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伤后硬膜下积液向硬膜下血肿转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7-12-19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5期
关键词:颞部外伤性硬膜

韦 程

(来宾市人民医院,广西 来宾 546100)

外伤后硬膜下积液向硬膜下血肿转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韦 程

(来宾市人民医院,广西 来宾 546100)

目的探究外伤后患者由硬膜下积液转变为硬膜下血肿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者164例,同时根据患者是否转变为硬膜下血肿分为血肿组(46例)、无变化组(118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患者由外伤硬膜下积液转变为硬膜下血肿的影响因素。结果 额颞部积液、积液厚度、积液CT值是硬膜下积液转变为硬膜下血肿的影响因素。结论 额颞部积液、积液厚度、积液CT值是硬膜下积液转变为硬膜下血肿的影响因素。

硬膜下;相关因素;积液;血肿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由于患者有头部外伤史,在头部受到外界创伤时因脑组织在颅腔内移动度大撕破蛛网膜,致蛛网膜受损出血,脑脊液随着颅内压梯度经蛛网膜破裂孔流出,因活瓣作用无法流回蛛网膜下腔而聚集于硬膜下腔所致[1-3]。其是临床常用的脑外伤并发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老年者多见,同时部分硬膜下积液可逐渐转变为硬膜下血肿,目前临床关于硬膜下积液转变为硬膜下血肿观点较多,但转化的确切过程及机制尚未明确[4-5]。本次我院收治的164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者中有46例转变为血肿,本文通过对16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究硬膜下积液转变为硬膜下血肿的相关因素,见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9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者164例,其中女59例,男105例,年龄最小者24岁,最大者76岁,平均年龄(57.4±6.1)岁。所有患者有明确头部外伤史,临床出现恶性呕吐、头晕头痛、反应迟缓等症状,经检查确诊为硬膜下积液,其中有46例由硬膜下积液转变为血肿。

1.2 方法

1.2.1 数据统计方法

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内容包括:额颞部积液、年龄、积液厚度、GCS评分、凝血功能异常、积液CT值、以及单侧积液等情况。

1.2.2 治疗方法

164例患者中127例行保守治疗,37例行钻孔外引流术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15.0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单侧积液、凝血功能异常、额颞部积液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年龄、积液厚度等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或x2检验,结果以α=0.05为有差异性标准。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出现血肿为因变量,患者资料为自变量,以P<0.05为逐步筛选变量的标准。

2 结 果

2.1 硬膜下积液转变为血肿的单因素分析

硬膜下积液转变为硬膜下血肿与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年龄、凝血功能异常、性别、单侧积液影响因素无关,P>0.05,患者由积液转变为血肿与额颞部积液、积液厚度、积液CT值这几方面有关,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硬膜下积液转变为血肿影响因素 [n(%)]

2.2 多因素分析

额颞部积液、积液厚度、积液CT值是硬膜下积液转变为硬膜下血肿的影响因素,见表2。

表2 多因素分析(n)

3 结 论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发生与患者蛛网膜破裂脑脊液进入硬膜下腔有关,且有部分患者会由积液转变为血肿,目前临床关于血肿发生原因无定论,相关学者提出血肿外膜出血学说、渗透学说以及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学说等[6-8]。而哪些患者更易导致血肿发生是目前临床正在积极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院硬膜下积液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对血肿转变有促进效果的影响因素,为后期临床治疗提高依据[9-10]。

本次研究中额颞部积液、积液厚度、积液CT值是硬膜下积液转变为硬膜下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肿患者积液CT值高于无变化组,其值升高表示机体积液中蛋白、血性成分较高,易造成硬脑膜分泌炎性因子,导致血管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发生微出血,从而导致积液性质改变逐渐转变为硬膜下血肿[11-13]。60%的硬膜下血肿者积液部位为额颞部,该区域分布着密集、丰富的蛛网膜血管,且蛛网膜与骨嵴粘连紧密,随着患者硬膜下腔内积液量增加,会导致血管撕破造成出血,尤其在术后脑膨起困难.硬膜下腔不能闭合.有新鲜出血时进而形成血肿[14-16]。本次研究中血肿组积液厚度明显高于未变化组,积液厚度增加表示机体硬膜下腔中积液量增多,这提示机体自然吸收积液时间延长,积液存在时间较长,在吸收积液过程中,积液性状发生变化,在硬脑膜外形成一层薄被膜,此被在移行过程中发生间断性出血,从而导致血肿形成[17-18]。有学者认为年龄为积液转变血肿的重要因素,其认为人体脑组织萎缩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加重,年龄较大者硬脑膜下腔隙较大,且大脑对出血压迫作用减弱,故年龄较大者更易出现血肿[19]。但在本次研究中年龄为硬膜下积液转变为硬膜下血肿的的无关因素,推测结果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本次研究对象年龄跨度较大,且样本量较小有关,故临床仍需进一步进行分析研究[20]。

综上所述,额颞部积液特别是有再出血时、积液厚度、积液CT值是硬膜下积液转变为硬膜下血肿的影响因素,故临床对积液较厚、CT值较大,且在额颞部积液者,应加强病情监测。

[1]李宽正,徐建军,徐书源,等.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在向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过程中的相关因素配对回归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9(6):324-326.

[2]陈志斌,黄祜鸿,宋海鹏,等.外伤后硬膜下积液向硬膜下血肿转化的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1):191-192.

[3]郭振宇,刘重霄,周 任,等.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向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的相关因素探讨[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11(2):122-124.

[4]郑伏根.硬膜下积液慢性血肿转化9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5,37(6):65-66.

[5]彭雅滨,王晓峰,王 军,等.创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5):38-39.

[6]邓树煌.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36例[J].广东医学,2012,33(13):2026.

[7]顾云彪.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与慢性硬膜下血肿[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2):255-256.

[8]乔全德,潘卫忠,刘彦霞,等.硬膜下积液继发慢性硬脑膜下血肿24例治疗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12,42(8):20-21.

[9]曹 铖,马继强,梁玉敏,等.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6,32(7):602-606.

[10]江 志,杨理明,张 洁,等.细菌性脑膜炎并发硬膜下积液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5,15(8):667-671.

[11]常 涛,李立宏.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5,14(5):430-433.

[12]黄迢华,黄建煌,陈 耀,等.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3):4129-4130.

[13]何 森,黎 明.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9):7-8,10.

[14]甄林波.单孔钻颅冲洗并外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1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147-148,149.

[15]车彦军,夏智源,骆杰民,等.颅脑损伤后慢性脑积水和脑室扩张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策略[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7(22):5-8.

[16]宋超强,任晓辉,赵宝刚,等.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手术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17):1349-1352.

[17]袁 盾,赵 杰,刘劲芳,等.41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8(5):517-520.

[18]俞成男.14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8):76-77.

[19]钟 斌,苏 君,王祥宇,等.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4,41(2):106-109.

[20]苏少波,张建宁.慢性硬膜下血肿外膜的超微结构观察[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2):145-148.

R651.15

B

ISSN.2095-8242.2017.065.12855.03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颞部外伤性硬膜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探究颞部三点减张悬吊法在面部除皱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C臂机联合颞部微创切口在颧弓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内窥镜辅助中面部提升术的颞区解剖学研究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蒙医结合微创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分析
短篇报道双颞部透明质酸注射填充致右颞侧肿胀突起一例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