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羽毛球男单“林李大战”决胜局技术间歇后技战术研究

2017-12-13戴小涛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杀球李宗伟间歇

戴小涛

(惠州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羽毛球男单“林李大战”决胜局技术间歇后技战术研究

戴小涛

(惠州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林丹和李宗伟近四年世界大赛决胜局技术间歇后阶段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技术间歇后阶段,两人发球均以反手发短球为主;关键时刻仍以杀球为主要得分手段,李宗伟的得分技术略比林丹丰富;林丹挑球、搓球及吊球失误居多,李宗伟则在挑球、吊球与杀球中出现比较多的失误;此外,林丹的连续得分能力更好,两人得分的多拍回合阶段保持在基础阶段(4-7拍)和相持阶段(8-14拍)。

决胜局;技术间歇后;得分技术;连续得分能力

通过录像回顾林丹与李宗伟2012年来的3场经典对决,发现近年“林李大战”的胜负均在第三局产生,且第三局的前半段比分差距仍不悬殊,故本文试图从两人决胜局技术间歇后阶段的多拍分析及技战术应用的得失分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深入了解林丹和李宗伟在这一阶段的技、战术特点,为我国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在技术和理论上提供数据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林丹和李宗伟2012年伦敦奥运会决赛、2013年广州世锦赛决赛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半决赛决胜局的技术间歇后阶段。一局比赛中,谁先得11分即进入1分钟的技术间歇,决胜局的技术间歇运动员需交换场地。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高校图书馆联盟等数据库,归纳和整理关于林丹和李宗伟技、战术特点的相关文献,了解当前羽毛球顶尖男子单打技、战术的发展现状。

1.2.2 录像观察法

观看林丹和李宗伟2012年伦敦奥运会决赛、2013年广州世锦赛决赛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半决赛决胜局的技术间歇后阶段比赛录像,收集和整理两人在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特征。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运用百分位数法对决胜局技术间歇后阶段得分拍数展开研究。

1.2.4 比较分析法

将林丹和李宗伟3场比赛决胜局技术间歇后阶段的技、战术数据进行比较,找出两位选手的优、劣势,且用直观的数据反映出两位顶尖高手在决胜局技术间歇后阶段的技、战术风格。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三场比赛概述

众所周知,李宗伟至今未染指羽毛球世界大赛单打的冠军,且多次受阻于林丹拍下。因此,林丹和李宗伟的决赛令人期待,比赛过程也是精彩绝伦,焦灼的比分,特长技术的出色发挥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统计的两位运动员近年的三场比赛中,林丹取得两场胜利,分别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3年广州世锦赛。这两场比赛中均为李宗伟取得第一局胜利,林丹在第二局扳回,进入决胜局的较量后取得胜利。李宗伟在去年里约奥运会半决赛中战胜林丹,闯进决赛。这场比赛由林丹先胜一局,李宗伟扳回第二局,最终在决胜局中取胜。因而三场比赛可以认为谁先赢第一局,谁就有可能输掉比赛;另外,与运动员比赛当天的竞技状态和体能分配情况密不可分。本研究仅从技、战术出发,暂且不论体能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两人每场比赛的总得分均在50~59分之间,胜分在6分左右。通过对林丹和李宗伟三场比赛每局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且t=0.269,小于显著性水平为0.05的临界值,故不能拒绝均值相等的假设的结果,因此可以认为两人每局得均值无显著性差异;然后看均值相等时t检验的结果,P=0.421gt;0.05,大于显著性水平,也就是说,两人每局得分的平均值统计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为本文的研究带来极大便利。

2.2 决胜局技术间歇后阶段得分概述

通过录像观察发现,三场比赛决胜局技术间歇时的比分为11:9、11:10、11:10,比分差距不大,均是林丹率先得到11分进入技术间歇。林丹和李宗伟在这一阶段内的得分为29:29,总得分相等,足以说明两人在最后阶段比赛之精彩。进入技术间歇后得分的独立样本t检验p值为0.224,大于显著性水平,故可以认为,两人在决胜局技术间歇后仍处于同一起跑线,技术间歇后阶段的比赛对结果具有直接关系,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之所在。

