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釆血方法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2017-12-19李玉青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5期
关键词:末梢受检者血常规

李玉青

(维西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 迪庆 674600)

不同釆血方法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李玉青

(维西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 迪庆 674600)

目的探讨不同 血方法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健康体检者250例进行研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16例、观察组134例。对照组开展末梢 血,观察组开展静脉 血,进行两组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的对比。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RBC、WBC、Hct、HB、MCHC、MCV水平更低,PLT水平更高(P<0.05)。结论 应用不同 血方法时血常规检测结果会存在一定差异,临床中选择 血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应用需求。

静脉采血;末梢 血;血常规

血常规检测指标由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构成,该项检测通过了解受检者细胞形态分布、数量变化情况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1-2],确保将合理的治疗提供给患者。采集静脉血、末梢血是开展血常规检测的主要采集血液方法,不同釆血方法通常和不同检测结果向对应[3]。为明确最佳釆血方法,本文选择我院收治健康体检者250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接受血常规检测的健康体检者25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16例、观察组134例。对照组包括56例女、60例男;年龄21~79岁,平均(46.3±5.2)岁;体重44~65千克,平均(53.7±5.2)千克;40例学历为高中及以下,46例大专及本科,30例本科以上。观察组包括60例女、74例男;年龄21~76岁,平均(45.3±4.7)岁;体重45~67千克,平均(52.9±6.3)千克;50例学历为高中及以下,60例为大专及本科,24例为本科以上。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在进行血常规检测前1天所有体检者食用食物不可过于油腻,检测当天清晨避免进食,以便开展血常规检测。对照组采集末梢血,首先在釆血部位用酒精球擦拭消毒,然后选择专业末梢血采血针采集血液放入抗凝管中送检。观察组采集静脉血,首先对釆血部位皮肤进行消毒,然后于前臂肘窝正中静脉部位釆血,完成采集后送检。用Sysmex XT-18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球分析仪和配套稀释液,对血常规指标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RBC、WBC、Hct、HB、MCH、MCV、PLT、MCHC水平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RBC、WBC、Hct、HB、MCHC、MCV水平更低,PLT水平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常规检测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血常规检测指标对比(±s)

组别 n RBC WBC HB Hct MCH MCV PLT MCHC对照组 116 3.84±0.90 5.87±1.21 102.14±15.26 42.40±20.48 26.96±8.15 93.27±5.75 213.27±9.15 322.29±9.15观察组 134 3.30±0.96 5.22±1.13 96.27±13.26 30.27±20.37 26.13±4.16 83.17±6.60 230.15±23.56 317.60±8.56 t 3.264 3.131 2.312 3.315 0.733 9.068 4.156 2.963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通过血常规检测能够对细胞分布、数量、形态进行了解,依据检测结果能够及时发现全身性疾病的早期征象,进而作为临床诊断的有效参考。而临床开展血常规检测主要通过采集血液实现,其优势突出,包括特异性强、准确度高、速度快等。可见,临床中需要对有效、安全的釆血方法进行探究,对于获得准确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观察组、对照组釆血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组RBC、WBC、Hct、HB、MCV、PLT、MCHC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RBC、WBC、Hct、HB、MCV、MCHC水平比对照组低,PLT水平比对照组高,可见在血常规检测中静脉釆血方法能够产生积极影响[4]。这主要是因为末梢釆血中通常在受检者耳垂或手指末梢釆血,虽然该釆血更加容易操作,并且患者不会因反复穿刺而感到过度疼痛,但毛细血管是末梢血的主要来源,由于存血管细、血量少等问题,所以采集者需要对釆血部位进行按压,这样血液中就会深入组织,相当于进行了血液标本的稀释,同时对釆血部位进行按压过程中白细胞易发生破裂,造成白细胞数量降低,使高质量血液很难被采集到。肘前静脉位置是静脉血的主要来源[5-6],相关环境因素不易影响血液成分,进而能够对受检者全身血液循环情况进行有效掌握。另外,静脉釆血量更大,血液分析仪需要较多血量的检验要求能够得到满足,若受检者需要复查还可多次釆血。所以,开展静脉釆血的误差更低,与受检者真实情况更加接近。

对血常规检测中静脉釆血方式的价值进行分析可知,与静脉血不同,末梢血存在较为特殊成分,毛细血管血、细胞内液、组织液的混合成分也包括其中,检测结果更易出现差异,对于受检者的全身情况也无法准确反映出来。此外,开展静脉釆血不会对仪器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在末梢釆血消毒中通常使用棉球,血液中易进入不易发现的细小棉纤维,计数微孔或者管道堵塞等情况就会出现,进而对仪器使用寿命产生负面影响[7-9]。开展静脉釆血能够控制医源性感染、交叉感染,由于静脉釆血血量较大,能够针对存在干扰的可凝结果开展多次检测,而若选择末梢釆血则需要多次釆血。本研究中,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RBC、WBC、Hct、HB、MCHC、MCV水平更低,PLT水平更高(P<0.05)。可见,应用不同釆血方法时血常规检测结果会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常规釆血方法应选择静脉釆血。

[1]陶 慧,李 红,赵亚丽,等.无止血带负压进针真空釆血法在门诊批量体检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0):71-72.

[2]刘素品,王文龙,尹琳琳,等.不合格检验标本与采血人员工作年限的关系及原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9):2792-2793.

[3]刘素品.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与采血人员工作年限的关系探讨[J].医学信息,2016,29(24):234-235.

[4]陈淑红,胡红梅,温晓燕,等.凝血常规及血常规分析前影响因素探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10):1149-1151.

[5]黄祥丽,代治国.凝血检验、血常规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变异方法分析[J].中国医刊,2016,51(2):98-101.

[6]容莉莉,王淑慧,姚淑雯,等.儿童末梢血不同放置时间对血常规各参数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0):1316-1318.

[7]陈丽芳.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对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8):2462-2463.

[8]陈辉凤,王 芳.XN-1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静脉血常规和手指血常规结果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3):234-235.

[9]王为波,武 丽,李灵通,等.浙江省台州市洪家街道60岁以上人群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5,(7):1243-1243,1244.

R446.1

B

ISSN.2095-8242.2017.065.12718.02

本文编辑:吴玲丽

猜你喜欢

末梢受检者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细节护理在健康体检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体检满意率分析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