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策略分析

2017-12-27张良

考试周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策略

张良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文章主要介绍了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的可行性策略,以期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策略

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计算能力的提高成为了小学数学的基础教学内容。但是,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过多采用题海战术的形式,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数学学习能力较低,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重视加减法教学的积极作用,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加减法教学活动,成为小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要任务。

一、 利用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中,一味采用题海战术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会严重挫伤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并且不利于真正促进学习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从新的教学理念出发,认识到数学教学应该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和基础,并采用更加灵活地方式来进行学生兴趣的激发。兴趣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游戏教学是小学生比较钟爱的学习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计算教学内容,采用数字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这样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有着积极的意义。例如,教师在计算教学时可以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组织学生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当花落到某一位学生的手中时,那位学生便要站起来回答问题,如果回答错误,学生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如果回答正确,就会得到奖励。在奖励和游戏本身的吸引之下,小学生的注意力立即就会被课堂吸引,从而积极投入其中,并在玩乐中学习和应用更多计算知识。当然,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游戏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教师也需要加强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分析,然后根据身心发展特征规律合理设计游戏。如小学生正处于具体抽象思维发展阶段,需要以具体事物为学习的参照物。因此,教师就可以设计具体的事物或者小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事物进行教学。例如,在 “认识时间”时,教师可以给出8点过了2个小时是几点?下午16点距离造成9点是几个小时等?的问题,然后采用抢答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抢答和运算,这样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口算能力的目的。

二、 营造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能会出现随意讲话、做小动作的现象。这是小学生的生理发展特征,教师无法完全避免学生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能够强制性要求学生端端正正做好,最好两手靠后进行学习。而要尽量以科学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帮助学生关注学习本身而不是其他的事物。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乱动、乱说话,以此适用于教学中。因此,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学习,以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买卖学习用品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商家,来演示交易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开学了,王丽爸爸给了她20元钱,让她去商店买学习用品,王丽花了5元钱,买了一个文具盒,花了2元钱买了一盒铅笔,花了1元钱,买了一块橡皮擦,请问王丽总共花了多少钱?还剩下多少钱?剩下的钱够买一支5元钱的钢笔吗?让学生结合平时买东西的情况,进行加减法计算,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三、 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复杂,一味采用灌输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只能够保证学生掌握数学理论,而不能保证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传授数学知识,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情况下,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讲解两位数的加减时,如果小学数学教师一直让学生通过列式计算的方式,计算结果,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形成固定的数学学习模式。思维定势对学习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数木棒、数石子等实践活动,进行数学运算,打破学习的固有思维和模式。例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球,把小球放到不透明的口袋里,然后在黑板上列出几道计算题目,让小学生去口袋里拿出相应个数的小球,以引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四、 联系日常生活,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新课改的不断推动下,学生素质的培养受到广泛关注,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能够从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方面着手,提高教学质量。在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一直是素质教育提倡的重点内容,而要提高学生在这两个方面的发展必须要求教师能够从教学内容和方法着手,重视实践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联系,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项目或者任务,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需要买学习用品、买衣服、买零食水果等,这些买卖的过程中通常都会涉及计算的有关知识,教师可以从这些实践活动入手,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和形式。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数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五、 总结

综上所述,加减法运算是数学知识中的基础,也是实践活动中人们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帮助小学生打好这方面的基础,才能够促进小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实践教学、活动教学情景教学和游戏教学等方式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參考文献:

[1]殷慧.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2):52.

[2]包海英.小学数学加减法的教学策略探究[J].中华少年,2016,(23):145-146.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