩子,而是一方面跟他交谈,告诉他作为这个年龄段的人,有好奇心是正常的;一方面找来一些关于生理健康教育的VCD跟他一起看,一边看,一边严肃地给他做必要的讲解,还买了一些生理卫生书籍供他阅读。同时,同事又搜集了大量关于一些青少年在“黄色污染”的毒害下走上犯罪道路的报道给孩子看,告诉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尽可以通过正常渠道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导,他的儿子不仅没有再接触类似东西,而且劝说身边有同样“爱好”的同学,大家改正后都在学习上取得了进步。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对性黄色儿子
打儿子
你的性爱观从何而来
黄色四翅小粉蝶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黄色的小蝎子
怎样克服性厌恶
“三看”自测性能力
颜色文化——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