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2017-12-16王晓燕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巡警洋人妇女

王晓燕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第7组中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本组教材通过阅读“成长故事”,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课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先写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接着写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然后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以说,“中华不振”是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源点,它贯穿于故事始终。教学时,可以紧扣“中华不振”这一主线,引导学生读书品味,了解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学生刚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学生能抓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展开想象、对比句子、情感渲染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阅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

(一)激情导入

(二)齐读课题

(三)通读全文,整体感悟。

(四)总结板书:中华不振

二、精读课文

(一)出示自学提示(课件)

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中华不振”?

(二)检查自学

1.品读词句,初步感受中华不振。(学生找到哪里,老师相机处理到哪里)

●抓住“打破沙锅问到底”体会周恩来对此事的关注,读出语气来就可以。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从他们不同的表现说出自己的体会即可。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分析人物,体会情感,能说到什么程度就理解到什么程度,不必有过难的要求。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抓住反问句,体会表达效果。

2.整合内容,进一步感受中华不振

正是因为(中华不振)所以洋人(得意洋洋)

正是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巡警(耀武扬威)

正是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妇女(衣衫褴褛)

正是因为(中华不振)所以群众(敢怒不敢言)

3.合作朗读,升华学生情感,深入感受中华不振。

师:也许这位亲人是妇女白发苍苍的母亲,她心如刀绞——她原指望——

也许这位亲人是妇女相依为命的丈夫,她心都碎了——她原指望——

也许这位亲人是妇女活泼可爱的孩子,她悲痛欲绝——她原指望——

學生: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三、总结全文

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周恩来这样的有志之士,才有了今天和平、强大、繁荣的新中国,周恩来12岁那年的沉思,决定了周恩来一生的道路!“为中华之崛起”是他一生信守的诺言,也是他一生奋斗的目标,同学们,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也想想为什么而读书吧!

四、布置作业(网络查阅有关周总理的小故事)

猜你喜欢

巡警洋人妇女
猫客
大臣们昏招迭出
漂亮的还击
当代妇女的工作
被识破的装扮
唯恐太迟
直面“洋人”、“洋事”
妇女的脚变大了
妇女应注意“自行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