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中国农村电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17-12-25盛倩倩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22期
关键词:机遇与挑战农村电商精准扶贫

盛倩倩

摘要:农村电子商务具有市场前景广阔、条件渐趋成熟和政府大力扶持的良好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人才缺乏、基础设施不健全、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和同质化竞争严重的挑战。为推动农村电商健康快速发展,相关主体应推进农村电商品牌化、差异化营销;发挥基层政府和相关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人才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电商;机遇与挑战

中图分类号:F713.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22-4374-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22.041

Abstract: The rural e-commerce has goo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f bright market prospect, gradually matured conditions and strong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 currently, but simultaneously faces challenges of lacking talent, the imperfect infrastructure, stubbornly high operating costs and serious homogeneous competi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related subjects should promote the brand and differentiated marketing, to exert the role of the grass-root government and relevant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system and improve the rural infrastructure.

Key words: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rural e-commerc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十三五时期,中国扶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中共中央在十三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指出,到2020年中国要实现7 017万贫困人口脱贫,592个贫困县摘帽,14个片区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当前,农村地区的减贫扶贫是中国解决“三农”问题、落实精准扶贫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内容。近年来,随着宽带和移动网络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普及,互联网逐渐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影响经济、文化和个人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在这一形势下,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得到快速发展,一大批农民通过电商创业,增加了收入,摆脱了贫困。鉴于电子商务给部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显著收益,国务院扶贫办于2014年将“电商扶贫”正式纳入扶贫的政策体系,并作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于2015年开始实施[1]。

2014年上半年,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巨头的推动下,“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体系逐渐成型,为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电商巨头的推动和农村居民的参与下,各类“淘宝村”“电商村”全面涌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网络创新创业实现了脱贫致富梦想。2016年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6)》显示,截至2016年8月,在全国共发现1 311个淘宝村,广泛分布在18个省(市、区),全国淘宝村活跃网店超过30万个,其中以企业身份注册的淘宝村网店超过5 100个,全国淘宝村活跃网店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超过84万个[2]。电子商务已经成为農村居民创业和实现就地就业的重要方向。这充分展现了农村地区通过互联网技术应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巨大潜力,同时也为互联网时代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提供了新启示与新思路。

1 发展农村电商对实现减贫扶贫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电商扶贫的理念最初是由汪向东等[3]于2011年提出来的,他以电商扶贫的成功典型——“沙集模式”为例,论证了电子商务对助力农村减贫扶贫,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巨大战略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2014年,汪向东对电商扶贫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认为电商扶贫即电子商务扶贫开发,就是将互联网时代日益主流化的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作用于帮扶对象,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改进扶贫开发绩效的理念与实践,有直接到户、参与产业链和分享溢出效应三种主要形式[4]。汪向东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减贫扶贫工作需要高度重视和大力促进电子商务在农村减贫扶贫中的应用[5]。另外,从近两年的相关研究文献来看,国内学者对于电商扶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本是持肯定观点的。结合文献的研究和淘宝村的实地调研,本研究认为发展农村电商对实现减贫扶贫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激发和带动农民创业,创造规模化就业机会

在中国,每到春节前后,亿万农民工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迁徙、大流动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和社会成本[6]。此外,农民工在城里就业和生活安置、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及农村“空巢”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等,都是在落实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商创业具有初始投入少、创业门槛低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其成为农民的创业新选择。通过电子商务,农民运用少量的启动资金就可以实现自主创业。而如果村庄中的多数农户都进行网商创业,实现规模和协同的网商集群效应,就形成了“淘宝村”,这能够为农民个体和村落整体产业链带来更加可观的收益。同时,“淘宝村”“电商镇”等的大量出现会带动电脑、电信、机械、运输、包装、维修、摄影等相关配套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当地农民带来新的创业和就业机遇。2016年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6)》分析指出,淘宝村平均新增1个活跃网店,可创造约2.8个直接就业机会;据此估算,2016年全国淘宝村活跃网店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超过84万个。农村地区良好的发展形势能够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和农民就地就业,有利于解决当前多数农村面临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空巢”老人问题,同时避免了农村优质人才进一步外流。

1.2 实现贫困地区的节支和增收

农村电商主要指的是在农村地区开展的电子商务活动,既包括农村居民在网络平台上售出当地产品,也包括通过网购买入外地产品。一方面,农村电商的发展能够通过搭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网购平台,丰富农村居民的消费选择,使其购买的产品更物美价廉。根据CNNIC统计,截至2014年12月,农村网民网购用户规模为7 714万,年增长率高达40.6%[7]。根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农村网络消费总额约为1 800亿元[8]。阿里巴巴集团推出的“千县万村”计划正在成为电商下乡的主流模式。截至2015年6月,农村淘宝已累计覆盖全国17个省,建立63个县级服务中心,建成1 803个村点服务站[8]。另一方面,随着农村电商在全国的推广,从2014年起,一些国家级贫困县开始出现了淘宝村。至2016年8月,国家级贫困县中,淘宝村的数量从4个增加到了18个。这些淘宝村的形成为贫苦地区的产品开拓了市场,解决了销路问题,能够为贫困地区带来更多的收入。《阿里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5)》显示,2015年阿里平台完成农产品销售额近700亿元,卖家数量超过90万个[9]。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为这些贫困地区实现了节支和增收。

