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12-27林火星

考试周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

林火星

摘要: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作为中学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南,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数学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学校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发展创新型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时代发展对于学校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对此,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在深入开展,要求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创新能力。那么,中学数学学科应该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这一要求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认识。

一、 引导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够以新颖和独特的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对于学生们来说,那就是能够在传统思维方式的引导下产生其他的甚至更优化的思维。对于中学数学教学来说,因为很多知识本身不是一种解法,就可以鼓励学生们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破常规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这种创造性思维方法不但可以开发学生的脑力思维,并且能够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而所谓的创造性思维,就是在遇到一个问题时,能够用好几种方法来解决,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足够的知识来满足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 重视培养想象力

想象力是指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能力,这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要交给学生们一些常用的有利于培养想象力的方法,像类比法、归纳法等。这样的话学生也会很容易记住学习的内容。

2. 培养启发学生的灵感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的灵感也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一些标新立异却很无厘头的一些想法,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并且给予表扬,而不是奚落或者责备,这样的话,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并且也会有足够的信心。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想要激发出学生的灵感,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准备,让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让学生发现数学中图形的美,这也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新意,这样就能使学生从数学中得到标新立异的东西。学生只要对数学有足够的兴趣,就会激发出很大的灵感,同时也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省心省力。

二、 引导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国家更强大。同样的道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如数学,它的某些概念、结构、特征都很抽象,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抽象这个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鼓励,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并且进行讨论,教师这样也就相当于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相对创新的环境,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的提高,所谓的创新能力也会相对的提高。

1. 优化创新心理,激励创新意识

创新的过程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单一的智力活动过程,它是以创新情感为动力的活动过程,它是创新过程的基础。因此,我们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置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探索的兴趣。此外,个性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创新个性的发挥既有主观因素,又与内在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教师,一定要促进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发挥,不能为了一部分学生的发展而遏制另外一部分学生的发展思维。以下面场景为例:

操场上,高耸的旗杆矗立在阳光下,地面投射出长长的影子,几名升旗手在阳光下望着国旗冉冉升起,地面上也投下了小小的身影,这是多么令人熟悉的一幕,然而就在这熟悉的场景中,蕴含着有趣的数学问题。

据此场景,我们可以适时提出类似问题:怎样测量旗杆的高度?或提请学生尝试测量操场周边楼房高度等问题。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没办法直接测量这些实际物体的高度。那么,我们有没有其他办法知道它们实际的高度呢?

通过所处情景引申质疑的方法,我们在为学生营造轻松学习氛围的同时,也在培养着学生的创新意识。

2. 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學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对要学的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既感到无比快乐又使课堂活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讲到旋转的概念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让学生做了一个活动,就是让不同的学生都开始挥动手臂,就是手臂不停地转圈。在活动过程中,有些学生向右旋转手臂,有些学生向左转手臂,也就是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在这个活动中我不断提到“旋转”这个词语,当学生熟悉并领会“旋转”时,我马上引领他们进入本课时教学的主题。这样,正方形中的旋转、长方形中的旋转,学生在学习时就容易理解。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远远高于教师直接讲解的效率。

此外,我们在巩固和拓展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手臂的旋转引导学生联想到闹钟的旋转,而闹钟的旋转也会牵扯出更多的知识,比如固定的轴、角度等等,时间允许的话,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下闹钟上的指针从1到2,从1到3等角度各是多少的问题,从而收到意料之外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诸如此类的创新思维环境下,学习过程中也会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们的教学方法也会得到相应的认可。

三、 总结

总之,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本着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南,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的热情,提供学生个性发展的土壤,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全面发展和亲身体验中,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义.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吕海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学知报,2010.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