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献春:将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的“老中医”

2017-12-20王松向燕妮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7年6期
关键词:老中医医学传统

文/本刊记者 王松 图/本刊记者 向燕妮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晋献春:将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的“老中医”

文/本刊记者 王松 图/本刊记者 向燕妮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京剧、国画、中医,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富有独特内涵的文化遗产。相对于京剧和国画而言,中医的发展历史更为悠久。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和发展。中医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虽然,中医的发展历史悠久,影响也深远。但是,在当下由于种种社会原因,中医的口碑在百姓中却不是很好。在平常人眼里,中医只能用来治疗小病、慢性病,疗效慢。中医的生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许多中医为了生存,不得不转行或向“西医”靠拢。然而,也有那么一批中医崇敬者,他们怀着对中医的信仰,默默地守望着中医这一独特的传统,并用出神入化的中医仁术一次次地为传统中医“正名”。本次我们采访的新桥医院的“老中医”晋献春就是其中非常有名的一位。

怀仁心,农家学子立志成医者

晋献春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河南农村。这里是中医药学发祥地、医圣张仲景的故乡,风土人情的熏陶使晋献春从小就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以前性格比较内向,适合学中医。”作为农村走出来的学子,选择学医,一方面是家里人的要求。当时的物质相对匮乏,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家人认为学习医学,做一名医生,将来的生活有保障,而且还可以养老。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一方面,就是这不但能够实现他从小的理想,更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在当时的年代,由于医学不发达,医疗条件相对滞后,每年都有很多人因为一些在现在看来很小的病症而死去。年少的晋献春看在眼里,默默地做着自己的决定。他立志要改变这样的现状,要用自己的医术来挽救那些病人的生命。就这样,他毫不犹豫地填报了河南中医学院,成为了一名医疗系的学生。

大学时期的晋献春,学习非常刻苦努力,他是每天到教室最早的一个,也是回宿舍最晚的一个。他特别善于发现和总结问题,在同学当中热爱思考的他很快脱颖而出。大学毕业时,他获得了“特别优秀毕业生”的殊荣。当时的标准是100个人里边产生3个“特别优秀毕业生”。晋献春所在的医疗系有240多人,有7个人获此殊荣,晋献春是其中特别突出的一位。

1987年,晋献春顶着“特别优秀毕业生”的头衔,被分配到了新桥医院中医科,开始了自己的医疗生涯,这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晋献春说,学中医得有耐性,要能沉得下心来,看得进书,耐得住寂寞,才能够“悟”出门道。

到新桥医院后,晋献春用自己的所学,为很多病人解除了病痛,他的医术也在一次次的诊断过程中不断提高。但是,他并没有满足于现状。1997年,趁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的机会,晋献春拜军中名中医戴裕光为师,潜心学习中医学。他用三年时间读完了医院图书馆里的中医书籍,光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就读了不下十遍,每一次精读都会有不少的收获。2000年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结业,获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共同颁发的“出师证”。2009年,他又到301医院学习深造,获医学博士学位。

施仁术,杏林妙手屡次解顽疾

经过几十年的学习和实践,晋献春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完成了自己的志向,成了一名真正能够救病人于水火之中的医者。现在,晋献春虽然已经53岁了,但他却是重庆市首批名中医中最年轻的一位。在门诊中,他的号是最难挂的。他每天至少接待100名患者,年门诊接诊量超过1万人次,多的时候年门诊量超过2万人次。他常常能用价格仅20元至30元的中药为患者妙手回春。

每天他坐完诊之后就回到病房,给住院患者查房。尽管晋献春的门诊时间只有上午半天,但他几乎从来就没有按时下过班。“病人太多了,我加个班就方便了大家。”在新桥医院新门诊大楼没有建立以前,晋献春的门诊量几乎占了整个医院的三十分之一,每天要看100多个号。为了节约时间,他通常早上7点就来到诊室,一坐就是一上午,连洗手间都没时间去。中午吃完盒饭后,又接着给患者看病。“每个患者都是带着希望来的,总不能让他们连病都看不了就失望回去啊!”晋献春这样说到。

