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甲环酸片联合脉冲强光和胶原贴敷料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17-12-19余珊珊缪亚军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5期
关键词:强光黄褐斑胶原

余珊珊,钱 俐,缪亚军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300)

氨甲环酸片联合脉冲强光和胶原贴敷料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余珊珊,钱 俐,缪亚军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300)

目的探究应用氨甲环酸片、脉冲强光与胶原贴敷料联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自我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黄褐斑患者,随机抽取118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脉冲强光治疗,4周一次,连续治疗4次,每次激光治疗术后连续外敷胶原贴敷料5天,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氨甲环酸片0.25 g,2次/d,治疗结束后每2月复诊一次,每次治疗前、复诊时固定医生进行MASI评分。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分组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3.22%,55/59)显著优于对照组(79.66%,47/59),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MASI评分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临床治疗黄褐斑患者的过程中,联合应用氨甲环酸片、脉冲强光与胶原贴敷料可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黄褐斑;氨甲环酸片;脉冲强光;胶原贴敷料;疗效;安全性

黄褐斑作为皮肤类疾病常见病,是亚洲人群面部皮肤常见的色素问题,常见于育龄期妇女,且女性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目前,临床尚未完全阐明黄褐斑的发病原因,与多种因素均具有相关性,如内分泌、化妆品、妊娠、日晒、服用避孕药等。在黄褐斑的临床治疗中,常采用维生素C、E及氨甲环酸等药物治疗,局部采用糖皮质激素或是维A酸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采用CO2激光等物理治疗,但虽然可改善黄褐斑症状,但易导致瘢痕组织遗留或是脱失局部色素[1]。为此,本研究旨在临床治疗黄褐斑患者的过程中,应用氨甲环酸片、脉冲强光与胶原贴敷料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色素性皮肤病治疗奠定基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我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黄褐斑患者,随机抽取118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年龄:介于31~52岁之间,以(42.12±6.76)岁为平均年龄;病程:介于1~13年,以(4.68±2.25)年为平均病程;黄褐斑面积:介于1.2 cm×0.8 cm~6.4 cm×5.0 cm之间。将11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5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仪器及药物

强脉冲光仪(M22型光子治疗仪,美国科医人激光技术有限公司),能量密度10~30 J/cm2光斑面积15 mm×34 mm,波长500~1200 nm,脉冲模式为2脉冲,子脉宽3~4 ms,脉冲延迟30~40 ms。氨甲环酸片(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31020040,规格0.25 g×30粒。胶原贴敷料 商品名:创福康(广州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粤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640171号。

1.3 方法

对照组:脉冲强光与胶原贴敷料联合治疗。脉冲强光治疗:患者行仰卧位,清洁面部皮肤。根据皮肤类型,皮损部位、颜色设定波长、脉宽、脉冲时间及脉冲模式,根据患者难受程度调整能量密度,选择皮肤潮红为治疗能量,再予以盖章的方式行覆盖扫描,两个光斑约重叠不超过10%,覆盖扫描全面部(眼、口、鼻除外)。术后,皮肤可出现潮红、轻度疼痛等症状,但均在患者耐受范围。胶原贴敷料:用遇冷4℃胶原贴敷料冷敷面部20 min,每天冷敷1次,连续5天,做好防晒措施,每4周治疗一次,连续治疗4次,治疗后每2月复查一次。每次治疗前、复诊时固定医生进行MASI评分。

试验组:氨甲环酸片、脉冲强光、与胶原贴敷料联合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氨甲环酸片每次口服0.25 g,每日两次。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MASI评分改善情况,并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红斑、水疱、恶心、胃肠道反应、月经不调)。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中的卡方检验和t检验分析处理所有研究数据,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3.22%,55/59)显著优于对照组(79.66%,47/59),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n,%)

2.3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MASI评分情况

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MASI评分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MASI评分情况(±s)

表2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MASI评分情况(±s)

注:与对照组比较发现,aP<0.05

5.14±1.30a 6.97±1.30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2个月 治疗后4个月 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对照组59 59 12.95±4.21 12.92±3.86 9.17±2.86a 10.42±3.39 6.38±2.87a 7.94±2.36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安全性

予以不同治疗方案时,两组各1例例患者强脉冲光治疗后面部出现红斑水疱,3日后消退,试验组患者有1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患者出现月经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5.08%,3/59),对照组(1.69%,1/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目前,通过深入研究黄褐斑的发病机制发现,黄褐斑的发生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如内分泌失调、某些药物、化妆品、遗传因素及紫外线照射等[2]。其临床治疗方案颇多,但疗效欠佳。

氨甲环酸,又可称为止血环酸或是传明酸,其通过抑制机体产生酪氨酸,进而增强血浆酶原激活体,促使酪氨酸酶失去活性,从而消退色素,改善黄褐斑症状[3]。近年来,脉冲强光治疗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色素团块选择性的吸收激光能量变成更小的色素颗粒排出,同时可以使深层次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重新排列组合,增加皮肤弹性和光泽,进而改善面部的皮肤色泽[4]。再配合胶原贴敷料则有助于患者依从性及感觉舒适度的提升。

在本研究中,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3.22%,55/59)显著优于对照组(79.66%,47/59),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MASI评分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8%,3/59)与对照组(1.69%,1/59)无明显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验证了三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成功性与优越性,与周朝晖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其研究显示,联合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且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感觉舒适度[5]。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黄褐斑患者的过程中,联合应用氨甲环酸片、脉冲强光与胶原贴敷料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广泛推广。

[1]秦桂芳,聂畅莉,尹玉静.LED黄光联合维生素C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3,26(12):430.

[2]尹 斌,时欢欢,李 凡,等.超脉冲CO2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5,17(2):202-204.

[3]邱子津,陈德清.氨甲环酸片联合谷胱甘与胶原贴对黄褐斑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6):558-560.

[4]Negishi K ,Wakamatsu S ,Kushikata N ,et al.Full-face photore-juvenation of photodamaged skin by intense pulsed light with integrated contact cooling: initial experiences in Asian patients [J].Lasers Surg Med ,2002 ,30(4):298-305.

[5]周朝晖,唐剑辉,杨天赤,等.氨甲环酸联合黄光、胶原贴治疗黄褐斑48例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30(1):105-107.

R758.4

B

ISSN.2095-8242.2017.065.12842.02

本文编辑:吴玲丽

猜你喜欢

强光黄褐斑胶原
强 光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强光手电真能点燃物品吗
光控可视电焊面罩
胶原特性及其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胶原无纺布在止血方面的应用
光子嫩肤在黄褐斑中的应用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65例
红蓝光联合胶原贴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葛根素对大鼠受损颈总动脉MMP-2和Ⅳ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