2.3 林丹和李宗伟发球技术

发球是比赛开始的关键,好的发球将为得分创造机会。[1]吴强认为发球属于自我决定的运动技能,发球选手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发球,而一个高质量的发球可以牵制对手的节奏,争取主动,打乱对手的技、战术,引起对方产生失误,从而获得主动得分的机会。[2]本文统计的林丹和李宗伟的三场比赛中,选择了反手短球和高球两种发球技术。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林丹和李宗伟在技术间歇后阶段从发球开始斗智斗勇。在技术间歇后的比赛中,两人大多数发球选用发反手短球,林丹23次发反手短球,李宗伟24次发反手短球,说明两人都习惯于发球后抢功,夺占先机。另外,三场比赛决胜局技术间歇后阶段,林丹和李宗伟偶尔也会发反手高球,林丹发反手高球的次数要多于李宗伟。这一方面与林丹的技术特点有关,林丹的防守较好,鱼跃救球就是其防守好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林丹在比赛中特别机警,偶尔使用高球也是偷袭对方的上好战术。

表1 林丹和李宗伟在技术间歇后阶段发球技术统计

2.4 林丹和李宗伟主动得分技术

羽毛球比赛中每一拍都包含着相关技术手法,本文通过对决胜局技术间歇后阶段主动得分技术手法的统计,总结归纳出林丹和李宗伟主动得分的技术特点。主动得分包括制胜球和对方受迫性失误。本文界定为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中通过主动进攻,造成对方无法触及来球或被动回球失误,在积极主动情况下赢得的分数。[3]羽毛球比赛是运动员全方位素质的较量,是综合实力的抗衡。[4]获得主动得分的次数多,掌控比赛节奏好的运动员更有机会赢得比赛。综合制胜球和对方受迫性失误,得到各运动员主动得分总数,林丹主动得分14次,李宗伟主动得分10次,林丹主动得分能力强,比李宗伟多得4分。林丹仅在杀球、推扑、搓球、高远球和放网中有得分,李宗伟分别运用杀球、劈杀、推扑、抽挡、吊球和放网主动得分,各技术具体得分如表2所示。

表2 林丹和李宗伟主动得分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在决胜局技术间歇后阶段,林丹杀球得分次数多于李宗伟,杀球得分也是两人得分最多的技术。这表明,杀球仍是两人得分的重要方式。林丹和李宗伟在推扑和放网中得分相同,说明两人在比赛中抓推扑的能力较强,网前得分能力较为接近。高远球是最普通的一项技术,林丹在这一阶段中2次得分,均由于李宗伟判断失误而得到。搓球技术具有一定的威胁,林丹运用该技术2次得分,其中有1次滚网球,属于运气球,笔者认为其也属于主动得分。这类球一方面可能是对手放网质量一般,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得分方手法细腻。林丹在吊球、抽挡、劈杀方面没有得分,李宗伟在搓球和高球中没有得分,说明关键时刻,选手习惯选择运用自身的特长技术来制约对手,从而赢得主动。本研究中得出的结果与张铁军等对焦灼态势下16分后阶段林丹与李宗伟近年比赛技、战术特征比较分析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张铁军等认为,“林丹主动得分更加全面”。[3]本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李宗伟主动得分手段略比林丹丰富。

2.5 林丹和李宗伟主动失分情况分析

一般来说,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主动失分是为了打出更高质量的球,包括落点的精准,击球时机的把握或场馆风向的影响等都是导致主动失分的原因。运动员若不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过多的主动失分必然导致比赛的失利。统计得出,林丹主动失误达到18分,李宗伟主动失误13分,李宗伟的失误比林丹少5分。林丹获胜的两场比赛中,两人失误的次数差异不大,但李宗伟获胜的里约奥运会中比林丹少失误5次。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林丹主要在搓球、放网、挑球、吊球及杀球方面存在失误;在里约奥运会中出现一次发球违例。而李宗伟则在搓球、放网、挑球、抽挡、高远球、吊球及杀球方面失误较多。比较两人主动失误发现,林丹和李宗伟在进攻失误上较少,林丹仅在进攻中失误1次,李宗伟也只有3次,而在防守中分别主动给对手送分16次、10次。这也表明两人在进攻端都具有极强的火力,虽具有较好的防守能力,但面临对方的进攻时仍会出现较多失误。

