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2017-12-19蓝清华曾庆芳邱流进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5期
关键词:酰胺国药准字淋巴瘤

蓝清华,曾庆芳,詹 涛,邱流进

(赣州市肿瘤医院内三科,江西 赣州 341000)

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蓝清华,曾庆芳,詹 涛,邱流进

(赣州市肿瘤医院内三科,江西 赣州 341000)

目的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分析影响其预后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68例,采用采用ECHOP方案和CHOP+门冬酰胺酶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疾病的治疗疗效,分析其预后因素。结果 68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2.35%。在病情发生进展的18例患者当中,12例为PTCL-NOS患者,4例为AILT患者,2例为NK/T细胞淋巴瘤。在接受CHOP+门冬酰胺酶治疗的42例患者当中,其乳酸脱氢酶、血清糖类抗原125、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等各项血液学、生化、免疫等指标水平正常比例显著高于接受ECHOP治疗的26例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考虑到各项免疫生化指标水平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合理应用CHOP+门冬酰胺酶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控制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治疗;预后

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与免疫缺陷有关,同时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淋巴细胞呈恶性增殖,极大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该疾病的治疗难度大,患者的预后较差。为了有效控制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需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情保持稳定,降低疾病的危险程度,为自体干细胞移植术的实施做好准备,预防不良的预后结果[1]。本研究选取2014年2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68例,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32例,最高龄75岁,最低龄45岁,平均年龄(58.6±4.7)岁。病理类型: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26例、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AILT)24例、NK/T细胞淋巴瘤10例以及ALKALCL8例。

1.2 方法

PTCL-NOS患者采用ECHOP治疗方案,第1~4 d给予依托泊苷50 mg/m2、阿霉素10 mg/m2、长春新碱(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2399)0.4 mg/m2。第1~5 d,给予泼尼松(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0776)100 mg,第5d给予环磷酰胺(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393)750 mg/m2,3周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4~6个周期。

AILT患者接受CHOP+门冬酰胺酶治疗,第1 d分别使用环磷酰胺750 mg/m2、表柔比星80 mg/m2、长春新碱1.4 mg/m2,最大2 mg。第1~5 d,给予泼尼松100 mg,同时联合应用门冬酰胺酶(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348)6000 U/m2。间隔1 d用药(第1、3、5、7、9、11),3周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4~6个周期。

NK/T细胞淋巴瘤患者、ALK-ALCL患者均接受CHOP+门冬酰胺酶治疗,具体方法、步骤如上。化疗前,使用格拉司琼、胃复安等药物,避免在化疗中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

1.3 观察指标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疗效判定标准,根据结外侵犯、骨髓侵犯等情况,检测患者的各项免疫生化指标(乳酸脱氢酶、血清糖类抗原125、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等)水平。对疾病控制效果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x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疗效

在68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当中,病情完全缓解20例(29.41%),病情部分缓解18例(26.47%),病情稳定8例(11.76%),病情进展18例(26.47%),治疗有效率为73.53%。在病情发生进展的18例患者当中,12例为PTCL-NOS患者,4例为AILT患者,2例为NK/T细胞淋巴瘤。

2.2 应用不同治疗方案后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表1 应用不同治疗方案后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n(%)]

3 讨 论

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其病因不详,难以从根本上治愈该疾病,一般采用化疗方法来控制病情的进展,控制异质形态改变,但是整体的治疗疗效并不十分理想,患者的预后较差[2]。为了提高疾病的控制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需要在传统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做出调整。传统化疗方案以CHOP治疗为主,应用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以及泼尼松等治疗药物,但是容易引发血液毒性反应、肝功能损害以及发热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预后[3]。在CHOP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依托泊苷或门冬酰胺酶进行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的进展[4]。相比之下,接受CHOP+门冬酰胺酶治疗患者的预后优于接受ECHOP治疗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乳酸脱氢酶、血清糖类抗原125等免疫生化指标水平的影响,需要在临床上,恰当予以选择和应用[5]。

综上所述,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治疗当中,CHOP+门冬酰胺酶治疗方案的治疗疗效及预后优于ECHOP治疗方案。

[1]杨莉洁,纵春涛,董红娟,等.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4):3498-3500.

[2]孙 颖,朱海霞,彭 梅,等.外周T细胞淋巴瘤26例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37(02):136-140.

[3]燕 玮,何晓薇,石 雪,等.CHOP与CHOP-L方案治疗45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其预后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19):3115-3120.

[4]陈喜填,夏维林.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09):103-104.

[5]张青宜,黄文荣,窦丽萍,等.亲缘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64例疗效及预后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4,22(02):429-433.

R733.1

B

ISSN.2095-8242.2017.065.12720.02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酰胺国药准字淋巴瘤
更正声明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双酰胺类杀虫剂Broflanilide
三氟咪啶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更 正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国外二硝酰胺铵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