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随笔助力真写作

2017-12-18欧阳易路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11期
关键词:自由

摘要:随笔作为一种自由灵活的创作形式,内容没有局限,文体不受束缚,字数不受限制。学生可以兴起而作,兴尽而收,这样的写作才能记真事,见真情,展示真我所思。“以我手写我心”的作文才能烙上个人的色彩,才有个性的闪光,才是真写作。

关键词:随笔;自由;真写作

语文学习过程中,提到作文学生常常头疼不已,因为命题作文在写作时间、审题立意、行文构思等方面有诸多的限制。为了在考试中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分数,学生常常竭力揣摩命题者意图,迎合阅卷者喜好,安全选材大行其道,假话空话屡见不鲜。学生自己写的东西连自己都打动不了,又如何能打动别人呢?

引导学生不怕写作,敢于写作,爱上写作,不仅是“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也是“为人生”的要求。随笔作为一种灵活自由的写作形式,可以放开学生手脚,助力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对此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鼓励,导向自由

中学阶段的学生有对生活的体察和感悟,有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他们的内心是丰富多彩的。随笔作为一块可以自由耕耘的园地,正是学生所需要的。在这里,学生可以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想随手记下;在这里,学生可以不用取悦任何人,只是充分地展示自我;在这里,学生甚至会触及到一些敏感的话题,会写到一些私密的事情,会说一些体己的话。比如,在随笔中就有人寫过一场令她怦然心动的邂逅,写得细腻动情;有人写过他自觉不堪的家事,写得缠绵悱恻;有人抨击现行的教育弊端,写得有理有据。在笔者看来,这些既是学生真性情的抒发,也是一种试探,试探教师在随笔里给他们的自由度,试探教师对他们写作的包容度。碰到这些题材的随笔,教师如若立即批评或急于辩解,学生便也会就此收手,随笔旋即会变成考场中应急的“官样文章”,失去其存在的价值。笔者认为,随笔中只要学生在真心负责地表达,教师就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给予尊重和包容,这样学生才会在随笔中畅所欲言,才会异彩纷呈。只有思想自由了,才会有个性,才能有创新。放手让学生去写,教师会发现学生所写的文字并不都是千人一面;我们的学生也并不是思想简单。你给他们自由,他们会还你惊喜。

二、以点带面,拓宽视野

随笔的交流要以个性的视角去拓展视角的广度,用独特的思考去启迪思维的深入及多元。随笔不是限题限时的写作,它给了学生更广阔的选材领域、更充裕的思考和表达的时间,因而常常会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佳作出现。教师要在学生的随笔中找到一个可挖掘的点,让学生比较阅读,从而发挥其启迪作用。这个点可以是一个共同话题。比如,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会思考他们的成长,随笔中有的学生历数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有的学生借墙上身高的刻度来写自己的成长;有的学生借自己“话语权”的日渐被重视来写自己的成长;有的学生借生活中的一次次“面壁反思”写自己的成长。多角度的选材会给学生以多元的启迪,开拓他们选材的范围。这个点也可以是同一选材的不同视角。比如笔者在随笔批阅中看到了两棵树的相遇。一棵是春繁秋衰的树,这棵树枝叶繁茂时尽情欢乐,落叶飘零时也不凄凉感伤,学生从中悟出了深刻的人生哲学:欢乐也罢,悲伤也罢,都是生活的馈赠,都应坦然面对。另一棵树在春天绽放,在秋天结果,在冬日依然舒展枝条,勾画着来年的模样,它毫不含糊,燃烧着心让生命日日绽放,认真地活成一棵树的模样。这两棵树跳出了命题作文中提树必定赞其坚强的狭小视野,激起了其他学生的创作热情。当我问其他同学的心中有没有属于自己的一颗树的时候,更多的有个性、有特点的树出现了,学生发现,只要认真去找,仔细去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生之树。

三、集思广益,理性为文

随笔写作常常是心中情思的汩汩流淌,有的学生能将心中所想准确鲜明地表达,有的学生却因为想说的太多,急于和盘托出,而显得纷乱无章。该选择怎样的切入角度,该采用何种写作顺序,该如何恰当地议论抒情达到最好的表达效果是学生应该理性思考和踏实践行的。让学生对别人写作的随笔作出评价,以旁观者的视角去寻找亮点、发现不足、提出建议,从而打磨他们的眼光,启迪他们的思考。随笔交流便是要提供一些例子,让学生看好处,学门道;看不足,找出路。在集思广益的交流中,找到理性为文,提升素养的法门。

一味强调应试的作文教学只会强化学生对写作的误解,加大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守住随笔这一桃源,引导学生在随笔和交流中进行自我教育和实践,这样的写作才是真写作,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是真正的“为人生”的作文教学。

作者简介:欧阳易路(1980—),女,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由
康德《论教育学》自由与规训的关系解读
哈克贝里·费恩:美国价值观的“小代表”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