1.3 促进农村地区就地城镇化

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提供了新思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农民可以离土不离乡,在家实现脱贫致富。农户和外出务工人员看到兄弟姐妹、左邻右舍靠发展电商赚钱致富,政府还给予政策扶持,不用发动就会积极参与进来。农户一般先给别的网商打工或参加专业的电商培训,掌握了起码的知识,就可以独立开网店。农村电子商务通过推动农民工返乡,明显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让农村“空巢”带来的社会问题迎刃而解,农民的幸福感得到提升,村庄面貌重新焕发出生机,城乡差距缩小,农民的生活方式日益城镇化。另外,发展农村电商能够助推农村人口素质和能力提升,为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彻底脱贫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持。农村电子商务还有力拉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 农村电商发展面临的机遇

2.1 农村电商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电子商务在城市的快速发展,电商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城市电商市场也日趋饱和。而农村居民网络化的消费趋势及农村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正在被有实力的电商所青睐,淘宝、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纷纷进军农村市场,农村市场开始成为各大电商企业争相发力的新兴市场。从电商企业来说,向农村地区推进不仅可以占据当地的消费市场,还能带动当地优势资源和产品的开发;从长期来看,不管是对电商企业还是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都会起到促进作用。从网商方面来说,电子商务平台进入的门槛比较低、成本小、风险低,收益却很可观,因此农村网民们很愿意尝试做网商;从消费者来看,农村电商的发展能够大大丰富商品的多样性、地区性与特色性。而且目前农村电商竞争力相对较小,只要产品有特色,城市必然会产生巨大的需求。

2.2 农村地区的电商发展条件渐趋成熟

当前,多数农村地区在移动通讯、网络设施、物流交通和上网习惯等方面的条件越来越成熟,具备了发展电商的必要条件。个人只需要配备一台电脑,甚至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够在网络平台上通过网店、微店等形式进行产品销售活动,不仅成本低,而且符合未来的商业发展趋势,迎合了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市场潜力巨大。包括淘宝村在内的许多地方的农村电商发展经验显示:物流、宽带等基础设施条件与电商的应用规模是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例如沙集镇东风村从没有快递到目前发展为几十家快递,从不通宽带到光纤全面入户,是电商持续发展带动起来的[10]。另外,部分农村地区发展电商的成功案例也对其他地区起到了示范和借鉴作用。

2.3 政府对发展农村电商大力扶持

近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关注中国农村电商的发展,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为农村电商提供了人才、物流、基础设施、金融、市场环境等全方位的支持,加快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步伐。2015年3月,政府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了“互联网+电商”扶贫的发展进程。2015年8月国务院扶贫办提出将电子商务工程纳入扶贫开发体系,着力推进电商扶贫工程,更是有效提高了扶贫绩效。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和指导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体系。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大型电商企业开展农村电商服务,支持地方和行业健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各级政府的支持是实现农村电商持续发展的保证。

3 农村电商发展面临的挑战

3.1 贫困农村地区电子商務相关人才缺乏、基础设施仍不健全

近年来,虽然农村电商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对一些贫困农村、尤其是特困农村来说,电商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贫困地区的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互联网等新兴科技反应迟钝,加之受到传统生产和交易方式的深远影响,对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信任度和接受度较低。外界的电商人才很少愿意到偏远落后地区创业和提供服务,使得这些地区电商人才尤为紧缺。另外,尽管国家相继出台政策措施加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但是贫困地区的互联网和物流等相关基础设施仍严重缺失。电商扶贫在特困地区难以推行,这直接影响着农村电商的发展进程。

3.2 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农村电商尤其是农产品电商普遍经营品种较少,创新意识薄弱,难以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对产品进行网上宣传一般都采用摄影图片,单一产品的成本颇高。例如沙集镇东风村的1 000多家网店中,仅有10多家成立了正规的公司,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其余都是采用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和销售模式,运营规模小,运营成本高,缺乏竞争力。另外,多数网店为了更好地进行销售,往往会走捷径,高额的直通车费用侵蚀了微薄的利润,刷单则面临被关闭的风险。受农村地理环境以及居住分散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使得农村产品的网络销售缺乏竞争力,成为农村电商发展中的一块短板,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在广大贫困农村地区的推广和普及。

