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园区产业创新动力机制及实证研究

2017-12-25张颂心严先锋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22期
关键词:产业创新动力机制实证研究

张颂心+严先锋

摘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4种农业园区产业创新发展动力机制,并以海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海南省农业园区大中型企业创新活力不足,创新层次低,而农业园区小型企业创新活跃,但效益较低;在科技基础建设方面,科研资金不足,发展贡献率低,其综合水平长期处于全国的下游水平;在创新环境方面,制度化的政策供给不足,但有所改观,影响逐步增大;在区域间与区域内互动上,发现各主体排斥性强,融合度低,各自优势发挥受阻,缺乏对资源的有效整合。

关键词:农业园区;农业园区企业;农业产业;产业创新;动力机制;实证研究;海南省

中图分类号:F3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22-4351-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22.036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four kinds of dynamic mechanism for the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 and an empirical analysis was made taking Hainan as an examp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shortage and low level of innovation for the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f agricultural park, while the small enterprises were active in innovation but low efficient. In term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for insufficient research fund and low contribution rate of development,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was in the lower level of the country for a long time. In the innovation environment, the institutionalized policy supply was insufficient but have improved to some extent, the influence was gradually increasing. In the inter-regional and intra-regional interaction, it was found that for each subject was strongly repulsive and low attractive, their own advantages were hindered, there was lack of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ark; agricultural park enterprises;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dustrial innovation; dynamic mechanism; empiricalanalysis; Hainan province

当今世界各国纷纷把农业园区产业创新发展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把投资农业园区产业新领域作为农业发展的战略性投资,把农业园區产业创新作为新一轮农业产业发展与竞争力提升的战略突破口[1]。农业园区产业创新将会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引领农业变革的重要产业,成为亟待发展与培育的重点产业。

农业园区产业创新不再是传统农业自身寻求发展的单一工程,而是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农业合作社、农户个体等多元主体在一定的环境下的互动,通过整合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而构建多层次、多主体、多维度的复合系统工程,因而其发展动力机制也具有多层次、多元化和多维度。自2009年以来,中国政府提出要“打造具有都市特色的农业产业创新动力体系”,“十三五规划”、中央一号文件等强调农业园区是农业发展的支撑力量,进一步明确农业园区产业创新在促进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究竟农业园区产业创新动力何在?动机机制如何运作?特别是针对海南省这种新兴崛起的经济发展地带而言,如何构建并保持农业园区产业创新动力机制并促进其绩效的实现?基于该种研究路径,本研究结合区域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进展和农业产业研究概况,构建农业园区产业创新发展动力机制,并以海南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1 研究理论与实践基础

目前,中国农业园区产业创新发展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创新动力机制方面的研究。但是区域产业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已经由来已久。国内外对区域产业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集中在国家政策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上、区域产业创新动力的概念上、企业之于创新的作用以及动力机制的构建上[2,3]。

国外区域产业创新动力的研究为本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Cooke不仅首创了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还系统地阐述了区域创新理论基石,并从集群效应、多方合作治理、资本近似、双向互动式创新、学习制度等5个方面对欧洲的11个地区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区域产业创新已经超越了学校或者企业等单一部门,涉及了政府、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等多部门,是多部门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下多维度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创新动力系统; Wiig将区域创新动力系统划分为4个子系统,即企业群生产供给系统、人才教育输送系统、知识与技术研发系统、政策与金融支撑系统; Edquist对创新动力机制进行了理论归纳[4]。

在国内,对区域产业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末期。北京大学教授王辑慈于1996年对区域产业创新系统进行初步研究,重点对众多概念及其相关性理论进行阐述。之后创新动力机制研究引起了学界和政界广泛关注。黄鲁成等[5]从生态系统的视角下对区域产业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及要素间互动关系进行研究,指出区域产业创新系统是由创新主体、资源、科技、环境等4个子系统构成的开放系统。肖广岭等[6]对区域产业创新动力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中国地区实际开展实证研究。但实证研究还远远不够,特别是结合农业园区产业创新这一独特视角。

2 理论模型

在进行文献综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实践经验并借鉴创新动力系统的定义模型,构建农业园区产业创新系统的理论模型(图1)。此模型中,整个农业园区被构建成一个具有开放与封闭双重属性的组织体系。在整个组织体系内部,各个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主要是政府政策与制度)下多维互动,不断从相互排斥走向相互融合,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配置,最大限度地释放创新动力,系统持续地提高效益。具体来讲,农业园区产业创新动力机制由4个子系统构成:环境——支撑力体系;企业——组织原动力系统;科学基础——推动力系统;区域间与区域内互动合作——整合力系统。这4大子系统在其运作过程中走向协调互动,使农业园区产业创新体系的整体功能得以发挥。

