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 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017-12-14

兽医导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舌尖上的安全兽药农产品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 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张梦飞/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质量追溯处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的放心”,对今后一个时期的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之责。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向好,监管成效显著

“产出来”:推进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生产,实现生产源头可控制。

“管出来”:推进专项整治和社会共治,建立安全监管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努力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1.标准先行品牌增效。(1)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7537项、农业行业标准5000余项,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实现有标可依;(2)开展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创建“三园两场”1.8万多个,“菜篮子”大县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基本实现按标生产;(3)稳步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三品一标”生产总数达11.7万个。

2.专项整治严打重惩。(1)开展禁限用农药、“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等专项整治行动,一大批违法犯罪分子被依法逮捕判刑和重罚,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8.3亿元;(2)三聚氰胺连续八年监测全部合格,“瘦肉精”监测合格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地下生产经营链条基本打掉,高毒农药和禁用兽药问题基本解决,区域性、行业性问题得到有效遏制;(3)近5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 989万人次,检查生产企业1 370万家次,查处问题23.8万起,清理关闭生猪屠宰场1 107个。

3.健全体系强化能力。(1)监管体系从零起步。截至目前,全国所有省(区、市)、88%的地市、75%的县(区、市)、97%的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落实监管人员11.7万人;大力推行农业综合执法,执法监管已从季节性、运动式专项打击转变为常态化、专业化日常监管。(2)监管能力由弱渐强。国家投资130亿元,建设了部、省、地、县质检机构2 776个,检测人员达3.5万人,基本实现了部、省、地、县全覆盖,检测能力迅速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进程加快,实施兽药二维码制度和农药质量追溯试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于2017年6月30日正式上线试运行。

4.创新方式落实责任。(1)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活动。首批107个创建试点县(市)去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9.3%,群众满意度达到90%,比创建前分别提高2和20个百分点,2017年215个县市创建试点工作;(2)强化属地管理,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列入对地方农业部门的绩效考核内容,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对失职渎职行为依法依纪追究责任;(3)严格落实生产经营者的第一责任,要求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依法落实相关质量安全保障措施,加强对农户的培训,杜绝使用不合格农业投入品。

5.加强配合完善机制。(1)准出准入机制: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衔接机制,试点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2)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实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范围涵盖全国31个省(区、市)155个大中城市110种农产品,监测农兽药残留和非法添加物参数94项,基本覆盖主要农产品产销区、老百姓日常消费的大宗农产品和主要风险指标;(3)风险评估机制:组织开展农兽药残留、收贮运、产地环境等专项风险评估、风险防控措施;(4)应急机制: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快速反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5)激励与惩戒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动有力,取得明显进展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进展

1.从顶层设计看。农业部印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追溯管理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2.从平台建设上看。由国家层面规划建设,2014年提出国家追溯平台建设任务,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立项,2016年5月正式开始开工建设。目前已建成国家追溯平台及其配套的指挥中心,开发了移动专用APP,开通了监管追溯门户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号。

3.从制度配套上看。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其下包括国家追溯平台主体注册管理办法、国家追溯平台追溯业务操作规范、国家追溯平台监管、监测、执法业务操作规范、国家追溯平台标识使用管理办法、国家追溯平台信息人员管理办法。

4.从标准支撑上看。研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标识格式与编码规则》等7项基础标准,统一构建形成覆盖基础数据、应用支撑、数据交换、网络安全、业务应用等内容的追溯标准体系。

5.从试点推动上看。在四川、山东、广东等地优先开展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的试运行工作。

(二)当前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法律强制性要求。

2.市场准入机制未建立。

3.重复性建设严重,业务应用条块化、信息资源碎片化,形成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业务难以实现协调作用。

4.专项扶持政策缺少,投入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1.在推进思路上。(1)整合共享。主要是整合现有追溯资源,统一布局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互联互通工作;(2)推进试点。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试点区域主导品种入手,在“三品一标”认证等级主体率先突破,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2.在建设目标上。到2018年,基本建立可稳定运行的全国统一的国家追溯平台、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选择苹果、茶叶、猪肉、生鲜乳等几类农产品统一开展追溯试点,追捕扩大追溯范围;到2020年,力争“十三五”末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有条件的“菜篮子”产品及“三品一标”规模生产主体率先实现可追溯,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3.在推动措施上。(1)加快法规制度建设;(2)构建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3)升级完善国家追溯平台,努力建设成高度共享共用的综合监管平台;(4)深入推进追溯推广应用;(5)探索建立部门联动机制。

三、突出兽药及兽药残留监管,保障动物源食品安全

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强化兽药管理,规范兽药使用技巧

1.持续推进“兽用抗菌药物综合治理”五年行动计划,强化兽药及兽药使用监管。

2.进一步强化安全用药指导服务,有效控制残留超标,消除风险隐患。

3.开展兽用抗菌药物减量化示范创建,建立一批安全、规范、减量兽药使用模式。

4.开展安全用药大培训,在全国290万家各类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落实好休药期制度。

(二)强化标准应用,提升标准化水平、

1. 每年新制定兽药残留限量标准100项,到2025年兽药残留标准达到2 200项,实现与国际标准相衔接。

2.强化标准推广应用,扩大菜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场生产规模,稳步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力争“十三五”期间“三品一标”获证产品数量年增幅6%。

(三)完善问题发现机制,严惩重处违法违规行为

1.加大食用农产品抽检监测力度,全面排查兽药残留风险隐患,制定食用农产品风险项目清单并实施动态管理,将兽药残留超标纳入食品安全监管重点。

2.创新问题发现机制,建立健全暗访检查和投诉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3.对于发现的问题,深入追查源头,严厉打击兽药中非法添加、违规用药和用药不规范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强化准入准出,提升产品追溯能力

1.强化全链条控制,实现全程监管无缝对接。加强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协调配合,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信息卡制度,倒逼生产经营主体责任。

2.推进智慧监管,强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建设应用,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追溯体系。

(五)建立诚信档案制度,加强质量安全宣传引导

1.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县年底率先建立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

2.制定农资领域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

猜你喜欢

舌尖上的安全兽药农产品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为亿万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中兽药在家禽养殖中的作用与应用
兽药
农产品争奇斗艳
兽药GSP认证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