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贯彻启发式原则

2017-12-10梁祖萍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讨论法插图比较法

梁祖萍

摘要:启发式教学是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重要原则,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原则应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中,同时应贯彻于任何一种教学的具体方法中,只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运用比较法、运用教材插图、联系其他学科知识、运用图示型板书、运用讨论法等,以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比较法;插图;图示板书,讨论法;效果

长期以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由于教师素质、教材及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注入式教学一直存在。“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思想品德教师在学生面前永远是一副板着面教训人的模样。这种注入式教学实质上就是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与注立式教学相对立的就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源远流长,孔子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主张都闪烁着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光辉。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千方百计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引导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使其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上作文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贯彻启发式原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思想品德课担负着传授知识、培训能力和提高觉悟的三重任务,要把三者有机地融合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就离不开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坚持启发式也是由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决定的。

贯彻启发式教学应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笔者在实践中运用下面这些方法,以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运用比较法

比较法是各科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动用得当,简明易懂,就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便于理解和记忆。如在讲九年级思想品德“人民当家作主”内容时,学生要重点区分下面三个内容:一是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二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三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人口众多,人民行使权力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这就是广东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所以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其主要职权有: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的决定权,监督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充分运用教材插图

充分运用书中插图,形象直观地导入新概念。政治教材中一些概念、定义一般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必须多用直观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现在开始使用的新教材有很多插图,运用得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二课学习新天地,《学习伴成长》第14页,开篇就有一幅图“学习”两字的古汉字,设问“你们认识这两字吗?”画面直观,问题简单,学生于是踊跃回答,一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从分析古汉字的寓意,深入浅出的让学生体会到:从小学习;学习需要努力;学习需要合作;学完后是越过高山,迎向朝阳的喜悦,这种课堂引入,简单直接,并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识点的引导,事半功倍。

三、联系其他学科知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思想政治课教学不是孤立的,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学习过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讲九年级思想品德“灿烂的中华文化”时,我采用联系语文学科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还引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谚语或格言说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由此激发了学生追根溯源的学习要求,于是整节课的新授知识点水到渠成。

四、多运用图示型板书

板书中多用图示。图表演示法就是以具有逻辑性的文字组合成象征性的图案来表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基本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教学方法。它的特征是形象概括、清晰明了,有助于把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简明化、条理化,便于理解和记忆。

五、运用讨论法

运用讨论法,变封闭为开放。讨论法的核心就是将学生独立的学习活动变为集体的学习活动,通过师生间彼此交谈和相互讨论,共同探求并揭示事物的本质,使学生在发表个人见解的过程中拓宽知识面,发展智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运用讨论法同样同样要贯彻启发式原则,在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循循善诱,“道而弗牵”,让学生在讨论中“恍然自悟”。例如在讲《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时,一学生提出:“某派出所民警在检查我家租给外地人的出租屋时,砸坏了门窗,是不是违法行为?”笔者备课时根本没料到会“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听了学生的问题后大受启发,决定因势利导,当即将“皮球”踢了回去,让同学们就此展开计论。讨论分成了两派,一方说民警检查出租屋是维护社会治安,虽有过激行为,但终可原谅。另一方据理力争,说法律维护社会管理秩序既规范管理者的行为,也规范被管理者的行为。派出所民警的行为属于不依法行政,滥用职权,应受到处罚。后者引经据典,搬出了有关法律条文,因此驳倒了对方,问题迎刃而解。

总之,启发式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而是教师组织教学选择教法的基本指导思想。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第二中学 512400)endprint

猜你喜欢

讨论法插图比较法
应用比较法 培养物理知识迁移能力
怎样引导学生证明不等式
课堂高效有趣的法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法应用的实效性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运用讨论法强化写作训练效果
运用综合比较法复习浓硫酸性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