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肠镜肠黏膜活检的病理分析

2017-12-19张新丽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5期
关键词:结肠镜息肉结肠

张新丽

(衡水市冀州区医院病理科,河北 衡水 053200)

结肠镜肠黏膜活检的病理分析

张新丽

(衡水市冀州区医院病理科,河北 衡水 053200)

目的分析结肠镜肠黏膜活检的病理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结肠镜肠黏膜活检患者184例,对其活检标本开展病理分析,并分析不同年龄层不同疾病发生率及好发部位。结果 >60岁组结直肠癌、黏膜不典型增生发生率分别为60.8%、25.3%,高于<40岁、40~60岁组,慢性炎症发生率为8.9%,低于<40岁组;息肉腺瘤发生率为5.1%,低于<40岁、40~60岁组;40~60岁组与<40岁组相比慢性炎症发生率更低,结直肠癌发生率更高;结肠癌发生率低于直肠癌,结肠息肉腺瘤高于直肠;直肠癌中高分化腺癌占比为81.3%,结肠癌为84.6%,均明显高于本组中低分化腺癌与黏液腺癌占比,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结肠镜肠黏膜活检病理检查可为临床诊断与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与参考信息。

结肠镜;肠黏膜;活检;病理

结肠镜检查为临床诊断肠道疾病的最佳手段,其属于介入性操作,患者需承受一定痛苦,但也具备直观性,不仅可对结直肠黏膜病变予以直接观察,一旦发现可疑病变还可取活检行病理检查,有利于临床定性诊断,可靠性与安全性高,既可对病变活动度、部位、形态及大小予以明确,还可开展早期微小癌灶及息肉切除等治疗操作,故而在临床应用广泛。全结肠镜联合活检有利于诊断各类结直肠疾病,诸多结直肠疾病无特异性体征或症状,共同症状为便血、腹痛腹泻等,因此全结肠镜检查价值突出。研究称结肠镜检查中大肠癌检出率为6.2%,息肉为10%~60%,溃疡性结肠炎为3.5%,结肠黑变病检出率为0.06%~5.9%[1-2]。本院现选取184例结肠镜肠黏膜活检患者,探讨其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结肠镜肠黏膜活检患者184例,其中男性101例,女性83例,年龄为22~74岁,平均年龄为(42.9±8.7)岁。所有患者均表现出消化系统疾病症状,如腹部不适、腹泻腹痛、便秘、消瘦、大便习惯改变及便血等;肠道准备较好,不会对结肠黏膜观察产生影响;结肠镜可抵达回盲部;排除结肠手术史、结肠镜未抵达回盲部及肠道准备不良对黏膜观察产生影响者。

1.2 检查方法

应用电子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主要使用磷酸钠盐口服液,于结肠镜检查前口服2次以导泻,分别于检查前1天20:00时与次日早6:00点口服,在温凉开水750 mL中溶解45 mL磷酸钠盐口服溶液稀释并导泻,直至将清水或粪水等排出或仅有少许粪渣,检查前给予二甲硅油口服。结合患者病情于肛管麻醉下开展无痛结肠镜检查或普通结肠镜检查,从肛门插入电子结肠镜,进镜至回肠末端15~20 cm即可判定为进镜成功。由年资较高且经验丰富的医师开展结肠镜检查并取活检,10%福尔马林固定取出的活检标本,石蜡切片并行HE染色,光镜下对直肠及结肠黏膜病理改变及组织形态予以观察。

1.3 统计学方法

软件SPSS 20.0对数据开展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n(%),卡方检验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 果

2.1 不同年龄段结肠镜肠黏膜活检病理结果分析

>60岁组结直肠癌、黏膜不典型增生发生率分别为60.8%、25.3%,高于<40岁、40~60岁组,慢性炎症发生率为8.9%,低于<40岁组;息肉腺瘤发生率为5.1%,低于<40岁、40~60岁组;40~60岁组与<40岁组相比慢性炎症发生率更低,结直肠癌发生率更高;结肠癌发生率低于直肠癌,结肠息肉腺瘤高于直肠,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 结直肠癌组织学分类比较

结直肠癌组织学分类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直肠癌中高分化腺癌占比为81.3%,结肠癌为84.6%,均明显高于本组中低分化腺癌与黏液腺癌占比,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1 不同年龄段结肠镜肠黏膜活检病理结果分析 [n(%)]

表2 结直肠癌组织学分类比较 [n(%)]

3 讨 论

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发生率较高,近年来随着人们不良饮食与生活行为逐渐暴露,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数量越来越多。该系统疾病有复杂症状,且特异性相对缺乏,症状相近,故而需采取科学有效的检查措施以辅助临床诊断,便于临床尽早治疗。当前应用较多的手段有实验室、内镜、影像学等检查方式,其中以消化内镜检查准确度最高且最为直观,可于直视下对病变大小、外形特征、部位及颜色等予以观察,若有必要还可内镜下取活检组织以开展病理检查。此外,消化性溃疡、早期癌性病变、消化道出血、增生、息肉及糜烂等亦可于镜下接受治疗,由此可见消化内镜优势突出。

本组结果表明患者年龄越大则结直肠癌发生率越高,黏膜不典型增生好发于老年人,息肉腺瘤、慢性炎症好发于中青年;直肠癌发生率高于结肠癌,组织学以高分化腺癌最为常见,确诊后患者均得以早期诊治。但临床实践表明部分患者接受结肠镜肠黏膜活检时无法获取病变组织或组织较少进而导致漏诊,因此一定要合理使用取材方法,取活检时需结合病变性质与形态多块及多个方向取材,每一块活检物均能制备成病理切片,且在制片期间避免混合于大标本,控制好脱水、浸蜡时间,连续切片,可将诊断阳性率提升[3]。本组活检术后部分大便隐血阳性或少量出血,自行消失或恢复,但临床还需高度关注。其发生原因可能为结肠镜肠黏膜活检时未准确把握取材范围与深度或未严格把握结肠镜活检禁忌症与适应症,因此今后因高度重视,以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

此外,慢性炎症中多数为非特异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在结肠黏膜及其下层局限,有溃疡、炎症表现,病变先对远端结肠及直肠产生累及后扩展至近端,黏膜表面有广基炎性肌肉,数量不一,炎症反复发作会致使肠管纤维化变窄、缩短等甚至有炎性包块产生,此时开展直肠镜下活检可尽早鉴别诊断炎性包块与早期癌肿,还有利于临床尽早科学治疗[4-5]。

综上所述,结肠镜肠黏膜活检临床价值较高,可有效诊断鉴别消化系统疾病。

[1]何新东.结肠镜肠黏膜活检的病理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4,(17):113-113.

[2]赵国刚,马亮亮,孙光斌,等.结肠镜在大肠癌早期筛查诊断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4,35(15):2418-2419.

[3]张国鹏,廖琪梅,焦 纯,等.虚拟结肠镜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157-161.

[4]陈小林,刘 俊,任宏宇,等.水交换结肠镜与注气式结肠镜检查的对比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5,32(10):659-662.

[5]戚睿飞,王永强,胡旭光,等.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肠肿瘤体会[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3):267-269.

R735.3

B

ISSN.2095-8242.2017.065.12697.02

本文编辑:吴玲丽

猜你喜欢

结肠镜息肉结肠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结直肠息肉应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的临床观察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
“泻剂结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