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课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7-12-27裴小庆

考试周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生活化课堂教学运用小学体育

裴小庆

摘要: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的重要表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生活化课堂的体育教学,让体育与生活相联系,在体育中渗透生活原理,让体育融入到生活中。这样,体育教学活动更具趣味性与人文性,更能充分唤醒师生的生命活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发挥其生命价值。

关键词:生活化课堂;小学体育;教学运用

小学阶段学生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因此小学体育课堂应注重生活化,体育教师应带领学生体验生活之美,从而使体育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生活化的体育教学要求教师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将现实生活与体育教学相融合,从而使体育教学更富有生活意义。本文就生活化课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一、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简单的生活原理

各类体育项目中涉及的动作,均能够在生活中找到与之对应的原理。作为教育的引导者,教师应重视在学生既有知识与不断更新的体育教学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学生体会到新知识并非难以掌握,使学生不再因新动作的神秘感而产生恐惧。通过循序渐进地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体育运动要领,并真切地体会到每一个动作都源于生活。

例如在进行跳高的体育教学时,在起跳过杆环节中,大部分学生在最后起跳中常常无法跳起。在一两次尝试均失败之后,学生便垂头丧气,认为自己学不好该体育项目。当学生出现类似的负面情绪时,教师可通过巧妙地类比说理的方式,让学生重拾信心。如教师向学生展示篮球反弹实验,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最终使学生明白篮球与地面接触时的轻重程度直接决定其反弹的高度,进而让学生将此现象与跳高联系起来,并意识到起跳时,双脚应用力踏地。同时教师也应将助跑与踏地进行综合讲解,注重“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跳高过杆的技巧。简而言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领悟运动中蕴藏的生活原理,从而使其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

二、 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时尚运动

学生对于时尚运动的热情向来都比较高,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时尚运动融入到体育课堂之中。从而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让学生在丰富地体验中收获自信心与满足感,并且能够学会在运动中进行创造,玩转出更多花样。

常见的时尚运动包括溜旱冰、滑轮、滑板、跆拳道等,这些运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寻求刺激与时尚的心理得到满足,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肌肉收缩性与伸展性,提升关节的灵活度。在反复的训练中,学生的多项素质均能够得到锻炼,如灵敏度、耐力、反应能力、体力等,从而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其获得更全面地发展。因此教师应将上述运动融入课堂,向学生传授相关的技巧,给予学生改良、创新运动的机会,使其在训练中获得更多的生活化的体验。学生在获得进步后,教师应给予其相应的鼓励:“大家都很棒!继续加油!”,从而使学生产生喜悦感与自豪感,进而实现“快乐运动,健康生活”的目标。适度让学生体验刺激,可使其不断挑战自我,挖掘自身潜能。

三、 在體育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幽默语言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调动课堂气氛,打破课堂的沉闷。进而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创新性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让学生自信满满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并且能够使学生的激情、动力更为持久。因此,适度地运用幽默的语言展开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由于体育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因此在教学语言方面主要为激励性的语言,然而适量使用一些调侃语言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荣誉感,提高学生的意志力,激起学生昂扬的斗志,实现更好地教学效果,并且也能够该年龄段学生的需要。

例如在长跑比赛中,有学生被小石子绊倒了,面对此景,教师可走到学生身边,对她说“不怕,勇敢站起来的都是好汉!”从而让学生获得激励,迅速站起来,向终点冲刺。通过言语激励,让学生更加有毅力完成每一项运动。此外,运用反语或者反面的行为刺激学生的表现,能够促使其不断上进。比如,部分学生在面对一些比赛项目时有决心但缺乏信心,此时教师可运用反语,对学生说:“你应该是决心不够,至少与小华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四、 在体育教学中增加生活化的劳动体验

生活与劳动有着紧密地联系,倘若将体育教学与生活割裂开来,仅让学生完成各项富有挑战性的体育训练,将难以使其认识与感受生活,更无法实现精神层面的升华。生活源动力的缺失,会使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难以持久。而在体育教学中增添劳动体验的环节,一方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又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劳动技能。

例如在体育教学前期的在准备活动中,教师可进行如下设计:“零零零,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值日生要做什么呀?”学生齐声说:“打扫教室!”教师接着问:“怎样扫地呢?”此时学生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向教师描述扫地的姿势。此时教师继续问:“看来小朋友们都会扫地,但是打扫时会扬起许多灰尘,怎么办呢?”学生思考后,领会了教师的意思,便答道:“洒水再拖地,让灰尘降下来。”同时用手模仿着洒水、拖地等动作。尽管一些学生的肢体动作略显夸张,但仍然能够实现锻炼与教育的目的。此外,教师也可借助一些节日引出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比如:“同学们,妇女节即将来临,大家有何想法呢?”孩子兴奋地答道:“我要帮妈妈擦桌子”“我帮妈妈晾衣服”“我帮妈妈捶背”……“大家都是懂得感恩的好孩子,现在就跟我一块用行动来实现你们的计划吧!”此时师生一同模仿捶背、晾衣服、擦桌子等动作,让课堂活跃起来,使学生灵动的思维与个性充分展现出来。

为增强小学体育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应进行生活化的体育教学,使教学活动更具趣味性与人文性,充分唤醒师生的生命活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发挥其生命价值。因此,教师应注重在体育与生活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生活。从而完善学生的个性品格,提高其实践能力与思维创新性。

参考文献:

[1]王萍.小学体育教学策略初步探索[J].教师,2013,(25).

[2]卢巍.西部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的实践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3,(55).

猜你喜欢

生活化课堂教学运用小学体育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活动研究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打造英语生活化课堂的探索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