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儿童医院手足口病后甲剥脱的流行特征分析

2017-12-08陈茜岚钱秋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回顾性儿童医院口病

陈茜岚,钱秋芳

(上海市儿童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上海 200040)

上海市儿童医院手足口病后甲剥脱的流行特征分析

陈茜岚,钱秋芳

(上海市儿童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上海 200040)

目的了解上海市儿童医院手足口病后甲剥脱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后甲剥脱的监测和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上海市儿童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一年期间手足口病专病门诊就诊的手足口病患者和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甲剥脱患者,分析其关联性、发病间隔时间、临床表现等因素。结果6 897例手足口病患者中148例出现甲剥脱,发病率为2.15%,男女比例1.31:1,平均发病年龄2.52±0.91岁。手足口病至甲剥脱间隔时间71.28±62.69天。148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双手和/或双足部分或全部指(趾)甲板从甲根部分离,发病时间较短者仅表现为少数指(趾)甲的甲根部横行带状变黄褪色或空鼓区域,随着时间的推后,部分患者出现近端甲板与甲跟部分离,甚至出现脱落和剥脱。结论本研究认为手足口病后甲剥脱可作为手足口病的远期后遗症。

手足口病;甲剥脱;发病率;间隔时间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发的常见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婴幼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及臀部等部位的丘疹、水疱、结痂、溃疡。多数患者为轻症病例,可在1周内自愈;少数重症患者会出现各种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等而导致死亡[1]。刘丽婷等于2012年报道手足口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并呈现季节性流行和全年散发趋势。2016年北京市发表2008—2015年幼托机构儿童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显示,手足口病呈波浪型起伏,以2008年最高、2015年最低[2]。

Clementz等[3]于2000年首先报道了手足口病可能引起甲剥脱。其后,西班牙幼托机构甲剥脱暴发疫情的研究发现,甲剥脱与手足口病患病史有相关性,被认为是手足口病的远期并发症亡[4]。我国尚未有幼托机构手足口病后甲剥脱聚集性暴发事件的报道,仅河北省疾控中心访了当地手足口病后甲剥脱的发病情况,发生率为2.60%(45/1741)亡[5]。本研究对手足口病后甲剥脱病例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后甲剥脱的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手足口病后甲剥脱的研究累积资料。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选择上海市儿童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一年期间门诊就诊患者中,由手足口病专科门诊确诊并治疗的手足口病患者,以及皮肤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甲剥脱的患者。回顾性研究分析上述手足口病患者中诊断甲剥脱的病例,从而研究分析手足口病与甲剥脱的关系。本研究取得患儿及家属知情同意。

1.2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参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1]。甲剥脱的定义为手指或脚趾中1枚或1枚以上指(趾)甲脱落的患者。表现为甲母质受累引起甲变化,从甲近端开始的一过性病变[6]。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Excel 2007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通过SPSS 19.0数据分析软件处理本研究数据,进行t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6 897例手足口病患者中,男性4 180例,女性2 717例,男女比例1.54:1,平均发病年龄3.19±2.15岁。手足口病以1~2岁发病率最高,具体发病和性别年龄分布见图1。6 897例手足口病患者中,148例出现指(趾)甲脱落症状,且否认外伤和家族脱甲情况,并排除甲真菌病等其他可能引起甲剥脱的疾病,发生率为2.15%(148/6 897)。

注:由上图可见手足口病在gt;1~2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其后逐渐降低,以1~5岁为手足口病的高发年龄。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稍多。

图1手足口病患者年龄、性别分布图

Fig.1 Distribution of age and gender of HFMD patients

148例手足口病后甲剥脱患者中,男性84例,女性64例,男女比例1.31:1。平均发病年龄2.52±0.91岁,具体年龄和性别分布见图2。手足口病至甲剥脱间隔时间71.28±62.69天,其中男性间隔时间为71.74±68.09天,女性为70.69±55.34天,两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体见表1和图3。

注:手足口病后甲剥脱发病率以gt;1~2最高,1~5岁为高发年龄,这与手足口病发病趋势相符合。

图2手足口病后甲剥脱患者发病年龄、性别分布

Fig.2 Distribution of age and gender of patients with onychomadesis after HFMD

注:如图可见gt;1~2岁、gt;2~3岁年龄段男女组患者出现手足口病后甲剥脱的间隔时间基本相同,无统计学差异,而≤1岁、gt;6~7岁年龄段手足口病后甲剥脱发病间隔时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均Plt;0.05)。