2.1 环境——支撑力体系

农业园区产业创新系统的环境是农业产业培养、发展和壮大的基石,是创新的支撑体系,能够使各个碎片化的创新机制走向统筹协调。首先,环境表现为开放性与封闭性并存的空間网络结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环境本身不具有明确的界限,能够将外部学习与内部创新巧妙地结合为同一整体,构建农业园区产业跨区域开放的组织体系。但区域间所拥有的资源因地域、行为模式或者人为的制度性安排会割裂开,表现出强烈的封闭性与排外性。开放性与封闭性并存的空间网络结构在多功能主体整合各自力量时,减少外界的多变性与不确定性带来的威胁。其次,多元主体与环境的互动性调合。此过程随着环境的变化原先建立的平衡机制被打破,而需要适应环境而学习的长期动态过程,能够保证创新动力机制适时更新、资源交换与传播以及环境自身的不断进化升级[7]。最后,还有迁移性因素的影响。所谓迁移性因素就是在特定区域内某种文化、意识形态、管理制度、习俗惯例、创新思维等的集合体,由于其与内在的文化意识相关,因而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具体而言,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现代化公民意识必然催生出某种创新行为,而敢于冒险、探索认知意识又必将增添创新行为发展的活力,优良的社会人文环境在创新意识转化为创新成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2 企业组织——组织原动力系统

农业园区产业创新的企业组织是增强产业创新动力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其在某种环境或条件下的创新动力受到政策、人力、资本、科技水平、规划战略、组织管理、信息等多重因素影响,影响有正向激励作用,也存在负向激励作用。除此之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其还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即通常所说的需求价格机制与竞争机制,在它们的双重作用下,促使农业园区企业组织自主改进生产技术、更新生产工艺、研发畜禽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获得高额利润。同时,农业园区企业组织会加大科技研发在成本预算中的比例,以新时代新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企业生产技术,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追求自身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2.3 科学研究基础——推动力系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研究基础是科技发展的推动力系统,其功能发挥是增进农业园区产业创新动力的主要途径之一[8]。随着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研究组织、科技研发企业的数量增多、效益提升,从事相关的创新型人力与资本投入也会不断递增,从而促进新技术、新产品与新工艺不断涌现,新的专利申请项目不断攀升,必将加快农业园区产业创新。

2.4 区域间与区域内互动——整合力系统

农业园区产业创新动力受到多元主体的影响,各主体在促进农业园区产业创新方面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必须加强各主体间的互动和信息交流、以此来实现优势互补,达到整合力量而促进善治共赢。首先是加强区域间的互动。农业园区产业的发展不能固步自封,必须秉持开放性的原则,建立跨区域性常态化的信息沟通机制。这不仅能够保证区域内农业园区吸收外来先进思想与技术,促进自身迅速发展,而且能够形成更大区域内的创新协作,使小区域农业园区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能力有所增强。其次是促进区域内部的互动。主要是促进企业与员工、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市场、政府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互动,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形成“企业+员工+项目/产品”、“企业+高校+产品”、“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项目”的利益共享、产权紧密结合的协作机制[9]。由此整合区域内资源的同时,实现区域间资源的整合,构建互动的资源整合系统。

3 实证分析

由上文构建的模型,对海南省农业园区产业创新系统进行实证研究,涉及环境、企业组织原动力、科学研究基础、区域间与区域内互动等多个客观性指标。相关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海南省统计局统计报告、海南省企业统计年鉴、中国科技部数据库统计资料,并参考《全国企业创新调查统计资料》。在进行描述性统计研究的同时,注重对不同区域间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将海南省的相关数据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中、东、西部进行数据对比性分析,从而增强了研究的科学性、全面性与直观性。

3.1 环境——创新支撑力分析

1)政府政策供给数量需增加。依据数据统计的12项政策中,海南省规模以上企业对8项政策表现为效果不明显,高于全国及中、东、西部平均水平; 大型企业有9项政策被认为效果不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小型企业中,有6项政策企业认为效果不明显,高于全国同期水平。说明海南省整体上大中小型企业对创新政策环境的满意度普遍偏低,存在很多待完善的地方。

2)知识产权缺乏保护。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行业标准、技术保护、版权登记等要素是评判区域产权保护的重要因素,目前海南省这几个方面的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中、东、西部的平均水平。说明海南省产权保护意识较薄弱,亟待加强。

