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武术课余训练策略

2017-12-27韩小令

考试周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课余训练武术初中

韩小令

摘要:武术自古以来就是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项目,它的动作具有刚性美感,健身效果明显,并且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所以受到了人们的青睐。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申办奥运会之后,世界人民对中国武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初中生作为祖国的新生力量,在课余时间参加武术训练,能够强身健体、放松心情、充实生活,进一步提高祖国在同学们心中的地位。目前我国初中武术课余训练现状堪忧,甚至停滞不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素质教育进程。因此,必须探索有效的策略,不断推进武术的发展,提高全国武术课余时间训练的普及率。

关键词:初中;武术;课余训练;策略

一、 引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一笔宝贵的财富。武术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特色鲜明;体现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崇尚礼仪、乐天知足等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作为一名炎黄子孙,应该主动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任。初中生承载着发展祖国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继承者。

二、 初中武术课余训练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武术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专业武术人才的储备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数量,同时自己也摸索出了相关针对武术培养人才的方案。在国家武术事业腾飞的背景下,再加上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武术运动受到了广大初中生的喜爱,自然而然各种武术辅导班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初中武术课余训练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导致武术训练的普及率提高得较慢,发展受到制约。

(一) 各地初中生武术课余训练发展不均衡

一些传统的武术强市武术普及与发展得比较好,然而一些发展落后的农村武术普及与发展就比较慢。地域的差别使得相对偏远的中学无法满足武术课余训练的要求,有的甚至连正常的武术课堂学习都无法开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初中武术课余训练的全面与平衡发展。

(二) 部分老师和学生家长对于武术训练理解上有盲点

许多教师与家长认为武术训练就是学打架,学武术没有用处,还会耽误文化课的学习。教师和家长作为学生教育的主导者,他们的思想观念对学生学习有着关键性影响。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吃不了苦,往往没坚持多久便放弃了。

(三) 武术课余训练的组织不合理

我国武术课余训练没有一个系统的训练标准。初中生的训练内容,课堂时间长短,强度大小,方法的种类等大都是随着教练的主观意愿而决定的。一旦学生们厌烦了单一的训练模式,对训练内容感受不到新鲜感,他们很快就会丧失对武术训练的兴趣。训练体系不完备,训练机制不健全,训练的配套标准不规范,都从客观上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 武术课余训练没有得到教育部门应有的重视

由于当地教育部门并未对训练引起高度的重视,使得投入武术课余训练上的经费较少,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并且难以得到及时解决,使得武术课余训练的交流与比赛缺乏交流与沟通,管理部门的管理缺失,势必引起学生的武术学习受到负面影响。

以上四点初中体育武术课余训练的现状,暴露出严重的问题。首先应该在思想上提高注意力,然后主动对武术课余训练提供资金帮助,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现状,促进青少年武术的全面发展。

三、 初中武术课余训练策略

(一) 制定一套完善的武术课余训练体系

要综合课余训练与初中生的特性,从而制定出适合的武术课余训练方案,这样能够推进初中武术课余训练的普及与发展。第一步,先筹备一套简单的,实用性强与现代初中生特点相一致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动作规范程度、训练程度进行考核,并颁发相应的登记证书,以激发学生对武术课余训练的兴趣;然后,要对武术训练的标准进行设定,对于武术的理论、相关动作、培训、技术、竞赛等相关内容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引导学生的武术课余训练走上正规的道路;此外,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初中生树立健康第一与终身体育的观念。

(二) 提高初中生对武术训练的认识

提高初中生对武术的认识,可以让他们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兴趣,让他们更了解自己学习的动机,从而提高他们武术训练的效率。因此,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对武术训练的认识。第一,通过科普杂志、媒体比赛等,让学生了解武术;第二,多多组织相关活动、竞赛,让学生们在比赛中成长,在比赛中对武术有更深的了解。第三,在文化课中适当加入武术的内容,进一步加深对武术的了解与认识;第四,在文艺活动中,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有武术因素的节目,以此提高学生们对武术的熟悉程度。

(三) 完善武术课余训练的组织

第一,要在训练内容上做文章,将武术的健身性特点发挥到极致。武术课余训练应该包括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与智能训练等。与此同时,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夯实他们的训练基本功,多多培养他们对于长拳套路,对练套路的认识。其次,改革与创新训练手段,提高训练的趣味性。可以通过音乐与武术动作相结合,以培养兴趣为重点,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此外,还要正确处理好武术课余训练与学习的关系。不能为学生安排一些难度较大,时间过长的训练项目,让武术课余训练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娱乐学生的身心。

(四) 各地教育部门与予以重视

在武术课余训练方面,相關教育部门一定不能轻视,要多把心思放在武术训练上。改善师资力量,完善教材,提供相关场地,配套基础设施,为学生训练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在武术训练模式方面,相关部门应该加以政策引导,对训练内容与训练方式不做硬性规定。另外,在中考中加入此项内容对于促进武术课余训练的良性发展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四、 结语

武术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要重视武术课余训练,从而让这项体育得到更好的发展,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练起,促进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何艳强.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传承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3.

[2] 董刚.传统文化继承对武术发展之需要[J].中华武术(研究),2011,(01).

[3] 崔志强.传统武术技击演进与发展的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S2).

猜你喜欢

课余训练武术初中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中学足球课余训练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田径课余训练方法的思考
提升农村小学乒乓球课余训练的五策略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提高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质量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