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课例中浅谈呵护尊重学生生命的独立品性

2017-12-27孙金仙

考试周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尊重体验创造性

孙金仙

摘要:尊重学生是尊重其独特性和个性,课堂上要尊重其独特的感悟,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尊重;个性化;体验;创造性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有用的人才,所谓有用,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能够特立独行,具有自己独立判断问题、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课堂,这个能力的熏染、培养,应该是责无旁贷的。笔者就下乡听课的课例简述个人一管之见。

课例1 :《草船借箭》教学片段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启发质疑:“你们发现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的?”一位同学提出:“我觉得课题上的‘借字用得不恰当,应该是‘骗字。”他的话音刚落,课堂上便热闹起来。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这正是他们身上闪现出的求异思维的火花。于是我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组织了讨论:

生:我觉得“借箭”是可以的。船受满箭后,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我们平时借了他人东西后总会说些感谢的话,诸葛亮正是这样在借箭后对曹操表示感谢的。

生:我不同意这个说法。这不是感谢,而是嘲讽,意思是说:“曹操,这下你上当了,白白送了十万多支箭。”

生:我觉得课题中的“借箭”,意思深远。俗话说“有借有还”,诸葛亮得到这十万多支箭不是不还的,在日后交战时他会如数归还给曹操。

生:我认为“骗”字含贬义,若用“骗”字就会损害诸葛亮的形象,而用“借”字则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课例2:《秋天到》教学片段

教第1单元《秋天到》一课,当孩子们读到“八月秋天到,天转凉,风变爽,蟋蟀把歌唱”时,忽然,有同学提出:蟋蟀为什么秋天才会把歌唱?孩子们纷纷发言:

生1:秋天到,天气凉爽了,所以蟋蟀出来歌唱。

生2:秋天到,庄稼丰收了,所以蟋蟀出来歌唱庆祝丰收。

生3:不对,蟋蟀不是在歌唱,秋天来了,树叶落了,草黄了,蟋蟀没有温暖的家了,所以它在哭呢。

课例3: 《两个朋友》教学片段

在总结课文时,师:学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生1:明白了在危险的时候,只顾自己,不顾朋友的人是不能和他做朋友的。

生2:朋友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患难。

生3:我以后也要帮助朋友,他如果有困难我要帮他解决。

(听了这些回答,老师面露赞许之色,刚想总结发言,这时,小同学张博迫不及待地站起来。)

生:我有不同意见,从这篇课文我明白了“适者生存”的道理。因为在遇到大熊时,瘦子会爬到树上,脱离危险,如果救了胖子,或许两人都会丧命。胖子没有帮,急中生智想到装死的办法也脱离危险。所以两人都属于“适者生存”,这和我们前面学的《有趣的发现》是一样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像炸开了锅,有的哈哈大笑,说他错了,有的若有所思,说有点道理。)

师愣了一下之后:张博小朋友真聪明,你能联系学过的知识考虑问题,而且能表达不一样的想法,这一点我们要向你学习,接下来我们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一下,他的想法对不对,并请每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组讨论后,请小朋友们交流。)

生:张博的话有点道理,但是,我们在想,如果胖子没想到装死的方法,被大熊吃了,那能否说瘦子是“适者生存”,胖子就是不适者被淘汰了,这肯定不能。

生:可以说是“适者生存”,但朋友间应该互相帮忙,不能只顾自己逃命,朋友是很重要的。像瘦子这种人,我肯定不和他交朋友。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得都非常好,从两人都脱离险境来说,可以认为是“适者生存”,在生活中我们要有这种技能。但这篇课文更主要的是告诉我们,遇到危难,朋友间不能只顾自己,应当互相帮助,想办法共同脱险。这样我们的朋友会越来越多,生活会越来越美好。(小朋友都点头表示赞同)

诺贝尔说: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关注孩子生命发展的起点和促进孩子生命发展的前提是对他们生命的尊重。我们首先要正视其生命的存在,认识到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个抽象体。每一个孩子和我们成人一样享有生命的尊严,他们绝不是成人的附庸、玩偶。尊重孩子就是要尊重呵护他们独特的个性,即他们不同于成人的童真童趣和稚气,不能把他视为“缩小的成人”(鲁迅语);他们的个性,不但要允许存在甚至提倡张扬,最终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他人和受他人尊重是一生的幸福。

要尊重他人,其实质就是尊重生命的個性化。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课堂,首先,我们认识到人才标准是多元的,每一个教师都要努力为他们多元的生命成长空间搭建开放的平台,允许和激励他们独辟蹊径。其次要力主独特,倡导有个人见解的主张,尊重他们内心的感悟,鼓励他们采用有不同他人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另外,要容纳“异常”孩子的“特殊”,保护他们的“真”,本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让每一个儿童少年都发展成有用之才。如课例《两个朋友》中,学生的独特感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提高了自己的认识事物的水平。

教师在课堂上,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尊重其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一段富有生命成长个性化的里程。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课例《秋天到》中,学生能感受到蟋蟀到秋天不是歌唱,而是哭泣,真是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说明学生自己开动了脑子,没有人云亦云,没有唯教材为“圣旨”。这也充分体现了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展现了教师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生生间的尊重。课例《草船借箭》,学生自己的感受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提出应该用“骗”而不是“借”。虽然有些贬义,但也有合理的成分。在以往的传统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张扬被忽略,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感受的。由此可见,学生的理解有时甚至比教师教他的深刻而丰富。学生能对教材进行个人解读,正体现出教学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尊重体验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