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区域图书资源,搞活乡村阅读实践

2017-12-10田赋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大篷车农村中小学课外阅读

田赋

省级立项课题:整合区域图书资源,搞活乡村阅读实践的研究(2017GHB2996)

摘要:新课程标准侧重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初中生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90万字.但我区农村中小学的图书室、阅览室基本上是摆设,内容陈旧,数量有限,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严重不足.加强学校图书资源建设,整合本区域内各校图书,实行图书"大篷车"活动,搞活乡村学校阅读实践活动很有必要,“大篷车”走进学校,将各校图书优化整合,分类编排,由专业图书阅读指导老师专人负责,在每个学校流转借阅。这样解决了各校图书严重不足的问题,确保本学区中小学生九年义务教育期间的课外阅读的总数量和质量。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大篷车;整合图书资源;课外阅读;现状;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初中生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9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教学实践证明,加大中小学生的阅读量、大量积累汉语言材料无疑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单凭一本教科书、一篇课文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教材已经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料。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波罗果夫曾经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渠道。为此优化学校图书管理,整合本区域内各校图书,实行图书大篷车活动, 学区内各学校流转借阅解决了各校图书数量严重不足,种类不齐全的问题,确保了全学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对本学区各学校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提高阅读能力是一大有效创新。

一、农村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但是我区农村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课外阅读量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看的课外书太少,很多问题无法交流。课堂内的一些问提因学生没有接触过此类知识而无法进行讨论,自行解决,这样老师不得不越俎代庖,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很多能力无法得到锻炼。我区农村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基本一致,主要如下:

没有书籍来源,这是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原因,也是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最大区别。城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藏书丰富,学生家中也或多或少有些藏书,而农村却很欠缺。农村中小学的图书室、阅览室基本上就是摆设,利用率很低,没有发挥它们最大的作用。

农民工进城了孩子也进城上学了,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一部分农民带孩子进城读书。农村中小学学生越来越少,现在大部分学校在百人以下,有的学校只有十几个学生。学校学生少经费就少,图书长时间没有更新,甚至几年不购置图书。学校现有图书内容陈旧,数量有限,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严重制约着学校课外阅读的开展。课外阅读量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看的课外书太少,很多问题无法交流。课堂内的一些问提因学生没有接触过此类知识而无法进行讨论,自行解决,这样老师不得不越俎代庖,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很多能力无法得到锻炼。

学校几乎很少或根本就没有开展过课外阅读活动。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不到保证,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学生的家长普遍对课外阅读不重视,大多数的家长反对自己的孩子买课外书。他们认为课外书是閑书,会影响学习,学好课本知识就可以了。加上经济拮据,没有太多的零花钱买书,在农村也无法买到有用的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改进农村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图书资源不足的对策

学校的图书资源对学生能不能进行更广泛的课外阅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面对农村中小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又该承担起哪些责任呢?在将近一年来的不断实践探索、大胆尝试中,我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出一些改进和引导农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

为加强本学区各学校的课外阅读建设,确保新课改顺利进行,我的做法是学区牵头,加强学校图书资源建设,培训专业图书管理教师。优化整合本区域内各校的图书,分类组合,分类编排,科学管理,实行图书“大篷车”活动,“大篷车”由专业的图书管理教师专人负责,在每个学校流转,指导借阅。实行图书大篷车活动,搞活了乡村学校师生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这样解决了各校图书严重不足的问题,确保了本学区中小学生九年义务教育期间的课外阅读的总数量和质量。

三、整合区域图书资源,搞活乡村阅读实践

1.大篷车”走进学校,保证学校藏书的质量和数量 “大篷车”整合了全学区各学校的图书资源,这样,相当于一个学校有几万册图书的图书室。而且图书种类齐全,覆盖学生必读书目和荐读书目。学生可以阅读到大量书,有力的推动了新课程改革。“大篷车”走进学校,保证学校藏书的质量和数量,每个学生有了合适的书可读, 确保每个学生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大篷车”走进学校,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应认真贯彻素质教育,树立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新观念,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留出更多的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要克服资金紧缺等种种困难,利用好“大篷车”走进学校的机遇,让学生畅游书海,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2.“大篷车”走进学校,纠正了学生阅读误区,指导个性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读书非拣选不可读。然而学生在课外阅读种类的选择上呈现出盲目单一的价值取向。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缺乏必要的阅读指导和阅读训练,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同学选择阅读的书籍喜欢读情节性强的小说;对报刊中的马路新闻大感兴趣;对《美文》、《萌芽》等杂志不屑一顾。还有些同学受感情驱使,对武侠、言情等港台文学趋之若鹜。以为所谓的“畅销书”、所谓的“文坛新星”的书就是好书,而放弃了真正适合他们阅读的经典著作。电视、游戏及通俗读物的冲击。学生认为文学名著不好看,而且看了也没用。学生把“休闲娱乐”作为阅读目的。看书并不是为了领略文字世界的精湛,而是图消遣,寻开心,这是十分可怕的。大篷车”走进学校,专业的 “?大篷车”阅读指导老师善于发现个性特点,根据个性特点推荐课外读物,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投其所好,循循善诱,使他们从这些名人趣事中找到与自己个性特点相适应的地方,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

3.“大篷车”走进学校,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 “大篷车”老师帮助各学校开设班级阅览柜、图书角,以求资源共享。保证“资源”充足并不断补充新“货源”。学校校园,教室中处处书香飘逸, 学生在自觉阅读中产生兴奋,乐于阅读。“被动阅读”变成“主动阅读”,“要我读”到“我要读”的转变,阅读兴趣油然而生。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读书氛围中,能不受感染吗?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起对书的渴望。“大篷车”走进学校,把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乐在其中。

大篷车”走进学校,既弥补了学校图书资源缺少的问题,又解决了各学校无专业阅读指导教师的问题。确保本学区中小学生九年义务教育期间的课外阅读的总数量和质量。有力的推动了本学区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大篷车”走进学校,为学生打开了通向知识殿堂的大门,学生们在“大篷车”上感受书香墨趣,找到了阅读的乐趣。“大篷车”走进学校,非常适合当前甘肃农村边远山区学校阅读实践活动。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四坝学区 733000)

猜你喜欢

大篷车农村中小学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混合运算大篷车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难民大篷车“进攻美国”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