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用三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2017-12-19夏益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5期
关键词:病患高血压监测

夏益兰

(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药材科,江苏 盐城 224400)

常用三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夏益兰

(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药材科,江苏 盐城 224400)

目的分析常用三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应用抗高血压类药物的病患资料480例,其中150例有不良反应发生,常用三类药物为CCB、ARB、ACEI。结果 ACEI、ARB、CCB药物所产生的相关不良反应的差异不够明显,但ACEI类的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率最高为73.33%(110/150),ARB其次为33.33%(50/150),CCB为20.00%(30/150)较少;ACEI不良反应好转率是46.67%(70/150),ARB的不良反应好转率是42.67%(64/150),CCB不良反应的好转率为62.00%(93/150)。结论 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对人体的部分功能皆存在一定影响,会有不同程度上的不良反应,病患若在谨遵医嘱的情况下可使不良反应有所降低。

药物;高血压;监测;不良反应

作为常见慢性疾病之一,高血压为引发心脑血管中疾病的高危因素[1]。而对其进行治疗的主要方式为药物疗法,目前主要药物类型有ACEI(血管中紧张素的转化酶的抑制剂)、ARB(血管内紧张素Ⅱ类受体的拮抗剂)、CCB(钙通道的阻滞剂)等[2]。但长期的药物疗法会产生诸多不良反应,故本院对常用的三类抗高血压药物实施不良反应的监测,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应用抗高血压类药物的病患资料480例,其中150例有不良反应发生,治疗药物为ACEI(贝那普利、依那普利、卡托普利),ARB(厄贝沙坦、缬沙坦、氯沙坦等),CCB(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皆为口服;且将其中具体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登记。

1.2 方法

根据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将《中国高血压的防治指南》作为参考标准,同时参考《新编药物学》中第16版且与药品的具体说明书相结合,根据本院药物的常用量对药物品种限定的日用剂量进行设定。统计发生不良反应的150例应用CCB、ARB、ACEI等抗高血压有关药物的具体情况,对有不良反应病患进行换药或是停药处理。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3]

以《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及监测办法》作为不良反应的鉴定,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在合理用药情况下而产生的和药物不存在相关性的毒害反应,主要有①对人体存在伤害的副作用;②过敏反应;③毒性反应;④其他类不良反应,例如药物致癌、致畸等。转归的评价:发生不良反应病患换药或是停药后转归情况有①好转,症状减轻或是已缓解;②治愈,症状已消失,无引发新病;③恶化,症状加重或是引发新病产生,或是发生死亡。

2 结 果

2.1 不良反应具体表现

ACEI、ARB、CCB药物所产生的相关不良反应的差异不够明显,但ACEI类的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率最高为73.33%(110/150),ARB其次为33.33%(50/150),CCB为20.00%(30/150)较少,详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n,%)

2.2 不良反应的转归情况

ACEI不良反应好转率是46.67%(70/150),ARB的不良反应好转率是42.67%(64/150),CCB不良反应的好转率为62.00%(93/150),详见表2。

表2 两组的各项手术指标情况对比(n,%)

3 讨 论

引发心脑血管内疾病危险因素之一则为高血压。而据研究统计,约有80.00%脑血管中发生意外及40.00%冠心病皆与病患血压发生异常相关[4]。药物发挥降压疗效时主要受高血压类型、病患年龄、病理机制及种族等方面影响,因此需要个体化的给药。且随各类抗高血压相关药物的应用,在不良反应中表现程度也不同,且在目前不良反应出现率正呈上升趋势。故在抗高血压有关药物中应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相关监测,通过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关解决方案,从而可为医生提供降压药物时提供依据,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出现。

三类常用抗高血压有关药物引出的不良反应存在差异:ACEI在呼吸系统中的影响非最为显著,主要为刺激性的干咳,通常多见于女性、老人中,且在夜间会有加重现象;其对神经系统及皮肤存在一定损害,但症状较轻,如脱发、瘙痒及皮疹等,偶尔会发生低血压状况,代表药物是卡托普利,大多是因剂量过大引起,因此应以小剂量作为治疗的开端。CCB导致的最常见不良反应部位为神经系统,主要是胫前踝部发生水肿,通常在服药后6~12个月内,典型药物为氨氯地平,其发生水肿的概率较低,但初次服用病患易出现心悸、头晕头痛及面色潮红等状况,情况皆不严重。在ARB中不良反应较短暂且轻微,会偶伴皮疹、低血压、肠胃不适或咳嗽等。据研究分析,ACEI、ARB、CCB药物所产生的相关不良反应的差异不够明显,但ACEI类的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率最高为73.33%(110/150),ARB其次为33.33%(50/150),CCB为20.00%(30/150)较少,与监测结果类似。在ACEI中不良反应好转率是46.67%(70/150),ARB的不良反应好转率是42.67%(64/150),CCB不良反应的好转率为62.00%(93/150),与单玉华[5]等文献结果类似。由此说明,常用降压类药物对人体中部分功能会有一定影响,皆会呈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但若在医生全面了解病患病情及相应药物适应症及禁忌症后,则可使疗效得以保障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关于更多降压药物的监测待临床研究补充。

综上所述:三类常用降压药物存在对人体的部分功能的影响,易引发相应不良反应,但在医生明确相关药物禁忌症和适应症后,通过对病患的合理指导用药,可使相应不良反应有所减少。

[1]黎华清.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6):45-46.

[2]冯 磊,张传东,韦继明,等.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1):11.

[3]葛 跃,梁化强,刘 玮,等.利尿剂药物治疗高血压所致51例不良反应分析[J].上海医药,2017,38(3):38-40.

[4]陆建方,谭建华,邹永强,等.常用三类抗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4,14(5):401-403.

[5]单玉华,朱海明.探讨常用三类抗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J].临床研究,2016,24(5):175-176.

R544.1

B

ISSN.2095-8242.2017.065.12823.02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病患高血压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全国高血压日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高原地区脑囊虫病杀虫治疗期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