图3不同年龄、性别手足口病后甲剥脱发病时间分组图

Fig.3 Onset time of onychomadesis after HFMD in patients of different age and gender

表1 不同年龄、性别手足口病后甲剥脱出现的间隔时间(天,

2.2临床表现

148例患者均表现为双手和/或双足部分或全部指(趾)甲板从甲根部分离。根据患儿就诊时甲剥脱发病时间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亦有不同。发病时间较短者仅表现为1个或数个指(趾)甲的甲根部出现横行带状变黄褪色或空鼓区域,见图4,随着时间的推后,部分患者出现近端甲板与甲跟部分离,甚至出现脱落和剥脱,见图5,部分甲剥脱后可见新生指甲与旧甲交界处出现横沟。甲周无红肿、水疱、脓疱或脱皮,无疼痛等不适。

2.3治疗

6 897例手足口病患者确诊为手足口病后均在手足口专病门诊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用药包括头孢类抗生素、抗病毒口服液、蒲地蓝口服液等口服或静滴治疗,局部外用利巴韦林喷剂等外喷口腔和手部水疱。治疗中均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

148例手足口病甲剥脱患者均未给予特殊治疗,嘱患者家属及时修剪指甲,以免造成勾划后的二次伤害,见图5。随访待新生指甲再次生长即可。

注:患儿发病仅1周,可见食指、中指与无名指甲跟出现横行带状空鼓区域,其下可见与甲板分离。

图4手足口病后甲剥脱初始发病症状

Fig 4 Initiative clinical symptoms of onychomadesis after HFMD

注:该患者发病近1个月,可见中指旧甲基本剥脱,其下可见新生甲。无名指可见新出现的甲根部横行带状变黄褪色区域。拇指甲可见横沟。

图5手足口病后甲剥脱后期发病症状

Fig.5 Late clinical symptoms of onychomadesis after HFMD

3讨论

3.1手足口病与甲剥脱的联系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EV-71(enterovirus 71)和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A6,CoxA6)等多种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一般通过呼吸道和粪口途径传播,以5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这也与本研究的结果相符合。根据图1手足口病患者年龄、性别分布图,可见手足口病在gt;1~2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其后逐渐降低,以1~5岁为手足口病的高发年龄。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稍多。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流行季节为夏季和秋季,常从3、4月份开始增多,6、7月份达高峰,9月份以后发病率明显降低[7]。这也是本次研究选取研究的时间段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这一年期间的主要原因。

Clementz等[3]于2000年首次报道美国芝加哥的5例甲剥脱的患者,其在发病前3~8周均有发热和手足口病史。随后,国外学者关于手足口病与甲剥脱的联系的个案报道越来越多[8-11]。2011年西班牙学者Davia等[4]对西班牙幼托机构甲剥脱暴发性疫情研究认为,甲剥脱与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有因果关系,建议将甲剥脱作为手足口病的一个远期后遗症。

3.2我国手足口病后甲剥脱的研究

在我国,根据刘建中等[12]的报道,他们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3月至12月9个月期间深圳市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350例甲剥脱患儿的临床资料,发现高达343例(98%)患儿2~6周前有手足口病病史,仅有7例否认手足口病病史,但其中4例(1.14%)甲剥脱发生前约4周有其他家庭成员患手足口病病史及咽部疱疹史。手足口病与甲剥脱之间间隔17~43天。此外,肖新才等于2013年报道广州疾控中心研究发现,356例手足口病实验室确诊病例中发现甲剥脱患者仅14例,罹患率3.93%,其中85.7%为其他肠道病毒感染者。甲剥脱发生时间距离手足口病发病平均间隔时间为30.71天。2015年,河北省疾控中心较完整的抽样调查回顾性研究了5个监测点的1741例手足口病患者,并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问卷调查,发现其中45例(2.6%)患者出现指(趾)甲剥脱症状,43例为其他肠道病毒感染,41例为CoxA6,另2例为埃可病毒30[5]。甲剥脱发生在发病前10天到发病后86天不等,平均间隔时间29.6±16.4天。今年,广州珠江医院发表了1例手足口病后甲剥脱的病例报告[13]。

