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云南边疆少小民族科技扶贫

2017-12-25邓先能杨绍兵杨维泽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22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扶贫

邓先能+杨绍兵+杨维泽

摘要:针对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经济发展现状,结合云南省人才扶贫行动计划的实施,介绍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立足独龙江实际,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的优势,实施草果、滇黄精中药材种植以及科技培训等项目,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工作,有效促进了当地科技扶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少小民族;扶贫;独龙江乡

中图分类号:F303.2;F32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22-4420-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22.054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Dulongjiang Township of Gongshan County of Nujiang Prefecture of Yunnan Province,combin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lents Poverty Alleviation Plan in Yunnan province,some practices of the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s,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project implement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planting such as Amomum tsao-ko and 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as well as the relative technical training based on actual situation of Dulongjiang and through fully exerting the advantages of technology and talents were introduced.,The performa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servi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not only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local poverty alleviation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but also promoting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minority and small ethnics; poverty alleviation; Dulongjiang Township of Gongshan County

贡山县独龙江乡是中国独龙族惟一聚集地,独龙族聚居在深山峡谷地,与外界封闭隔绝,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已严重阻碍了该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至今仍是全国最落后的民族和地区之一[1]。近年来,独龙族的发展问题已引起了国家、省、市、县的高度重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抓住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以及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科技和人才的优势,立足独龙江地区发展的实际需求,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当地科技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在当地发展基地式规模化种养殖业,逐步引导和改变独龙族人民的生产方式,促进了人口较少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协同统一发展。目前,贡山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通过农业科技扶贫项目的实施,产生了具有较强区域带动性的特色支柱产业[2],有效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和地方财政增收,对探索边疆少小民族地区脱贫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1 贡山县独龙江乡独龙族的基本情况

1.1 地理位置

云南省怒江州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是全国独龙族惟一集聚区,地处中缅、滇藏结合部。国土面积1 994 km2,是贡山县面积最大的一个乡,占全县总面积的44.25%。独龙江夹于境内东西两面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山之间。独龙江乡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和交通不便,长期处于与世隔离的状态。

1.2 资源状况

独龙江乡境内海拔最高4 969 m,最低1 200 m,高差达3 769 m,形成典型的垂直立体气候和小区域气候;年均气温16 ℃,年无霜期达280 d,年降水量2 932~4 000 mm,日均降水量高达120 mm,全年日照时数平均1 100~1 400 h,空气湿度达90%。独龙江流域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3%,动植物物种保存完好,仅种子植物就有200多种,哺乳动物106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有30种,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

1.3 民族和人口状况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7个少小民族之一。1952年,根据民族意愿,周恩来总理将其正式命名“独龙族”。独龙江乡的传统民族文化、民风民俗保存完整,是中国独龙族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区。截至2014年,独龙江乡辖马库、巴坡、献九当、迪政当、龙元、孔当6个村民委员会41个村民小组,1 232户,总人口4 350人,其中农业人口4 132人,占独龙族总人口数的99%。

2 独龙江乡的发展状况

2.1 独龙江乡的帮扶工作

早在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快人口较少民族脱贫致富步伐”,温家宝总理就解决好独龙族出行难问题作了重要批示。同年,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同志深入独龙江调研,明确要求要使独龙江和独龙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2010年,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的综合发展安排部署[3],综合发展安居温饱工程、基础设施工程、产业发展工程、社会事业发展工程、素质提高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六大工程”建设。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云南省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作出重要批示。在中央、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独龙江乡独龙族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方面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 670万元,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3 503元,较2009年全乡经济总收入4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6元有了大幅增加。

2.2 发展现状

目前,独龙江乡以交通和教育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增强。1999年9月独龙江公路实现土路通车,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不通公路的历史;2012年,道路改建工程完工,2013年交工验收,投入使用,村组间公路支线陆续通车。全乡建有1个乡级卫生院、6个村级卫生室、1个乡级文化站,以广播电视和通讯为主的文化建设及其他社会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种植业方面,独龙江乡培育的以草果为主的特色经济产业也初见成效。虽然独龙江乡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独龙族仍然处于整体贫困状态,帮扶工作仍然存在许多困难,诸如当地人才匮乏、思想观念保守、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基础设施落后以及交通运输成本高等,迫切需要形成旅游产业、特色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帮扶和带动,推动当地扶贫工作和社会经济的发展[4]。

3 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扶贫

3.1 云南省人才扶贫行动计划

如何加快独龙江地区的脱贫发展步伐,是云南省“十三五”扶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任务。云南省于2015年启动了云南省人才扶贫行动计划。人才帮扶工作自2015年11月正式启动,组织6批共30名专家到独龙江乡开展帮扶工作,以年度为周期制定规划、明确任务目标,期末对任务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帮扶工作共有5个项目:独龙江乡旅游发展规划及项目建设帮扶,独龙江乡石斛、重楼、草果等种植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独龙江乡独龙牛、蚂蝗等养殖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独龙江乡基础教育帮扶和独龙江乡医疗卫生帮扶。

3.2 独龙江地区种植业人才帮扶工作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物流产业集团于2017年11月24~30日到独龙江各行政村进行考察调研,调研草果、重楼、中蜂等特色经济产业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独龙江地区种植业人才帮扶工作方案。

