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理比较法对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的作用

2017-12-10张宗霞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比较法高中地理教学

张宗霞

摘要:比较法的发展历史悠久,从人类文明诞生起便有比较。比较法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内容,最佳方式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理事物放在一块经过对比来探索学习,所以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与学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本文详细的阐述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知识的重要性,阐明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知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比较法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比较法;教学

引言:从人类诞生开始,人类就是利用比较的思维才把自己同其他事物区分开来,把自然界中其他不同的事物区分开来。比较法是一种非常基本的思维方法。在地理学习中它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获得新知识;有利于理清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在地理事物和现象中发现地理特征、地理规律;有利于把地理知识系统化,形成严谨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应用原则

1.可比性原则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活动中采取比较法来展开教学或组织学生主动学习的时候,所要用作比对的对象务必要具备一定程度的联系,基于此才具备可比性,才可以采取比较法来展开教学或者组织学生们学习。比较时要先确定比较的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比较方法。

2.比较条件一致性原则

在教授高中地理知识的时候若要采取比较法则比对的前提务必要一样。所进行对比的内容务必要处于同样的前提之下,或是就同样的方面来展开对比;用作对比的内容应当在同样的对比规范下展开对比,对比规范实质上即为一种衡量尺度,缺少了这个我们就不可以展开对比。

3.整体性原则

在展开对比的时候务必要保证整体性,唯有整体性质的才具备对比的实际效果。只有全面的进行整体比较才能分析出各个因素的影响,才能突出主导因素。

4.教学方法互渗性原则

在教授高中地理知识的时候绝对不能单单采取比较法,还应当结合别的一些方式方法,要将它们结合在一块,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在比较前,要把知识点进行整合,这就需要用到综合、分析方法;在对比之后还应当展开总结、演绎以及推断,所以在教授高中地理知识的时候,务必要将比较法跟分析法、总结法、演绎法等结合在一块来使用。

5.认知循序性原则

学习应当是不断推进的,在采取比较法来展开教学工作的时候要采取各种比较手段,进而跟学生们的比较思维水平相匹配。当学生们的比较思维水平普遍低时,老师们应该时常在学生面前采取比较法从而教给他们比较法的运用方式,在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比较能力以后,再慢慢的让学生们自己主动进行对比,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比较水平。

6.表达直观性原则

在采取比较法教授知识的时候,应当经常采取更加直接的表达形式。比如,能够尽量多的使用思维导图比较、采用图片的形式直接展开教学比较、列举要素来进行比较还有通过做图标来进行比较等等,老师们应当按照比较的具体内容来挑选合理的表达形式。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重要性

比較法是一种非常基本的思维方法。在地理学习中它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获得新知识;有利于理清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在地理事物和现象中发现地理特征、地理规律;有利于把地理知识系统化,形成严谨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地理地域分异的原因是地域间存在着差异,而认识地域差异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地域间的地理事物进行比较,通过横向比较我们能更好的阐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通过纵向比较我们能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和空间变化规律。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主要是间接经验,学生们很难有机会亲自观察到地理事物,对地理事物的感性认识不强,而克服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比较法。

三、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现行教材由于编写者的出发点、教材的内容和版面等的限制,部分教材的内容不利于比较法教学。现行教材在以比较法教学为主的章节中出现的图文资料太少,也缺乏凸显地理的差异性。有些章节虽然内容丰富但没有按照最适合比较的思路进行编排。这对比较法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地理教师在使用比较法时要对教材内容作一定的处理,适当调整、添加与删减教材内容,多准备视频、图片等直观的教学工具来弥补教材的不足。

另一方面,教龄较短的老师对比较法使用总体水平较低;一半的教师不注重比较方法的传授、学生比较能力的提高。比较法使用时大部分老师没有考虑学生的比较能力水平,没有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大部分老师对于比较的原则、思路都是靠自己的感觉出发,没有具体思考。总而言之,比较法在髙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虽广但不够规范。

四、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策略

1.从宏观到微观的比较

在教授高中地理知识的时候,可以先在宏观角度上展开比较来掌握知识要点,再从微观方面来比对所有内容。比如,在进行区域地理欧洲以及北美洲地区的教学工作的时候,应该先将欧洲跟北美洲的知识要点依据比较策略来开展教学工作,先对比宏观方面的地理内容,比如位置、人口、经济;再对比微观方面的内容,比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们掌握知识要点,还可以帮助他们形成知识网络架构,而且能够方面他们以后学习同一种问题。

2.按因果关系比较

地理具有逻辑性的特点,在教、学高中地理知识的时候,要按照高中地理内容的逻辑联系,采取“先因后果”的正向思维方式或“先果后因”的逆向思维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在珠三角地区与环渤海地区地理环境要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比教学时,先比较位置、气候等环境因素,接着再比较工业以及农业等人为活动。

结束语:比较法既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能力、一种过程。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比较法教学形式主要流程不尽相同,老师们应当按照课堂时长以及学生等实际情形来制定出科学的变动,整合优化流程。总而言之,比较法与学生们的认知、学习规律相匹配,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在多个教学当中都可以很好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郝玉琼.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例应用[J].西华大学学报,2005

[2]陈柳毅.浅谈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J]. 读与写杂志, 2010

[3]鄂焱.比较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9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广利高级中学 526070)endprint

猜你喜欢

比较法高中地理教学
应用比较法 培养物理知识迁移能力
怎样引导学生证明不等式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