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疗对支气管哮喘血嗜酸性粒细胞影响的研究

2017-12-19徐光辉王学忠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5期
关键词:数目微粒酸性

徐光辉,张 露,王学忠

(阜宁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400)

治疗对支气管哮喘血嗜酸性粒细胞影响的研究

徐光辉,张 露,王学忠

(阜宁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400)

目的探究治疗对支气管哮喘血嗜酸性粒细胞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14年1月~2016年7月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2例,此部分为实验组;另34例健康对象来源于我院体验中心,此部分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采集外周静脉血,采取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上清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每100 μL)。实验组患者实施正规抗哮喘治疗,治疗满3个月后再次检测患者静脉血中的血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结果 实验组治疗前的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与对照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的数据与对照组数据之间差异不明显;哮喘组治疗前、后血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良好控制组患者的血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低于未控制组(P<0.05);哮喘治疗前后过敏组和非过敏组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微粒与ΔFEV1、ΔFEV1%、ΔEoscount、ΔACT呈线性相关。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治疗后血嗜酸性粒细微粒数目减少,对其动态监测有利于哮喘控制的评定

支气管;血嗜酸性粒细胞;治疗;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成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一般认为该病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患者经常伴有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出现,引起反复发作的气促、喘息、胸闷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2]。哮喘发生的机制比较复杂,涉及很多炎性反应的介质、化学因子、细胞因子及相关细胞成分。研究表明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EOS)被认为是导致支气管黏膜损伤和功能障碍的重要炎症细胞[3],因此现探究治疗对支气管哮喘血嗜酸性粒细胞影响,且为临床上控制以及治疗哮喘提供新的检测指标。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4年1月~2016年7月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2例,此为实验组;选取同期我院体验中心34例健康对象为对照组。对照组共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41.45±5.02)岁;实验组共52例,男37例,女28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39.85±5.14)岁。纳入标准:①患者自愿参加研究,签署同意书;②确诊为支气管哮喘;③经伦我院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明显的交流、沟通障碍;②患者具有肝脏疾病或者肾功能不健全等病症;③患者具有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免疫缺陷。

1.2 方法

①受试者均采集外周静脉血,同时实验组需完成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thmacontroltest,ACT)、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count)]、肺功能(FEV1、FEV1%)、皮肤过敏原测试等检查,在正规抗哮喘治疗3个月后抽取等量静脉血,并且再次复查以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变化率计算方法为:变化率=(治疗前值-治疗后值)/治疗前值×100%。另外对患者实施皮肤过敏原测试,测试患者有无过敏史或者检测结果是否阳性,将实验组分为过敏组、非过敏组2个亚组;按照哮喘控制的水平标准[4],又可将实验组分为良好控制组、未控制组进行分析。

②两组患者的标本的采集、处理[5],两组患者均采集3 mL的外周静脉血,需在2 h之内处理,放入冰盒。标本处理方法为:2500×g离心15分钟,取处理后标本上部清液以-70℃冻存。另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标本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保存相关数据。

1.3 观察指标

比较实验血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表示,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嗜酸性粒细胞微粒的数目治疗前后比较

实验组治疗前的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为(136.41±150.17)/100 μL,治疗后的数目为(50.42±33.28)/100 μL,对照组的数目为(33.74±21.28)/100 μL。实验组治疗前的数据与对照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两组间差异不明显;哮喘组治疗前、后血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均高于对照组(P<0.05)。

2.2 实验组治疗前后血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比较

治疗后未控制组血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显著高于良好控制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比较(±s,μL)

表1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比较(±s,μL)

n 治疗前 治疗后4 1 1 1 8.0 5±1 1 0.3 2 3 9.6 7±1 9.3 5 1 1 1 5 4.8 2±1 8 1.2 0 6 3.2 4±3 9.7 6-1.0 3 6 2.2 6 4-0.2 1 8 0.0 3 1

2.3 实验组中过敏组和非过敏组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比较

哮喘治疗前后过敏组和非过敏组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见表2。

表2 过敏组、非过敏组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比较(±s,μL)

表2 过敏组、非过敏组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比较(±s,μL)

?

2.4 哮喘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数据

分析治疗前后微粒的数目变化与F E V 1、FEV1%、ΔEoscount、ACT评分的相关性,发现微粒与其呈线性相关。见表3。

表3 哮喘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数据

3 讨 论

哮喘的发病机制目前还尚未明确,大部分认为其与遗传因素、黏膜免疫、神经调节、炎性细胞和炎症介质、神经信号转导机制和气道重构及其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6-7]。EOS是气道慢性炎症的关键性细胞,它在气道慢性结构的改变中有主导作用,与气道上皮细胞损伤、气道高反应密切相关。

此次研究,实验组治疗前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实验组在接受治疗之后,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相对减少。实验结果与相关学者研究相似[8-9]。原因可能是在哮喘发作情况下,气道里存在着大量嗜EOS的浸润,参与哮喘的发病,在变应原的刺激下,支气管黏膜、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可检测到大量EOS[10],治疗后哮喘发作的次数减少,从而减少了变应原的刺激,进而使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减少。数据显示,哮喘治疗前后过敏组和非过敏组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样本量较小所致,因此后续还须更大样本量的研究。

治疗后良好控制组患者的血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低于未控制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微粒可作为治疗哮喘的一种指标。目前临床上对于哮喘的治疗方式主要以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作为基础的分级治疗为主,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Th2细胞的活化,降低IL-5等炎症介质的表达,从而实现嗜酸性粒细胞活化的减少[11],以此达到控制气道炎症的目的,因此良好控制组患者的血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较低。在本次研究中,嗜酸性粒细胞微粒和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两者之间呈正相关,说明微粒有可能参与哮喘疾病的进程,这对哮喘的治疗可能起到指示作用。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治疗后血嗜酸性粒细微粒数目减少,对其动态监测有助于哮喘控制的评估。

[1]吴月仙,邵金莲,蔡绍曦,等.哮喘慢性持续期肺功能与生存质量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9):3510-3512.

[2]张映芬,郝元涛,冯丽芬,等.哮喘儿童对其主要照顾者及家庭的影响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9):850-853.

[3]张 艺 ,胡 克,徐旭燕.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和IL-4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内科杂志,2012,29(3):193-195.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5):331-336.

[5]Marques F K,Campos F M,Filho O A,et al. Circulating microparticles in severe preeclampsia[J].Clin Chim Acta,2012,414: 253 258.

[6]冯湘平,赵 辉,陆 强,等.支气管哮喘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13,33(15):1170-1173.

[7]李中燕.气道上皮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485-3487.

[8]俞 斌.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及白细胞介素4水平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3,22(10):57-58.

[9]蒋 鲜,曹富丽,但小苹,等.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循环中嗜酸性粒细胞微粒的变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7):753-756.

[10]林 端,刘接威.血清IgE和血嗜酸性粒细胞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9):54-55.

[11]时国朝,万欢英.支气管哮喘的免疫发病机制-从Th1/Th2细胞失衡到Th2/Treg细胞失衡[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1,06(2):92-95.

R562

B

ISSN.2095-8242.2017.065.12693.03

徐光辉(1978-),男,江苏省阜宁县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

本文编辑:吴玲丽

猜你喜欢

数目微粒酸性
移火柴
论证NO3-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
循环凋亡微粒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作用
FePt纳米微粒有序化温度的影响因素
柠檬是酸性食物吗
致今天的你,致年轻的你
嗜酸性脂膜炎1例与相关文献浅析
《哲对宁诺尔》方剂数目统计研究
牧场里的马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