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不同承租主体的流转后农地集约利用效益

2017-12-06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集约农用地大户

何 旺

(南京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基于不同承租主体的流转后农地集约利用效益

何 旺

(南京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从农地利用的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出发,采用熵值法计算权重,通过多因素综合评定法求取综合分值从而对流转前、后农地利用状况以及流转后基于不同承租主体的农地集约化综合效益进行递进式的双向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优于流转前,生态效益有所下降;农地流转后,大户产生的经济效益要优于公司,而公司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优于大户。在提高农地利用率的同时更要兼顾非粮化及生态保护问题。

集约化经营; 不同承租主体; 综合效益; 熵值法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农地非农化现象严重,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土地供需矛盾愈加突出,农地资源紧缺。“十一五”规划以来,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成为国家的规划重点,耕地资源也需要集约节约利用。已有研究表明,增加农用地供给量的主要方法就是增加有效集约利用土地[1-2]。目前关于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集约利用定义[3-4]、集约指标体系的构建[5-6]以及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的探讨[7-9];也有学者从经济和生态效益两方面分析了农地集约化效益,提出农地集约化的利用虽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但是高强度的利用以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10]。自2005年施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以来,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日益建立,土地流转现象更加普遍,农地流转前、后的农地集约化效益对比以及流转后不同承租主体的农地利用效益更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以农户为微观单位,从经济、生态、社会方面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评价流转后农地集约化效益,对比分析不同承租主体的效益差别,为合理集约利用农用地提供科学依据,也能得出不同承租主体(公司、大户)集约利用农地各自的优劣势,对我国类似地区农地流转后进行集约利用的承租方式及主体的选择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数据来源及样本分组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16年连云港市灌云县的抽样调差,面访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69份。连云港灌云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对外开放县之一。至2013年,灌云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14家,累计789家,入社农户达19.8万户;新增适度规模面积1.95万hm2。

1.2 流转前后农户分组

根据家庭基本特征、流转情况、经营主体、土地规模以及作物种类,提取流转前问卷76份、流转后问卷60份,农户多以种植粮食作物与蔬菜为主,流转前户均土地面积为0.25 hm2,流转后户均土地面积为1.51 hm2,流转后农户经营的土地规模明显大于流转前。

1.3 不同承租主体分组

根据承租主体、土地规模以及作物种类,提取大户问卷42份、公司问卷12份。大户的土地经营规模在10 hm2以上,种植作物除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外还有蔬菜与西瓜为主的经济作物;公司有8家经营蘑菇,4家经营水产和蓝莓。公司与大户的户均土地面积达13.3 hm2以上。

2 实证分析

2.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农用地集约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定量分析的基础,本文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区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结合样本区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选择利用程度、投入强度、产出效益和可持续状况4个方面12个指标代表农地集约利用的经济效益,从农药、化肥的投入方面评价其生态效益,以雇佣劳动力的资金投入以及最长雇佣期限来评价其社会效益[11-12]。

2.2 极值标准化处理数据

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其具有可比性,并且有效地保留了原始数据之间的关系[13]。

式中:Yij表示第i个因子的第j项指标分值,Xij表示第i个因子的第j项指标值,Xmax表示各评价因子Xij指标的最大值,Xmin表示各评价因子Xij指标的最小值。当第j项因子指标与土地利用效益正相关时,a(j)=1;当第j项因子指标与土地利用效益负相关时,a(j)=-1,且Xj=Xmax。

2.3 权重与分值计算

采用熵值法计算权重,通过计算指标的信息熵,根据指标的相对变化程度对系统整体的影响来决定指标的权重,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造成的偏差。然后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从最末一级评价因子的作用分值逐级累加算出总分值[14]。具体计算步骤如下。根据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Yij,计算第j评价因子下各指标贡献度Pij:

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计算第j因子下各指标贡献度的一致程度dj:

dj=1-ej。

各指标的权重为其对应的dj与dj和之比:

评价分值计算:

通过熵值法求得流转前后及流转后不同承租主体的因素、因子、指标的权重见表1。

表1 流转前后及流转后不同承租主体的因素、因子、指标权重

2.4 流转前、后农地集约化程度

由表2可知,农地流转后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社会效益有所提高,生态效益显著下降。流转前农户土地面积较小,且较为分散,不适宜大型农机耕作。流转后农地适度规模化,实现了集中经营与管理,能够进行多重作物栽培,优化分配不同作物耕种面积,使农地的复种率、机械化水平和土地垦殖率均有所提高。其次,农地流转后实现了少数劳力操作农机的大规模耕作,提高了劳动力投入产出率。通过对人均收入、地均产值、劳均产值等3个指标平均数的对比,可发现这3个指标均是流转后要远远高于流转前,说明流转后的土地可带来更高的产值和收入。流转后种植大户为提高农业收入,高强度利用农用地且增加农药化肥的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生态效益降低。流转后相较于流转前雇佣人数增加,再加上工商资本下乡的资金注入拉动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也为当地妇女提供了便捷的就业机会。

表2 流转前后农户集约化综合效益评价

2.5 流转后农地集约化经营效益

表3可见,公司综合得分高于大户,且大户的经济效益高于公司,公司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均明显高于大户。

