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律性饮食及行为习惯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的影响

2017-12-19吴铁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5期
关键词:规律性肥胖症行为习惯

吴铁华

(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规律性饮食及行为习惯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的影响

吴铁华

(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目的探讨规律性饮食及行为习惯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诊治的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此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进行饮食、行为干预,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FBG、2hPBG、HbA1c、BMI等指标水平变化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经规律性饮食及行为习惯干预的效果显著,可充分降低患者FBG、2hPBG、HbA1c、BMI等指标水平,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2型糖尿病;肥胖;规律性饮食;行为习惯干预

现代医学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胰岛素分泌功能未全部丧失,亦有患者呈机体胰岛素分泌过量状态,却作用效果欠佳,应尽早予以患者科学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干预,确保其病情得以全面控制[1]。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诊治的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女占比为18:12;年龄范围为35~50岁,平均年龄为(45.17±3.89)岁。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女占比为16:14;年龄范围为34~53岁,平均年龄为(46.04±3.6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

为该组患者仅进行健康宣教,依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常规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病情相关知识,告知其各方面注意事项,并叮嘱患者务必严格控制饮食,对自身病情要时刻监测。

1.2.2 观察组方法

为该组患者进行规律性饮食+行为习惯干预:规律性饮食:(1)心理护理:告知患者病情相关知识,并为其讲解所选治疗与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及有效性,并为其做心理疏导,引导患者及时宣泄负性情绪,提高其依从性,使其积极配合各项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确保规律性饮食及行为习惯干预顺利展开;(2)规律性饮食培训:对患者进行集中授课,1周1次、1次30分钟。为患者详细讲解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相关知识,并一对一的指导患者使用《食品交换份表》,再依据患者年龄、身高、性别计算出标准体重,结合其工作性质、血糖值计算每日热量需求总量,并不断叮嘱患者要时刻注意自己的饮食,严格控制糖分、脂肪摄入量,比如食肉类食物时,控制进食量为巴掌大小,厚度约为0.5 cm。引导并指导患者将所学的知识逐渐用于日常生活中,以期提高其饮食规律性;(3)出院指导:患者病情控制稳定后便可出院,此时要对其做科学有效的健康指导,加深规律性饮食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规律性饮食意识,并为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再为其叮嘱食品热量交换表中的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要及时填写自我管理日记本,尽量避免遗漏。行为习惯干预:要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告知患者不良行为习惯对自身病情的影响,叮嘱患者戒烟、戒酒,并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确保患者病情得以全方位控制。

1.3 观察指标

全面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BG、2 hPBG、HbA1c、BMI等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并将所获结果作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做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FBG、2hPBG、HbA1c、BM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FBG、2hPBG、HbA1c、BMI水平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BG、2 hPBG、HbA1c、BMI水平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BG、2 hPBG、HbA1c、BMI水平变化情况比较(±s)

组别 n 时间 FBG(mmol/L) 2 hPBG(mmol/L) HbA1c(%) BMI(kg/m2)观察组 30 干预前 10.27±2.05 14.59±2.21 8.76±0.52 16.80±4.31干预后 6.14±0.81 7.34±0.86 7.39±0.25 8.64±2.26对照组 30 干预前 10.31±1.13 15.01±2.13 8.81±0.64 18.91±4.27干预后 8.40±1.08 11.57±1.24 8.97±0.44 12.43±0.53 t值治疗后 - - 0.8321 2.5107 1.6915 3.0462 P值 - -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糖尿病患者机体胰岛细胞功能处于异常状态,并造成胰岛素分泌缺陷,属代谢性疾病之一。临床上多见糖尿病患者表现特征为高血糖,好发于35~40岁阶段内人群,其间超过90%的患者为2型糖尿病[2]。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规律性饮食干预内容为:计算患者的每日总热量及标准膳食总量,并严格落实规律性饮食方案;行为习惯干预内容为:依据患者身体情况制定针对性运动方案,将活动时脉率作为每次运动量设置标准,叮嘱患者于餐后1~2小时进行运动,引导并指导患者每周做超过5次的不同强度减重有氧运动。结果显示:患者经规律性饮食及行为习惯干预后,其FBG、2hPBG、HbA1c、BMI等指标水平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规律性饮食及行为习惯对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血脂、体质量指数、血糖控制有着积极作用。

[1]于梅芳,张海耀,周立志,等.社区行为干预对糖尿病病程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22(14):30-31.

[2]宋艳平,朱晓威,王凯歌,等.护理干预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09):25-27.

R589.2

B

ISSN.2095-8242.2017.065.12754.02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规律性肥胖症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What Is the Hidden Card?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阴阳互引”隔姜灸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临床观察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胃食管反流病与肥胖症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公证改革发展若干规律性认识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规律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