几年前,一对来自四川渠县的夫妇慕名找到晋献春。这对夫妇结婚多年未育,虽多方求医却一直难遂心愿。晋献春检查后发现,这对夫妻女方因宫寒不孕,男方也患有相关疾病。找准病因后,晋献春对症施治,在经过4个多月的药物调理治疗后,这个多年未孕的女士终于怀上了孩子,实现了自己多年来的愿望。晋献春打比方说,女人就像是一块土地,他用中医的方式,把土地深翻、施肥,自然就容易播种收获了。像这样治好不孕不育的患者,每年都有一二十个,久而久之,一些医院的妇产科甚至主动把类似患者转送到新桥医院中医科治疗。

前不久,一位年仅30多岁的女老师患上了癌症。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这已经算是不治之症了,医生对她已经放弃。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这位患者找到晋献春。晋献春给这位女教师做了一个巧妙的比喻:“癌症就像朽木上长的苔藓,西医的处理方式是长一处苔藓就清理一处。不过,现在患者的身体已经是一块朽木,苔藓会不断长出,你怎么清理也清理不完。然而改变朽木所处的环境,把朽木放置于干燥的环境中,苔藓没有了生长的环境,说不定就会慢慢消失了。”听了这番话,该患者深有感触,情绪逐步稳定。晋献春又针对她的病情给她开了一些中药。现在,该患者的病情已经得到控制,又重新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类似的情况还很多,晋献春为许多人解除了疑难杂症,他办公室里存放着许多康复患者送来的牌匾和锦旗。这些一方面是患者对于他的感激,同时也是对他医术的最佳肯定。

工作中的晋献春

明医理,传统文化融入中医学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其实,中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只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与传统文化脱节。而传统文化里的许多思想都对中医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晋献春深刻地明白这一道理,要想发展和弘扬中医,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医是必要之举。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中和”,“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可以说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在这个终极目标下,中医是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来自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中医诊察疾病的手段主要为望、闻、问、切“ 四诊”;中医透析疾病主要以八纲来辨证,就是指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方面来归纳和概括病变的部位、性质以及印证彼此力量消长等情况。

“中医最基本的是继承,然后才能升华。我就只想做一名纯粹的、传统的中医。”正是怀着对中医的信仰,晋献春用他的勤奋努力换来了同行和病人的认可。“中医最基本的是继承。这种继承包括技艺和德艺,我们要用勤奋努力和坚守医德赢得患者、同行的认可。”晋献春说,要当一名出类拔萃的好中医,就要不断加强学习,勤学善思,学好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文化。要注重工作方法和技巧,善于抓住主要问题和矛盾,对于特殊的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语言的沟通打开患者心结。要不忘初心,坚守信念,注重医德医风,学会换位思考,处处为患者着想,做一名业精技高、德艺双馨的医生,守护好百姓身体健康。

在很多人眼中,尽管晋献春的医术高明,对患者和蔼可亲,但也有人对他表示过“不满”。曾有患者在网上发帖“批评”晋献春:好不容易排了一两个小时的队,谁知道他四五分钟就看完病开方子了,想多聊两句都不容易。晋献春有些无奈地解释说:“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患者一进门,我已经在观察他们的情况了,正如《伤寒杂病论》所说,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其实几句话,就已经能抓住主要问题了。”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这名患者又发帖说,晋主任的话不多,没想到药还挺管用。

晋献春给患者开的中药一般不会超过20元,有时患者还会疑惑地问,这么点量,怎么像给小孩的一样呢?“中医不在乎药的贵和药量的多。药就像是钥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管钥匙怎样,只要对路就能打开。”这些理论与中国传统哲学不谋而合。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大医精诚》里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医者,需怀仁心方能施其仁术。晋献春作为一名中医生,他从立志做一名医者那一刻开始,到现在为无数病患者解除病痛。这几十年走来,正是怀着一颗心系患者的“仁心”,施展其妙手回春的“仁术”,才能做出这样的贡献。

晋献春主任带领团队做中药分析

专家简介:晋献春,1964年5月出生,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中医科主任。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中医康复保健优秀人才、重庆市首届优秀青年中医、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科学技术(中医内科)带头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人选。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专委会常务委员、全国名医理事会副理事长;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青年中医专委会主任委员。他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诊断、治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心肌病、风湿病、妇科病、脾胃病及疑难杂症等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先后参研省、部级课题两项,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参编学术著作6部。

猜你喜欢

老中医医学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中医教你睡眠养生
老传统当传承
老中医坐诊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老中医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