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巾帼不让须眉,弱女子以心撑起一片天空
——访余姚市泗门湘潭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应苗文

2017-12-06长江蔬菜杂志社刘婷

长江蔬菜 2017年20期
关键词:余姚市左腿湘潭

长江蔬菜杂志社 刘婷

巾帼不让须眉,弱女子以心撑起一片天空
——访余姚市泗门湘潭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应苗文

长江蔬菜杂志社 刘婷

余姚市泗门湘潭蔬菜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6月,注册资本25万元,是一家专门从事果蔬种植与销售的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54人,管理人员4人,种植面积1 050亩,带动周边500多户农户进行蔬菜生产,年销售额820万元,净利润10多万元。近10年,合作社凭借勤恳、拼搏及与人为善的经营理念,斩获了省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余姚市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十佳吸纳残疾人就业爱心单位、十佳敬老单位等数项殊荣,应苗文个人也被授予农业科技致富女能手、宁波市优秀残疾人的荣誉称号。

泗门古称四门,意为第四门,后因境内有汝仇湖,湖面十万亩,湖堤东开四门以便放水灌溉,四水为泗,故称泗门。境内大部分为平原,江河纵横、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盘踞江浙经济发达区,蔬菜产业发展如日中天。左腿残疾的应苗文,在余姚市残联和余姚市农技总站的帮助指导下,涉足蔬菜行业,开始书写属于自己的靓丽人生。

千锤百炼,最终选择投身农门

出生农门的应苗文,幼年因疾病致左腿残疾,作为家中独女,父母格外疼爱,为让其远离“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生活,从小就让她习得裁缝之艺,婚后便过着“你种田来,我做衣”清贫却幸福的生活。后迫于“老人需要赡养,儿女需要哺育”的生活压力,应苗文和丈夫便开始考虑另觅生计。

1992年,经夫妻二人商议,应苗文最终放弃了那份已经熟能生巧且技艺精湛的裁缝工作,转入蔬菜行业,开始新的事业之旅。身处负有“全国榨菜之乡”美名的榨菜生产加工基地,应苗文也想入行分一杯羹,便尝试做起榨菜经销生意。天下没有一本万利的生意,第一次步入商场,因经验不足、人脉短缺等原因,亏损了2万元,小家庭因此背上沉重的外债。

榨菜经销虽失败,却未曾让她退缩,反而激发了她潜在的斗志。1993年,一个租地种菜盈利的亲戚,让她重新看到了致富的曙光。虽左腿残疾,不宜参与田间地头的蔬菜生产,但是她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与黄土为伴。

应苗文笑言:“因父母呵护,从未下地劳作,更没拿过铁耙柄,刚开始开荒土地时,双手很快就布满了血泡,但仍然每天坚持出工,饿了在田间临时搭建的草棚里吃口冷饭,累了在荒草上小憩一会儿,等到第一茬蔬菜收获,嫩白的双手已经布满了老茧。一晃20多年过去了,看到今天自己一手打造的园区,所有的苦累都值了。”

左腿残疾,亦能在田野上谱写乐章

众所周知,蔬菜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于左腿残疾的应苗文而言,不仅是经营智慧的考验,更是身体极限的挑战。既已下定决心要在土地上耕耘一片天空,谱写一曲乐章,便只能勇往直前,努力奋斗。1994年应苗文在慈溪承包土地,开始尝试种植经济价值相对较高的西瓜、辣椒等作物,但天有不测风云,连续四天四夜的黄梅大雨将蔬菜田地全部淹没,应苗文又损失了2万多元。应苗文说:“钱虽亏了,但是学到了技术、管理等宝贵的经验,正是这些给了我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2005年,在泗门镇残联的帮助下,应苗文承包了泗门镇140多亩海涂地,开始种植甘蓝、绿花菜等无公害加工型蔬菜。2008年,应苗文以文文果蔬场为依托,成立了湘潭蔬菜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700多亩种植刀豆、甜玉米等经济型蔬菜,辐射带动周边500多户村民进行蔬菜生产。

一步一步艰辛的探索,一点一滴奋斗的积累,应苗文的蔬菜基地面积在扩大,品牌影响力在提升,经济效益更是与日俱增,这对身患残疾的她来说是最大的回馈和安慰。因为,她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在大地上挥洒她的青春,谱写属于她个人的荣誉篇章。

层层把控,优质优价崭露头角

质量是赢得市场青睐的根本,合作社深明此理,所以在合作社经营管理及产品质量把控上,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标准。首先,明确基地管理员及技术员田间管理职责,严格控制肥药使用标准,把好生产源头第一道关卡。此外,对基地输出的果蔬进行产品检测,建立严格的采收运输、基地准出制度,把好中间运输环节。最后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让“湘潭”果蔬成为餐桌上的放心食品。

除了严格把控质量,在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方面,应苗文也下足了功夫。合作社根据加工企业和市场销售要求,制定了果蔬分级标准,并建立分级堆放场地300 m2,提高了分级包装的能力。注册“湘潭”商标,进行无公害产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菜豆、青花菜、甘蓝、松花菜)认定,并通过蔬菜标准园标牌展示、产品包装等形式,进行广告宣传,以提升品牌知名度。

如今的“湘潭”蔬菜因品质高价格优,已与海通集团余姚有限公司等加工企业及农产品经纪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了100%订单生产。“湘潭”品牌也逐渐为市场熟知,并逐渐被认可,合作社的品牌化发展也初见成效。

发家致富,不忘同病相怜残疾人

“苟富贵勿相忘”,是应苗文对与她同病相怜的残疾人自诩的承诺,如今拥有500多亩土地的文文果蔬场,已被评为了省市两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常年安置21名残疾人就业,农忙期间用工量大时,也会优先聘请残疾人,高峰时达30多人。为减轻其工作负担,多安排拔草、点种、疏果等轻便活,他们同正常人一样,每月可以拿到2 800元工资,这一举措解决了残疾人就业难的痛点问题。应苗文说:“在我的农场,残疾人和健全人挣得一样多。”

应苗文为了减轻残疾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国家农业补贴资金和市县两级残疾人扶贫基地扶持资金的帮助下,斥资十多万为基地添置了智能移栽机、耕地机、开沟机、秸秆粉碎机等现代化农机具,用于果蔬生产。

泗门镇的海涂地上,经常可以看到应苗文的身影,腿脚不便的她会骑着电动车来回在田间地头奔波,有时候会带着十来名残疾工人,在田间手把手教他们蔬菜种植的技术、经验。许多习得种植技术的工人,另起炉灶做起了蔬菜种植的生意,如今也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自强不息,携手共进”,这是应苗文挂在墙上用以自勉的一句话。如今50多岁的应苗文,并未停止事业的探索,如何采用新的栽培技术、如何更新果蔬品种,如何进一步推进合作社发展,是她新的奋斗目标。相信,扎根于土地的目标,定会指引这位怀揣梦想的女农人,书写出更惊人的成绩。

10.3865/j.issn.1001-3547.2017.20.006

猜你喜欢

余姚市左腿湘潭
湘潭是个好地方
湘潭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研究
湘潭大学艺术学院作品选
在环形跑道上要逆时针跑
湘潭80万亩超级稻增产6万吨
投掷项目铁饼最后用力时左腿技术之我见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余姚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罗汉拳秘传技击法(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