据统计,林丹在挑球中失误次数较多,达到6次。挑球是一项最基础的技术,相对其他技术来说威胁较小。通过录像分析,林丹6次挑球失误中有2次在手法上带有假动作,希望通过欺骗对手得分;另外2次失误是为了追求落点,挑到对方底线附近,也可能受到场地风向的影响,最终挑球出界;还有2次是由于李宗伟放网质量较高,使林丹处于极其被动状态,导致挑球下网。李宗伟挑球失误3次,也是李宗伟失误最多的一项技术。3次都是希望挑到对方后场区,延长对方的跑动距离,最后挑球出界。林丹在搓球技术上使用较多,其中有1次反手搓球下网,3次正手搓球下网;而李宗伟搓球仅有1次失误,这也再次证明李宗伟网前技术更加细腻,手法灵活,变化多。[5]林丹的搓球失误中主要源于李宗伟本身网前技术好,搓球质量高,使得林丹在往前处于被动状态,最终失误。林丹和李宗伟在吊球上失误次数均较多,各达到了4次和3次。按理说,吊球时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准备,失误次数应该较少。但由于是高手之间的对决,不仅是技术高超的展现,还穿插着个人战术。两人在吊球时动作极为隐蔽,吊球的落点以及最后究竟是回吊球还是杀球,都让对手捉摸不透,希望通过假动作迷惑对手。但也说明两人在决胜局技术间歇后阶段身体极度疲劳状态下,对吊球质量的提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李宗伟在杀球中也出现了较多失误,而林丹仅有1次,说明在比赛的关键阶段,林丹对杀球控制优于李宗伟。林丹在放网中失误2次,比李宗伟多失误1次。李宗伟在抽挡和高远球中各失误1次,高远球失误的原因是判断失误。此外,林丹在发球中被判发球过腰,林丹之所以发球违例,主要是想通过发高球突袭对手,结果失误。通过录像视频回看发现,林丹虽在被判之后连得两分,因此林丹的心理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6 双方连续得分次数与每分拍数分析

连续得分次数即为本方连续发球的次数。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林丹和李宗伟决胜局技术间歇后阶段,连续得分的次数较少,一方发球后马上换发球的情况林丹和李宗伟分别出现12次、10次,这也是两人实力旗鼓相当的最好体现。两人连续2次得分的次数最多,都有5次连续2次得分。林丹连续得分最多次数为5次,即连续发球5次,出现在2013年广州世锦赛决赛的决胜局技术间歇后阶段。而李宗伟最多连续得分3次,连续得分3次的情况出现过两次,其中有1次是在里约奥运会的决赛中连得3分,这也为李宗伟最后取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此外,林丹也在里约奥运会中3次连续得分,出现的时机在李宗伟连续得分3次之后。其中两次是通过突击杀球,这说明林丹在关键时刻仍然敢于拼搏。

大多数情况下,每一分都要经过多个回合的较量。在林丹和李宗伟决胜局技术间歇后阶段,通过统计两人得分所需的拍数可以体现运动员多拍得分能力的特征。对两人得分后多拍回合次数的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P值=0.021lt;0.05,说明两个人在多拍回合次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本文运用百分位法将每分球多拍回合阶段划分为五个阶段。具体分析如下:首先,找出每分拍数的10、25、75和90百分位点;然后,根据百分位点进行定义,各百分位点意义不同[6]。具体命名如下表所示:

表3 各区间拍数和阶段分布

笔者根据林丹和李宗伟的多拍回合阶段的分布,就两人在不同拍数的得分予以探讨,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林丹和李宗伟得分拍数分布

由上表可知,林丹在开始阶段得分明显少于李宗伟,所占百分比差距较大,这说明李宗伟在发接发和抢发球方面比林丹更有优势;而林丹则在超多拍阶段明显多于李宗伟,林丹在决胜局技术间歇后阶段体能更充沛,强大的自信心也促使林丹坚持到底。因此,导致两人在两个阶段的百分比差距也较大。林丹和李宗伟在基础阶段、相持阶段得分最多,这一结果与很多学者关于林丹和李宗伟多拍得分能力不谋而合。[7]