3.3 同质化竞争严重

当前农村网商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产品单一、同质化明显、缺乏品牌的问题。例如“沙集模式”的起源地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主要经营板材和实木家具产品,村里的网店从2006年的一家发展到现在的1 000多家,通过电商当地农民解决了创业和就业难题,实现了脱贫致富。然而由于东风村电商从事的都是简易的家具生产销售,产品的可复制性强,加上缺乏产权保护和创新意识,导致村里的家具产品面临同质化、低端化等现象。缺乏品牌意识也使得当地的家具产品竞争力不足。一些起步晚的电商为争取客户,甚至采取低价竞争、刷单、盗用别家图片等恶性竞争手段。随着农村电商的不断发展,电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对网商的各方面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农村电商来说建立品牌、不断创新、实现差异化经营才是出路。

4 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因地制宜,推进区域品牌化、差异化营销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多样,包括沙集模式、义乌模式、遂昌模式、赶街模式等等。随着农村电商的不断发展,将来还会涌现出更多的模式。电子商务的成功发展必然要依托当地的优势资源。例如,经济基础较好,贴近市场的淘宝村偏向工业化道路;偏远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的淘宝村则以农业产品、传统资源与文化等优势资源发展本地电商[11]。农村电子商务的不同发展模式也反映出不同区域的农村产业竞争优势。因此,在孕育和发展农村电商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本土资源、主导产业和优势条件,结合市场的供需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发展规划,在推动电商发展的同时实现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2 发挥基层政府和相关社会组织的作用

基层政府要大力宣传电商扶贫政策,联合地方社会各主体设立电商扶贫基金,鼓励有条件的农户、返乡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使其率先掌握电商知识和运营模式,学会电商管理,成为当地的电商骨干力量。在取得一定效益后,电商骨干带动群众广泛参与,开办网店或从事相关职业。鉴于农民网商的草根性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应加强引导,重视农村电商协会等网商组织的作用,帮助其充分发挥网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例如广东省揭阳市军埔村在发展电商的过程中,针对电商人才紧缺,配套服务不完善的情况,发挥揭阳市电商协会人才培养的作用,通过协会组织各类电商人才进行免费培训,从而为当地的电商扶贫工程提供了人才战略储备[12]。除了地方政府、企业和商业组织以外,一些社会慈善组织、社会扶贫机构、专家学者等众多社会力量都是农村扶贫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农村电商的发展应该积极借助这些社会组织的作用。

4.3 加强人才体系建设

农村电商发展需要通过创新机制来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并通过普及农村居民电子商务的教育培训来提高农民信息素质,提高其对电子商务的认知水平,解决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一方面,有条件的农村网商可以与高等院校及专业培训机构合作,有针对性地为自己招募电商人才;另一方面,农村电商也可以在当地村民中选拔一些具有较高素养、懂电商的年轻人,例如吸纳大学生村官和回乡创业青年,运用他们的智慧为农村电商服务[13]。对于在本地创业的电商及相关人才,政府要在政策、待遇等方面给予优惠,吸引更多优秀的电商人才到农村发展。

4.4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农村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电商是否能够实现,而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也是实现农村电商顺利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一方面,中国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电商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加快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信息化水平,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农村落后地区的道路交通条件,根据当地实际需求建立强大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以实现农村产品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配送,并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1] 林广毅.农村电商扶贫的作用机理及脱贫促进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

[2]阿里新乡村研究中心.淘宝村新突破——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6)[R].杭州:阿里研究院,2016.

[3] 汪向东,张才明.互联网时代我国农村减贫扶贫新思路——“沙集模式”的启示[J].信息化建设,2011(2):6-9.

[4] 汪向东.电商扶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上)[EB/OL].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dc6c0102v74t.html,2014-10-06.

[5] 汪向東,王昕天.电子商务与信息扶贫:互联网时代扶贫工作的新特点[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4):98-104.

[6] 汪向东.“沙集模式”及其意义[J].互联网周刊,2010(23):107-110.

[7]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4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R].2015.

[8] 陈 亮,盛振中,俞若愈,等.农村网络消费研究报告[R].杭州:阿里研究院,2015.

[9] 张瑞东.阿里农产品电商白皮书(2015)[R].杭州:阿里研究院,2015.

[10] 汪向东.当前开展“电商扶贫”条件更加成熟[J].甘肃农业,2015(11):12-13.

[11] 郭承龙.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析——基于淘宝村的调研[J].经济体制改革,2015(5):110-115.

[12] 易义斌,苏宏振,汪 燕.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模式初探——基于揭阳市军埔村电商扶贫的调查[J].中国商论,2015(21):73-75.

[13] 陈 刚.“PPP政策”下农村电商服务民生模式创新[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3):130-135.

猜你喜欢

机遇与挑战农村电商精准扶贫
激活农村电商生态,创新农村综合服务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大数据给财会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