3.3本研究的优势和不足

本研究结果与河北省疾控中心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疾病发生率为2.15%(148/6 897),但发病间隔时间明显较长,为71.28±62.69天。可能因为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居民生活条件和卫生状况等存在差异。另由于本研究为上海市儿童医院一年期间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因此发病时间计算以就诊时间为准,不可避免地因就诊时间的延后造成发病时间的延后。此外,本研究并未如各疾控中心研究进行病原学的分析,缺乏病原学方面的研究证据,后续可考虑与疾控中心合作分离病毒株,查找病原学方面的研究证据。

本研究认为手足口病后甲剥脱可作为手足口病的远期后遗症,并初步揭示了手足口病后甲剥脱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特点,对其临床诊断和监测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EB/OL].(2010-04-21)[2017-04-06].http://www.nhfpc.gov.cn/zwgkzt/wsbysj/201004/46884.shtml.

[2]孟杰,张丽晋,何辉,等.北京市托幼儿童常见传染病八年变化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11):1306-1308.

[3]Clementz G C,Mancini A J.Nail matrix arrest following hand-foot-mouth disease: a report of five children[J].Pediatr Dermatol, 2000, 17(1):7-11.

[4]Davia J L,Bel P H,Ninet V Z,etal.Onychomadesis outbreak in Valencia,Spain associated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caused by enteroviruses[J].Pediatr Dermatol,2011,28(1):1-5.

[5]刘莹莹,于秋丽,赵文娜,等.河北省手足口病伴脱甲症的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5,30(12):1036-1039.

[6]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05.

[7]曹桂华,林琳,刘渠,等.2008—2011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2,27(11):864-867.

[8]Hardin J,Haber R M.Onychomadesis:literature review[J].Br J Dermatol,2015,172(3):592-596.

[9]Apalla Z,Sotiriou E,Pikou O,etal.Onychomadesis after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outbreak in northern Greece: case series and brief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Int J Dermatol,2015,54(9):1039-1044.

[10]Renert-Yuval Y,Marva E,Weil M,etal.Coxsackievirus A6 polymorphic exanthem in Israeli children[J].Acta Derm Venereol,2016,96(4):546-549.

[11]Wei S H,Huang Y P,Liu M C,etal.An outbreak of coxsackievirus A6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onychomadesis in Taiwan, 2010[J], BMC Infect Dis,2011,11:346.

[12]刘建中,李建红,罗珍,等.手足口病后甲脱落350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27(8):785-787.

[13]Gan X L,Zhang T D.Onychomadesis after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J].CMAJ,2017,189(7):E279.

[专业责任编辑:王宝西]

Epidem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onychomadesisafterhand-foot-and-mouth-diseaseinaShanghaichildren’shospitalinone-yearPeriod

CHEN Qian-lan, QIAN Qiu-fang

(DepartmentofDermatology,ShanghaiChildren’sHospital,Children’sHospitalAffiliatedto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200040,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nychomadesis after hand-foot-and-mouth-disease (HFMD)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monitoring,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onychomadesis after HFMD.MethodsClinical data of HFMD patients visiting outpatient department specialized for HFMD and onychomadesis patients visiting dermatology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Shanghai Children’s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Their relevance, onset interval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were analyzed.ResultsThere were 148 cases with onychomadesis in 6 897 cases of HFMD, whose morbidity was 2.15%.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in 148 cases was 1.31:1, and average age of onset was 2.52±0.91 years old. Interval time between HFMD and onycholmadesis was 71.28±62.69 days.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all 148 cases was separation of part or all of nail plates from roots in both hands and/or feet. Patients with shorter disease time only manifested transverse band of yellowing and discoloration or hollow area at nail roots. As time went on, some patients showed separation of near nail plate from root and even nail stripping.ConclusionOnychomadesis might be a late complication of HFMD.

hang-foot-and-mouth-disease (HFMD); onychomadesis; morbidity; interval time

10.3969/j.issn.1673-5293.2017.11.009

R512.5

A

1673-5293(2017)11-1343-03

2017-04-06

陈茜岚(1984—),女,主治医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儿童皮肤病的研究。

钱秋芳,副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回顾性儿童医院口病
手外伤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回顾性研究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儿童医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分析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索拉非尼治疗肝移植后肝细胞癌复发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回顾性评估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测小肝细胞癌的准确性
妙手仁心 洞察细微——访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名誉主任贾立群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