表3 大户与公司的农地集约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由表4可知,大户的经济效益高于公司。土地利用程度、投入强度得分大户与公司间差别不大,产出效果公司高于大户,持续状况大户明显高于公司。公司主要种植食用菌、平菇、蓝莓等经济作物,大户以种植蔬菜、西瓜、稻麦为主,公司的复种率略高于大户,公司除种植区外,还有厂房等基础设施占用了一定的土地面积,大户几乎实现了土地全部耕种,因此公司的土地垦殖率低于大户。对于机械化水平的计算大户主要考虑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可移动机械1年的租用费或折旧费与维修费;公司则主要考虑厂房中配套的机械1年的维修费与折旧费,两者机械化水平相当。从农地的产出效果来看,根据改进熵值法的原理,差异越大的数据所代表的信息效用越低,有的公司是农户自立、资金有限,有的公司是外地投资,基础不一,而且公司中普通雇工成员与管理成员的工资差距也较明显,所以公司之间的地均产值及劳均产值差异较大,而大户之间由于均在同一区域内,差异较小。采用改进熵值法计算所得结果对比公司来看,在这二项指标的得分上比较高,但从平均值来看,公司的地均产值为18 286.92元,明显高于大户7 507.48元,可见,单从改进熵值法所得得分来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人均耕地来看,多数公司的转入面积大于33.3 hm2,但厂房设施的建设使实际耕作面积减少,对于未来农地的持续发展也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表4 大户与公司的农地集约利用经济效益评价

从社会效益上来看,大户一般进行农产品的生产、直接买卖与个体经营;公司则拥有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结构分层、责任明确,除了农产品的生产、买卖,还包括了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升级及其产业链延展等一系列经营活动,社会影响力较大。从提供就业的能力上看,大户多是在农忙的时候才会雇佣人,稳定性低;而公司一般是长期雇佣,且调研样本中有45.86%的公司还有福利的分发。可见,以公司为经营主体的农地集约经营社会效益比之大户而言相对较高,影响范围更广,时间更长。

从生态效益上来看,在化肥的使用方面,公司大多种植食用菌、平菇、藕、蓝莓等作物,很少使用化肥或全部使用农家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程度较小;大户种植稻麦、果蔬,都需要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经调查可得知,公司在经营农地的过程中对于环境生态方面有较多的考虑,公司都意识到农药化肥的使用对环境的破坏,而普通农户在使用农药化肥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未曾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从经营主体的教育水平、个人观念来分析,公司经营主体80%在大专及以上;农地经营户的受教育程度有42.86%是小学水平,32.14%的农户是初中水平。可见,在生态效益方面,由于作物的不同、技术知识水平上的差距,公司在农地经营的过程中相对比较注重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普通农户则认为化肥农药的使用是农业生产必要投入,不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公司生态效益优于大户。

3 小结与建议

通过对江苏省连云港地区的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农地流转有利于农地集约化效益的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有所提高,但集约化的经营、高强度农地利用以及化肥农药的大量投入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效益显著下降。二是对转入土地的大户与公司进行对比发现,由于经营形式存在较大的差别,公司的综合效益稍高于大户,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却明显高于大户,但经济效益大户稍高于公司。三是工商资本下乡带来物质、资金、技术的投入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农地集约利用效益。

总结经验,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运行机制,健立政府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可靠的土地流转信息,使农地流转价格真正反映市场价值;其次,加快推进新一轮农村土地确权,明晰农村土地产权,解决农民“失地”担忧,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现代化。二是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农药、化肥等生态有害物质的投入,对农地集约利用综合效益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三是政府应创新机制,鼓励工商资本下乡,大学生回乡创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社会资金与人才技术;吸纳公司资金,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降低传统小农的成本支出。同时,政府更要兼顾工商资本下乡造成农地非粮化的现象,确保粮食安全。四是针对不同的经营主体给予对应的政策支持。对于经营特色经济作物的公司,应加大新型科学技术的投入,建立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农业品牌,提高产品价值。对于拥有多年的耕种经验大户,应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并且可与粮业公司实现农户+基地+公司式的合作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五是农地集约利用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与动态性,区域农业发展应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区域自然条件为背景,合理利用农用地,注重生态保护。

[1] 贺三维, 潘鹏, 诸云强,等. 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新模型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3):460-467.

[2] 曹银贵, 周伟, 王静,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层次分析的三峡库区耕地集约利用对比[J].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4):291-296.

[3] 李春华, 李宁, 江莉佳,等. 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现状综述[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29):182-186.

[4] 许玉凤, 董杰, 段艺芳,等. 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4):387-391.

[5] 宗毅. 天津滨海新区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2(2):155-158.

[6] 董秀茹, 王秋兵, 石水莲. 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 土壤通报, 2008, 39(2):209-213.

[7] 武美丽, 敖登高娃, 赵明.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 30(9):97-103.

[8] 邓楚雄, 谢炳庚, 李晓青,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湖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J]. 热带地理, 2011, 31(1):71-76.

[9] 赵丽, 朱永明, 张蓬涛,等.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河北保定市为例[J]. 农机化研究, 2010, 32(11):7-11.

[10] 张桃林, 李忠佩, 王兴祥. 高度集约农业利用导致的土壤退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 土壤学报, 2006, 43(5):843-850.

[11] 黄蕾, 彭培好. 农用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统计与决策, 2014(20):66-68.

[12] 何春燕, 杨庆媛, 邓永旺,等. 镇域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王场镇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 2013, 20(4):235-241.

[13] 马立平. 统计数据标准化—无量纲化方法—现代统计分析方法的学与用(三)[J].数据, 2000(3):34-35.

[14] 朱喜安, 魏国栋. 熵值法中无量纲化方法优良标准的探讨[J]. 统计与决策, 2015(2):12-15.

(责任编辑:万 晶)

2017-08-24

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

何 旺(1996—),女,甘肃民勤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学,E-mail:1727619476@qq.com。

文献著录格式:何旺. 基于不同承租主体的流转后农地集约利用效益[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1):2080-2083.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1161

F301.24;[S-9]

A

0528-9017(2017)11-2080-04

猜你喜欢

集约农用地大户
纾困与破局:国有农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制度研究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户农用地转出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我国发布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我国发布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船祸
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
种植大户为什么不赚钱?
集约转型 小城镇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