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脑卒中高危人群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2017-12-19文晓蓉周琛云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5期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缺血性

黄 景,文晓蓉*,周琛云,张 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科,四川 成都 610041)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脑卒中高危人群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黄 景,文晓蓉*,周琛云,张 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科,四川 成都 610041)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卒中风险评估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体检的脑卒中高危群体6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这类人群中各年龄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统计。结果 参与研究的脑卒中高危风险患者群体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60岁以上的患者群体发生颈动脉内膜增厚和颈动脉斑块成型的情况明显高于50岁左右的患者群体,两组高危患者群体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80岁以上的高危患者群体颈动脉狭窄情况显著高于其他各年龄组。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脑卒中风险评估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颈动脉超声;脑卒中;风险评估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脑卒中在我国老年患者群体中致死率居高不下[1]。目前我国对脑卒中风险评估数据尚未形成评估体系,导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未能达到理想水准[2]。我院近年针对脑卒中高危风险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內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帮助高危人群进行脑卒中的早期筛查,分析颈动脉超声诊断在脑卒中高危风险患者的风险评估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体检的脑卒中高危群体6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并未发现脑卒中病症,但符合脑卒中高危患者诊断标准。其中,男性410例,女性380例,年龄分布在56到86岁,平均年龄为(69.1±4.1)岁。

1.2 超声检查

1.2.1 检查仪器

对690例脑卒中高危患者群体提供颈动脉超声检查,选用仪器PF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用探头频率1-5MHZ、3-9MHZ、5-12MHZ,并对仪器正常运作予以确认[3]。

1.2.2 检查与方法

取患者平卧体位,充分暴露颈部,对两侧颈部颈动脉进行扫查检查,主要探查高危患者群体双侧颈总动脉內中膜厚度内膜,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并评估斑块处管腔狭窄率。将690例高危患者群体超声检查标准分为以下几类:取颈总动脉分叉处以下1~1.5cm处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大于等于1 mm小于1.5 mm,为颈总动脉增厚;颈总动脉斑块厚度大于1.5mm,则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结合局部斑块处的血流动力学数据来判断斑块处的狭窄程度,125 cm/s<轻度狭窄<230 cm/s,230 cm/s<中度狭窄<400 cm/s,400 cm/s<重度狭窄。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SPSS l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690例参与研究的脑卒中高危风险患者群体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60岁以上的患者群体发生颈动脉内膜增厚和颈动脉斑块成型的情况明显高于50岁左右的患者群体,两组高危患者群体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加,其中,80岁以上的高危患者群体颈动脉狭窄情况显著高于其他各年龄组,详见表1。

3 结 论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调查显示,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不同类型的脑卒中,其治疗方式不同。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其中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险因素,因此,降压治疗对预防卒中发病和复发尤为重要。应加强对全民普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才能真正防治脑卒中。临床上,目前尚未对脑卒中的风险因素有着明确统计,但是随着老年群体的不断增加,脑卒中患者人数也随之增长,因此,如何采用辅助诊断办法对脑卒中高危患者群体进行提前诊断、尽早治疗,是临床上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4]。

在本次对690例脑卒中高危患者群体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诊断,检查结果显示,随着高危患者群体的年龄不断增长,患者的颈动脉病变情况也随之增多。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的弹性逐渐下降,血管的生理化变化引起颈部动脉内壁逐渐发生损伤,甚至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加深而诱发脑卒中。根据临床医疗文献统计,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1毫米,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20%[5]。

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够快速、准确、无创的及早筛查出高危患者群体发生颈动脉供血情况,对颈动脉管腔、內中膜厚度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清晰反馈,同时为临床较早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干预治疗提供了及其重要的早期诊断信息。

综上所述,颈动脉超声检查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风险评估中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表1 各年龄群体高危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统计 [n(%)]

[1]黄 飞,龚 兰.颈动脉彩超在脑卒中高危人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6):18-20.

[2]张明明,贾化平,梁会泽,等.联合应用颈动脉超声及经颅多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3):197-200.

[3]钟倩萍,廖国民,黄间娣.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在脑卒中及颈动脉狭窄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70-70.

[4]王丹辉,王国华,魏兰萍,等.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7):1-2.

[5]黄文锋.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评估联合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3):19-20.

R743.3

B

ISSN.2095-8242.2017.065.12808.02

文晓蓉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颈动脉斑块缺血性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