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

2017-12-27曾倩如

考试周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技能型计算机信息化

曾倩如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高新技术人才成为了紧缺型人才,也列入了国家紧缺型人才培养计划中。各类中职校也积极响应号召开设多种计算机应用相关专业,然而这些学生的就业情况之严峻却也体现了该专业的人才输出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其不匹配存在的原因及改进方法着实引人深思。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化;技能型;校企结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一些多媒体化新兴产业的出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计算机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型人才成为国家紧缺型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方面。正因为如此,中职教育中的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愈加显得重要。

尽管计算机专业具有实用性强、应用广泛等特点,大多数中职校也积极开设各类计算机专业课程,然而从近些年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上来看,此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成果显然是不容乐观的。

中职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设置主要以计算机软件应用类专业为主,如平面设计、动漫与游戏设计、室内设计、影视后期等。这一系列专业的学生从顶岗实习便开始面临着自身技能与企业需求不相匹配等种种困境,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最终多数以转换行业或从事普通流水线工作为主重新规划职业生涯。初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中职学校办学质量参差不齐,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过于简单笼统;没有及时更新专业学习的相关教学设备(如数位板、多媒体教学互动一体机等),学生实践操作硬件得不到完善,学习如同纸上谈兵。

2. 任课教师未能及时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学内容停留在固有的旧版本中,没有及时更新换代,实践指导性教学内容有所欠缺。

3. 中职学生入学时存在基础文化知识薄弱的特点,因此对于初级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扎实,实践过程随着难度的增大,容易出现倦怠心理及畏难心理,缺乏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

4. 校企合作模式未得到合理应用。对企业需求了解的欠缺、学校教学投入的不足与学生实践能力的缺乏导致就业时不能与企业得到良好的对接。

结合自身近些年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经验以及通过下企业实践过程中对目前行业情况的了解,我就课堂教学改進、教师自身提高、顶岗实习跟踪等方面对以上所提到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 课堂教学改进方面

1. 抓住学生兴趣,以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学。学习是学生的本分职责也是学生的天敌,随着要学的专业课程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往往会产生倦怠心理,尤其是在对新课程的学习,一旦刚开始接触的时候觉得枯燥无味或难度较大,便很容易产生排斥心理。所以在专业课程的授课中,尤其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我主张以有趣的实例效果切入教学,使用项目教学法时让学生先接触到“果”,再引导学生去思考“因”,并从中寻找解决的“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由简到繁,用最简单的操作方式让学生了解复杂的基础原理。简化繁琐的理论知识,在实例的演示中潜移默化地灌输理论知识。用简单的实例引入难度大的知识点,不要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克服基础知识枯燥乏味的心理障碍,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扬长避短,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 培养学生创造力,学习不是一味的复制粘贴。中职学生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同时也有一定的开发惰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但在做示范实例的时候却生搬硬套,没有真正理会其中的知识点。这就是他们的思维惰性形成的。因此,专业课程的教学必须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做示范实例的时候多强调知识点的融入与应用,时刻提醒学生举一反三。

二、 教师自身提高方面

1. 及时进行储备知识的更新换代,关注最新高新技术发展的相关信息,适时学习充电,力求将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带进课堂。

2. 注重横向知识与纵向知识的结合,多角度地考量学生专业就业需求,组成专业交流小组,加入教研组的教学探讨,积极参与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3.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深入企业内部进行企业实践,并从中获取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将之与学校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三、 顶岗实习跟踪方面

1. 做好学生顶岗实习预备工作。在学生顶岗实习前两个月,进行岗位匹配模拟,通过开办讲座宣讲培训、参观参访等方式,让学生对即将顶岗实习的企业及岗位均有一定的了解,并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提前做好心理预期及为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应急方案。

2. 测试评估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及实践能力水平,与企业做好对接,尽可能地提高学生与岗位的匹配性,防止因岗位不匹配而产生的学生职业倦怠及企业需求得不到满足。

3. 定时地进行顶岗实习跟踪,了解并统计学生在企业中的各方面信息,包括适应能力、知识是否欠缺、能力是否不足等等,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掌握学生企业实习的规律,以便更好地进行校企合作。

4. 专业教师应不定时地下企业配合企业需求指导学生实习工作,并借此进一步了解当前最新的行业状况,总结实践经验用于职业教育中行业知识的构建。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企业、社会等多个方面全方位的配合。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需要进行实质性的教育改革及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不仅要在教学硬件上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完善的设施设备,也要在教师培训、校企合作等软件上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及实践机会。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开设、课程设置、教学设计等都应尽可能地与企业接轨,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毕业即上岗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程莹.关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改革的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5):249.

[2]郑丽珍.中职学校培养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探讨[J].教育管理与艺术,2014,(9):37.

[3]滕济红.创新思维有效链接——浅议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1,(11):112.

猜你喜欢

技能型计算机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计算机操作系统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