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开放型体育教学课堂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

2017-12-27王东明

考试周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

王东明

摘要:在体育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开放型的体育教学课堂环境,让学生在主动自主中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今后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素质教育;开放型体育课;主动自主学习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甚至出现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面向二十一世纪、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所提出的一项具体的、迫切的、务实的教育举措。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体育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传统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开放型的体育教学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这里所说的“放”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放”,是指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地锻炼,减少教师无谓的干扰与约束。如:投掷教材,我不拘泥于以往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进行集体练习,这样学生显得十分被动,练习密度较小,学生的个性也得不到发展。因此,我是先让学生各自分散进行投掷练习,再巡回指导、点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地进行讲评和表扬,其目的是为了确定更为有效与合理的投掷方法。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或投掷动作正确的学生再进行分散的练习,最终达到对投掷动作的掌握和锻炼能力的效果。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敢于放手,让学生在课堂的舞台上唱主角,在“放”中提高学生的锻炼能力。在思想上教师放心,在实践上教师放手、放开、放宽、放活是进行“开放型体育课”的关键所在。

体育新课程标准内容的不确定,教学内容的可变化性,决定了教师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在体育课程标准中,教师将更多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境况,注重学生在课中的地位与表现方式,因而,运动技能比例较少,教师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新内容(如游戏)的比例较大。这样一种“控制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是生成式、可持续发展。

那么在课堂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放”,让“放”在课中体现得更加自然、更加合理呢?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教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要发挥体育骨干学生的作用。体育骨干的作用并不能局限于让学生简单地协助教师完成某些活动,而是让体育骨干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管理,更好地从学生的角度去安排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课堂上学生可以大胆质疑,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作主张”,谈话时学生可以提出批评,多给学生一点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作主张”与“任性”得到心理与生理上的满足,同时也增强了课堂中学生参与的氛围和师生之间的亲和力,事半功倍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在排球垫球的教学中,由于动作细节性与手部有一定的疼痛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女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难掌握垫球的技术。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了“忽视教学法”,有意地忽视“问题学生”的所在,并通过对掌握动作较好的学生再进行较为细致的指导,然后按不同的水平分组结伴合作的教学方法,让她们自由结伴练习,她们在合作练习中各自交流了自己垫球的方法和技巧,出现了“水平低的学生学得积极,水平高的学生教得认真”的课堂氛围,练习的密度与效果也明显增强。在同伴的帮助下那些没有掌握垫球技术的学生慢慢地学会了垫球,此时发现他们同伴之间的友情倍增,每位学生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个个脸上露出了成功的笑容。

2. 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进行“开放式”教学时,教师应把练习的目的、要求,以及课堂所要达到的效果给学生一个较为明确的讲述,让学生在一定学习目标指引下,根据各自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练习。这里的学习领域可是“五大领域”中的两三个或是四五个,在教学环境与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出较为直观的练习方式,做到“有的放矢”确定学习目标。内容选择应可能安排贴近学生实际,迎合学生自身要求,有一定实用性与趣味性较强的健身体育、娱乐体育、乡土体育、生活体育的内容。在确定目标与学生掌握的基础上,确认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内容与途径。同时对场地器械布置、安全事项等要给予充分的重视,避免造成课堂混乱与发生安全事故。

3. 在“开放式”教学策略中最关键的是教师如何引导与学生怎样学的问题。教师应在不断改进“教学意图”引導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表现机会,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空间,真正让学生拥有主动权、自主权,强调动则有“理”、动则有“方”、动则有“趣”,注重适当地“放”,避免过严地“管”。同时,教师要有意设置一些探索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去练习与学习,让学生在“试一试、干一干、闯一闯”的过程中带来一个个成功的喜悦。“开放式”教学课重点是培养学生想动、爱动、会动和会练、会判、会赏的自我健身能力。在授课过程当中教师并不是完全脱离学生,等同于“放羊式”教学,而应更加密切注意被“放”学生的活动情况、课堂氛围,以便随时提醒、调整,并给予及时必要的点拨与指导。

4. 教师在实施“开放式”教学时应注意“开放”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形式上的开放,而是要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上进行综合性的 “开放”。在这当中,“开放型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与有的放矢的教学是保证《体育与健康课》能否被学生接受的关键。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我们教师必须要放下架子,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让学生尽情地发挥、探究,让他们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才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要构建开放型的体育教学课堂环境,让学生在主动自主中学习才能真正让课堂充满生命力,为今后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安槐.以素质教育观为指导体育课程与教材改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1):1-5.

[2]朱家丽.有关实施体育与素质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J].教育论坛,2004,(10).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校健美操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应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简论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新形势下开展学生素质教育的路径
现代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网络素质”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