3.2 企业组织原动力系统分析

1)科研水平低,产品及工艺缺乏新颖性。海南省农业园区具有内部持续创新机制的企业数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品创新能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2%),也低于同期东、中、西部的水平(东、中、西部分别为21.7%、13.8%、11.7%);工艺与产品的创新能力也较低, 远远低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20%),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

2)企业成本费用结构需改进。从农业产业创新发展的角度来看,海南省农业园区成本费用结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创新费用在总的成本费用中的比重偏小,无法满足企业创新所需的资金支持;二是只有少数企业将企业科技创新资金作为内部技术与产品研发资金,而大多数企业用企业科技创新资金直接购买硬件或软件,虽然短期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率,但从长远看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具体而言,规模以上农业园区企业成本的3%~4%直接购买机器或软件,比重较大,而且此项支出占据企业全部科研资金支出的82%以上。

3)融资渠道单一。对于海南而言,农业园区企业自身是科研创新资金的主要来源,承担着企业科研资金的80%以上。而政府财政性支持、优惠性信贷、金融机构贷款等在企业创新科研资金中的比例总和不足7%。

3.3 科技研究基础推动力系统分析

1)科技研发的人力资源缺乏。2012年海南省全省人口867.15万人,15~64歲的占72.1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7 728人,文盲人口达35.25万。海南省科技活动人员2012年共计22 760人,其中本科及其以上只有12 401人,占总人数的54%,硕士博士等高学历的人员不足10%。而山西、湖南与湖北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数分别超过了25万、29万与40万。海南省科技活动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已经成为阻碍其提高区域创新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

2)政府科技投入不足。虽然海南连续多年在科技上的财政性投入都保持30%的增长率,但是与中部的湖北、江西、湖南、河南等省份相比,科技投入仍显不足,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足1%,而湖南、湖北以及江西已经接近2%。

3)科技进步综合水平亟待提升。海南省科技综合水平稳步提升,2011年科技进步综合水平在全国排名第24位,全年科技综合水平提高值近0.7%。然而与中国同期科技进步综合统计监测值相比,海南省有4项监测值仍远低于全国平均值。

3.4 区域间与区域内互动整合力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海南省农业园区企业内部的激励措施、合作伙伴是否可靠、企业创新能力、员工的认同感、信息渠道是否通畅被视为对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作用不显著的因素。由此表明,创新机制、员工人性化管理等没有发挥其提高创新动力的积极作用。另外,70%的农业园区企业没有建立与其他区域农业园区企业的合作机制,特别是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

4 建议

1)海南省政府应加大创新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要扩大财政税收政策的优惠范围和程度;加强海南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市民素质,特别是现代化的公民意识和科技创新意识,不断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社会氛围。

2)针对农业园区产业创新人才匮乏的现状,海南省园区企业应加强内部人才培育和再造,完善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构建外部人才引入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科技研发的财政与政策支持力度,努力倡导和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实现各行各业、多元主体间的亲密融合。

3)针对农业园区创新企业数量较少、自主创新活力不足、效益低下、新颖性与差异性不高、科研经费不足等问题,应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实力,扩充融资渠道,加大科研费用的成本预算并调整其使用结构。

4)海南省针对多元主体合作较少、排斥性较大的现状,应建立风险共担制度和协作沟通机制,保证信息及时有效传输,打造开放的创新格局,促进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亚太总裁协会.2010世界农业产业发展报告[EB/OL].http:Mcn.chinagate.cn/ reports/2010-11/12/con-tent-21330754-8.htm,2010-11-12.

[2] OHMAE K. The rise of the region state[J].Foreign Affairs,1993:72(2):78-87.

[3] ASHEIM B,ISAKSEN A.Location,aggglomeration and innovation:Toward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in Norway?[J].Eur Planning Stud,1997,5(3):2999-3300.

[4] ASHEIM B,ISAKSEN A.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the integration of local‘stickyand global‘ubiquitous knowledge[J]. J Technol Transfer,2002,27:77-86.

[5] 黄鲁成,石媛嫄.基于技术视角的产业关联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2):53-61.

[6] 肖广岭,柳卸林.我国技术创新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7(1):18-25.

[7] 张少春.中国农业创新产业发展与财政政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8] 胡海峰,陈世金.创新融资模式化解新型城镇化融资困境[J].经济学动态,2014(7):57-70.

[9] 何 晓,余德贵,胡以涛,等.长三角地区农村科技服务信息化创新模式研究——以南京农业大学网络专家科技服务平台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7):11210-11213.

猜你喜欢

产业创新动力机制实证研究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