3 结论

3.1 林丹和李宗伟三场比赛每局得分统计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为0.421;进入技术间歇后,两人得分仍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224)。

3.2 技术间歇后阶段,双方发球技术的选择上,均以反手发短球为主,林丹23次发反手短球,李宗伟24次发反手短球,说明两人都习惯于发球后抢功,夺占先机;另外,为了改变比赛节奏,运动员也会选择发高球,其中,林丹尝试发高球的次数多于李宗伟3次。

3.3 技术间歇后阶段,林丹主动得分14次,李宗伟主动得分10次,林丹主动得分能力略强,但李宗伟主动得分使用技术比林丹全面;得分手段上两人主要通过杀球得分,林丹和李宗伟分别杀球得分7次、3次。

3.4 技术间歇后阶段,林丹主动进攻较多,导致林丹(18分)主动失误的次数比李宗伟(13分)多;林丹失分的主要技术为挑球(6次)、搓球(4次)及吊球(4次),而李宗伟则在挑球、吊球与杀球中各失误3次。

3.5 决胜局11分后,林丹和李宗伟的比赛展开激烈争夺,交替得分分别有12次、10次;两人均有5次连续2次得分;林丹(5次)最多连续得分次数多于李宗伟(3次);林丹连续得分能力较好于李宗伟。另外,两人得分的多拍回合阶段保持在基础和相持两个阶段。

4 建议

4.1 决胜局技术间歇后阶段的发球中,林丹可以继续保持反手短球为主,反手高球突袭为主的策略。

4.2 两人在增强进攻的同时,要做好下一拍的衔接,关键时刻的得分技术不断丰富。

4.3 在比赛的最后阶段,体能状况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林丹要注意挑球、搓球及吊球技术中的失误,李宗伟则主要加强挑球、吊球和杀球控制能力的训练。

4.4 双方在决胜局的关键时刻,要树立必胜的信念,敢打敢拼,耐心的对待每一分球。

[1] 芦忠文,吴雪清,杜长亮.中外优秀羽毛球女单运动员发球、接发球技战术特征比较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4):62-67

[2] 吴强,黄伟兰.广东省优秀羽毛球单打运动员正反手发球技术运动学和表面肌电比较分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4):99-102

[3] 张铁军,夏树花,刘传海. 焦灼态势下16分后阶段林丹与李宗伟近年比赛技、战术特征比较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6,52(3):119-123

[4] 聂上伟.林丹和李宗伟羽毛球竞赛制胜规律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14(5):72-75

[5] 李东耀,李志兰.对2015赛季谌龙vs李宗伟比赛中的技术应用特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4):85-88

[6] 邢文华.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6.105-107

[7]刘丹,聂上伟,孔明敏.第30届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林丹和李宗伟技战术统计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36(1):90-93

StudyontheTacticsofBadmintonMen'sSinglesDecidingGameof“Lin-Li”AfterIntermission

DAI Xiao-tao

(College of Sports ,Huizhou College, Huizhou 516007,China)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video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on the stage of tactics of nearly four years in world championship decider of Lin Dan and LEE Chong Wei,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ology with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chnology of intermittent stage after the two service are mainly backhand short service; critical moment to smash as the main means of scoring, LEE Chong Wei scored slightly than Lin Dan rich; Lin Dan pick the ball and twisting ball and drop the mistakes of LEE Chong Wei in the majority, pick the ball, lob and kill ball appear more mistakes in addition, Lin Dan; continuous ability to score better, two scoring rallies in the stage to maintain the basic stage (4-7) and stalemate (8-14).

decider; technology after intermission; scoring; scoring ability

G847

A

1007-323X(2017)06-0088-04

2017-05-18

戴小涛(1977-),男,广东河源人,讲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竞赛训练

猜你喜欢

杀球李宗伟间歇
高强度间歇运动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基于TOPSIS+RSR法的优秀羽毛球女单运动员杀球质量综合评价*
中外羽毛球混双运动员不同区域杀球分布及效果研究
关于羽毛球杀球技术动作解析
2017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创造和限制杀球进攻途径的研究
Writing Chinese Charac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