獨龙江地区种植业人才帮扶工作方案的工作思路是:依托项目实施,建设示范样板,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开展人才培训,采取现场培训、集中授课等方式,“面对面”、“手把手”向农民输送实用技术,培养种植技术骨干。按照“培训提升智力,科技支撑产业,产业带动致富”的总体思路,2015-2016年重点针对草果、重楼的优良种源筛选、种子种苗繁育技术、田间管理技术、加工技术以及包装贮藏、运输等进行扶持、培训,开展石斛等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引种驯化及技术培训。兼顾主要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的新品种引进及新技术培训。主要工作是结合云南省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工作,开展独龙江草果和重楼种植示范基地建设,组织草果和重楼种植、加工技术培训和石斛等中药材引种驯化及种植技术培训,进行独龙江玉米、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示范及栽培技术培训等[5]。

3.3 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扶贫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是直属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事业单位,主要从事中药和民族药资源保护、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引种驯化、规范栽培、采收加工、质量管理和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2016年该所领导及专家多次深入独龙江地区,结合自身科技创新优势和人才优势,将科技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实际中,有效服务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和科技扶贫工作。2016年1月深入独龙江乡,进行草果、石斛、白芨、滇黄精等林下套种中药材种植基地实地调研,确定了在草果种植基地选取石斛、白芨、黄精等中药材套种的具体方案;分别在马库村、巴坡村、孔当村建立重楼种植试验地,在巴坡村和孔当村开展草果林下套种试验。2016年3月开展草果种植技术培训,培训范围为独龙江乡农技人员及当地草果种植户。2016年4月参与考察了孔当、龙元两个行政村的草果、重楼、马铃薯种植情况,就草果花粒期田间管理、重楼苗期田间管理进行了现场指导。5月,深入独龙江乡巴坡、马库村委会,免费向当地村民发放草果苗22万余株,总价值13.2万余元,并开展草果规范化种植技术现场培训。7月,到马库、巴坡、龙元村进行中药材种苗发放和种植示范现场培训。共培训农户152人次,发放中药材种苗达50 000多株,价值8万余元。共开展中药材种植示范0.62 hm2,其中滇重楼规范化种植示范0.17 hm2,白芨规范化种植示范0.08 hm2,滇黄精规范化种植及林下复合种植示范0.17 hm2,石斛+草果+白芨(重楼)、石斛+草果+滇黄精生态复合种植示范0.20 hm2。9月,对龙元、巴坡的重楼、黄精、石斛、草果的林下种植情况进行了实地检查指导。结合其他科研机构的帮扶工作,2016年上半年在贡山县三乡两镇共安排粮经作物示范153.33 hm2,免费为当地调拨优质良种6.5 t(价值13万元)。其中以云薯902为主的马铃薯品种4个,示范面积1.33 hm2,于2016年1月播种;以云瑞88为主的玉米良种3个,示范面积133.33 hm2,云粳系列粳稻品种、云陆系列陆稻品种示范16.67 hm2。截至2016年12月,为做好独龙江乡农业人才帮扶工作,独龙江人才帮扶专家组先后分9批次深入独龙江乡开展工作,专家驻点时间累计超过80 d,进驻独龙江乡的专家达80余人次。

针对独龙江的草果产业,药用植物研究所把科技帮扶工作引向深入,在怒江州贡山县建立了基层专家工作站,把工作站工作与“怒江州草果产业提质增效及规范化种植研究”项目及科技帮扶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组织专家组深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定了药用植物种植示范基地建设点,开展滇重楼、白及、滇黄精和铁皮石斛中药材种植示范,多次举办草果、重楼等作物提质增效科技培训,培训农民300多人,还会同贡山县农业局免费向独龙江乡巴坡、马库、龙元村村民发放草果、滇重楼、白及、滇黄精和铁皮石斛种苗27万多株。2017年4月,药用植物研究所科技专家到捧当乡查看重楼及羊肚菌种植现场,了解草果林下套种重楼或羊肚菌情况,并深入独龙江乡龙元村和巴坡村调查草果、重楼、白及、滇黄精和铁皮石斛的成活率、出苗率、根部发芽率、株高等。

通过1年的工作,开展中药材资源收集、评价、优良种源筛选、提质增效及规范化种植技术集成、示范及培训,并根据实地情况开展草果林下套种,滇重楼、白及、滇黄精和铁皮石斛等中药材种植示范以及玉米、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种植示范,建立了相应的种植示范基地,显著提高了当地农户规模化种植积极性及技术水平,增加了种植户的收益,对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初步探索出通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科技扶贫的思路和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红文,袁程炜.滇西边境特困片区县域经济发展路径探究——来自独龙江“整乡推进整族帮扶”的经验启示[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5(4):46-49.

[2] 刘苏荣.我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实施效果调查——以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为例[J].人民论坛,2015(21):239-241.

[3] 李 洋,高 波.独龙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发展,2014,14(6):56-62.

[4] 张永权.走进独龙江[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

[5]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概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转化扶贫
阿勒泰市就业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证监会“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