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性制约因素与改进对策

2017-12-16郭雨薇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制约有效性历史

郭雨薇

【摘要】历史与社会课程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爱生命、保护自然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感、历史感,可见该门课程对初中生的学习与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目前该门课程的教学成果普遍不够理想。鉴于此,本文对当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號】2095-3089(2017)14-0135-02

历史与社会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其主要意义在于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质量显得尤其重要。然而在近几年,我们逐渐发现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本文将对该现状进行剖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一、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性制约因素

制约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较为复杂,但其中较为突出的几点不外乎:1)学生学习兴趣偏低。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有着很强的启发性,激发学生对历史与社会问题的探索兴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目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普遍不高;2)师生互动不足。当前,历史与社会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普遍较为刻板,“老师讲,学生听”的情形普遍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进而制约了课堂效率;3)课堂氛围沉闷。目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以知识点讲解与记忆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氛围沉闷,进而制约了学生们反思历史和现实及讨论相应问题的积极性;4)评价方式死板。历史与社会是一门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人文学科,其教学意义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公民意识,引发其对历史与社会现状的思考与探索,同时提升其人文素养,而目前许多教师仅仅以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对该门学科的学习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评价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更削弱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进而严重制约了教学成效。

二、历史与社会教学改进对策

1.唤醒学生参与意识

著名学者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感受到无限乐趣,才能激发其他们的探索欲,调动其他们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历史与社会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及全世界丰富多彩的文明,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惊才艳艳的人物,有沧桑变幻的朝代更迭等,可见,历史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探索欲。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置课程,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设计个性化活动,让学生投入到历史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例如,将某一历史人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并在课堂中让学生讲述,其他学生补充完善,将一个历史人物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来,最后教师在进行针对性补充、总结。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收集信息,还能加深学生对该人物的印象。让学生作为了课堂的主体,教师辅助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效果显著。

2.转变教师课堂角色

教师在教授历史与社会课程的过程,不仅需要将相关知识讲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这一段历史或者人物,还学要引导学生搜集信息,并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学会对其进行甄别和分析。对于学生收集到的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师要与学生一同学习探索,将自己当成学生,学生当成教师,进行讨论、交流和学习。这样一个角色的转变,一方面改变了教师独占课堂主导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在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的同时,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收集资料、分析总结信息的能力,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中都是教师在讲述知识,一堂课下来,很容易枯燥乏味,让学生失去探求的兴趣。对此,教师一定要转变思路,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避免长时间不停讲授,要做到有效倾听,主动提问,倾听学生的思路和观点,抓取学生遇到的问题,并积极应对,帮助学生解疑答惑,解决问题。当学生的思路和观点时正确的时候,要及时给以肯定;如果观念或者答案有偏差时,要委婉的纠正补充,并给予鼓励。此外,教师还要设计适应学生思维方式的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倾听,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听课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4.优化课程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更多时以考试分数为依据,这样容易一竿子打死。因此,教师在教授历史与社会这一学科中,不能仅靠成绩,要综合评价学生。比如可是采用课堂评价和课外评价两方面。首先,课堂评价中要综合参考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评价尽可能全面、多样。例如,某一学生在考试中成绩并不理想,教师可以参考其在课堂或课外的表现给予鼓励,对其进行一个纵向的比较,让其看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树立信心,从而在今后的学生中稳步进步。学生的课堂评价,教师除了关注学生掌握的课堂知识外,还要注意学生学习热情,参与度,以及独特的个人观念等。课外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度、准确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进退程度,给予肯定和鼓励。其次,教师还可以多与学生进行课下交流、谈心,在交流、谈心过程中,表达自己对学生的肯定以及期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要拘泥于形式,要充分了解学生个性,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总结

结合实际情况,认为唤醒学生参与意识、主动转变教师角色、活跃课堂氛围和优化评价方式是目前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亟待采用的改进策略。而作为历史与社会教师,我们有义务经常反思课堂效率制约因素,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庆.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效率[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23):167-168.

[2]童丹霞.新课改背景下关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8):94.

猜你喜欢

制约有效性历史
制约民航空中进近交通管制工作的因素及应用措施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制约和促进因素
武陵山区民族村寨民生体育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新形势下新闻舆论监督相关问题浅析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