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责任制小组护理模式在胸外科病房的应用效果

2017-12-19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5期
关键词:差错率责任制医患

李 伟

(南京胸科医院五病区,江苏 南京 210000)

责任制小组护理模式在胸外科病房的应用效果

李 伟

(南京胸科医院五病区,江苏 南京 210000)

目的考察责任制小组护理在胸外科病房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胸外科病房收治的手术患者作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患者分别施行围术期的常规护理和责任制小组模式的护理。记录并比较2组的护理质量(护理差错率)、医患纠纷发生率,采用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护理记录)、病房护理及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等方面的护理差错率分别是10.44%和1.44%,20.11%和4.67%,13.67%和2.44%,12.44%和1.44%,如上指标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医患纠纷发生率分别是8.33%和0,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9,P<0.05;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分别是85.42%和97.92%,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30,P<0.05。结论 在胸外科病房应用责任制小组护理模式,护理差错率更低,能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提高病房的整体护理质量。

胸外科;责任制小组;护理;临床效果

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关乎患者治疗的效果甚至预后。探讨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现已成为临床护理方面的热点课题。责任制小组护理模式以每一个体的患者为护理服务对象,向其提供有针对性、个体化的全程优质护理服务[1-2]。笔者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胸外科病房收治的手术患者作96例为研究对象。旨在考察责任制小组护理在胸外科病房应用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胸外科病房收治的手术患者作96例为研究对象。女性57例,男性39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5.20±9.50)岁。疾病类型:食管疾病14例,肺部疾病33例,纵隔疾病7例,胸部疾病42例。将全部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的基本临床资料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分别施行常规护理和责任制小组护理。

1.2.1 常规护理

①病房环境:保证病房合理的温度、湿度通,空气新鲜和流通。②体位护理:协助卧床患者定时翻身;采取适当的睡姿或坐姿。③对症处置和护理:监测围术期生命体征,保障患者呼吸畅通;必要的吸氧、排痰治疗,雾化吸入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药物和相应的护理,满足手术条件;围术期预防性合理应用抗生素;术后监测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情况,观察和积极处理合并症;常规术后行胸腔闭式引流并给予相应的专业性护理。④对患者的健康和饮食指导及相应护理:禁烟;保暖,避免引起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合理饮食,忌刺激性食物;有痰的患者尽量喝温热白开水以利于化痰、自主清理呼吸道;培训患者进行有效呼吸、腹式呼吸、有效咳痰等训练。

1.2.2 责任制小组护理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专门成立责任制护理小组。结合科室本身轮转值班制度中的人员安排,共纳入3名主管护士、6名责任护士成为本研究中的责任制护理小组的组员;其中每1名主管护士和2名责任护士组成1个小组,则共有3个责任制小组。每一组成员的组合,均考虑到了每一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和工作能力,做到“新老护理人员的搭配”;主管护士在小组工作中做到合理分配任务、并发挥其监督及引导作用。这3个责任制小组共承担本病区内12间病房、共计48张床位的护理工作;各组员分工明确、职责确定,共同完成其责任病房内针对每一患者的全程化护理工作。责任制护理小组的护理工作要点:①了解每一床位上患者的基本信息、基本病情及治疗情况(基本用药、手术)。根据每一患者的具体病情确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并逐项执行,记录在案。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给管床医生以便采取处置措施。②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动态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给予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③与患者家属/陪护特人员做有效的沟通,培训其护理患者的基本要点和注意事项(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协助患者在床上活动或下床做适量的活动,做好患者口腔、呼吸道的清洁护理,协助患者正确的排痰;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给医护人员;经常与患者交流以协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

1.2.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记录并比较2组的护理质量(护理差错率)、医患纠纷发生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本科室自行设计并已经实践应用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由每一患者在住院初(病情稳定)、出院前各评估1次,采用不记名方式;评估结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100%*(满意+基本满意)的例数/病例数。

1.3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软件SPSS 17.0处理和分析数据。计量数据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的护理差错率比较

两组在不同的护理工作出现的护理差错率也不同,见表1。在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护理记录)、病房护理及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方面,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的护理差错率比较 [n(%)]

2.2 两组的医患纠纷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的医患纠纷发生率为4(8.33%),试验组为0,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9,P=0.003,<0.05。

2.3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在96例住院患者中发放调查问卷,回收96份,均为完整的有效问卷,回收率100%。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 讨 论

常规护理采取的是同一化的、按照护理标准操作规范施行的、针对全部病床的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常规的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同时要管理很多病床上的患者。责任制护理模式下护理的工作,将护理人员按照工作年限、专业能力等进行分组组合,每一责任制护理小组负责有限数量的病床上的患者。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的护理,实质体现的是"责任到各组,具体到各人"的护理内容[3-4]。

在本研究中,分别对胸外科病房手术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和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的护理,结果发现,试验组在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护理记录)、病房护理及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等方面出现的护理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责任制护理小组护理模式下护理工作的质量好于常规护理。笔者分析,施行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大大减小了责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使其对护理工作做到了更细致,故合格率更高、而护理差错率更低。

在本研究中,比较不同护理模式下的医患纠纷发生率结果发现,施行责任制护理小组的试验组中未发生一起医患纠纷,而同期在经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其医患纠纷发生率为8.33%,统计学结果显示两组如上指标比较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施行责任制护理可更好的避免发生医患纠纷。笔者分析,责任制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可以对每一患者进行更具体化、有针对性,个体化和全程(整体)的护理服务,能同时关注到患者的身、心健康,所以对患者的护理服务比较到位和全面,大大降低了发生医患纠纷的可能性。

本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分别是85.42%和97.92%,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责任制护理模式下患者对护理工作更满意。笔者分析,在责任制小组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均对其护理工作内容、岗位职责有清晰的认识,主管护士对其考核和工作结果的评估也能落实到具体细化的工作任务,做到责权分明、团队协作,故更利于在规范护理工作的同时,还能激发各级别护士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其护理工作的质量,因而获得了更高的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胸外科病房推广应用责任制小组护理模式,护理差错率更低,能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提高病房的整体护理质量。

[1]邱红丽.责任制小组护理在胸外科优质护理规范病区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5,7(5):433-434.

[2]王菊子.责任制分组护理在胸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优势[J].实用医技杂志,2014,24(12):1359-1360.

[3]黄红燕,应燕萍,罗玉华,等.心胸外科护士分层培训对促进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06-107.

[4]陆秀娟,沈咏芳.层级管理在心胸外科责任制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旬刊,2016,15(10):185-186.

R472.3

B

ISSN.2095-8242.2017.065.12766.03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差错率责任制医患
党建责任制要算好“两本账”——优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顺利“首考”
吉林市粮食局 推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作用观察
没考100分就是有知识没掌握?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杜润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幕后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