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夏快速繁殖及乙烯利对其增殖影响

2017-12-06李东海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培苗嫩芽块茎

李东海,汪 雷,徐 涛

(浙江理工大学 生命科学院,浙江 杭州 310077)

半夏快速繁殖及乙烯利对其增殖影响

李东海,汪 雷,徐 涛*

(浙江理工大学 生命科学院,浙江 杭州 310077)

半夏快速繁殖培养基为MS+6-BA 3.5 mg·L-1;生根培养基为MS+6-BA 3.5 mg·L-1+ NAA 0.5 mg·L-1;在生根培养基中,低强度光照利于半夏组培苗萌发幼芽;高强度光照有利于半夏组培苗幼叶的展开和生长;添加1 000倍商品用乙烯利有利于半夏块茎的膨大和增殖。

半夏;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乙烯利

半夏Pinelliaternata又称三叶半夏,为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1],药用生半夏为半夏植株的干燥块茎,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主要用于湿痰寒痰、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外治痈肿痰核。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2]记录,除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尚未发现野生植株外,全国各地均有广布,一般于海拔2 500 m以下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疏林下常见,朝鲜、日本等也有分布。

半夏组织培养一般使用6-BA、NAA、2,4-D等调节剂经过数次继代完成[3-5],应用于实际生产工艺较复杂,且成本较高[6]。本试验简化了半夏组织培养的继代次数,并使用6-BA、乙烯利[7](化学式为乙烯磷,白色结晶,在常温常压下,能缓慢释放出乙烯),促进了半夏块茎的增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半夏块茎产地为浙江杭州天目山地区,流水冲洗1~2 h,除去表面土壤,挑选沉入水中且质地坚硬饱满的半夏块茎用于种植,然后清水浸泡,每6~8 h换1次水,共浸泡48~72 h,播种于播种盘中;商用乙烯利购自浙江省花卉市场(浙江省农科院旁),纯度30%。

1.2 外植体灭菌

选取生长状态良好且未长出珠芽的半夏叶柄,流水冲洗2 h,吸水纸沥干后置于70%乙醇中,快速涮洗1~2次。然后放入含洗涤剂的0.1%HgCl2溶液中,摇匀8 min,用无菌水清洗3~5次,然后置于无菌滤纸片内,去除两端,接种于培养基内。

1.3 无菌苗转接

将接种超过1个月且已分化出叶片的无菌苗用小刀切开,接种于含6-BA 3.5 mg·L-1的MS培养基内。每当植株生长过盛时,即可分离继代。

1.4 培养条件与方法

半夏无菌培养配方:处理1,2,4-D 2.0 mg·L-1,暗培养;处理2,2,4-D 2.5 mg·L-1,暗培养;处理3,2,4-D 2.5 mg·L-1,6-BA 0.5 mg·L-1,暗培养;处理4,NAA 0.5 mg·L-1,6-BA 2.5 mg·L-1,光培养;处理5,6-BA 3.5 mg·L-1,光培养;处理6,NAA 0.5 mg·L-1,6-BA 3.5 mg·L-1,光培养;处理7,2,4-D 2.5 mg·L-1,暗培养→14 d后光培养;处理8,6-BA 3.5 mg·L-1,光培养→14 d后暗培养。

光培养的光照条件为1 000 lx,12 h·d-1;暗培养为避光培养。二者的培养温度均为(25.5±1)℃。

1.5 乙烯利处理半夏无菌苗

乙烯利使用0.22 μm孔径滤膜过滤除菌,然后用纯水分别稀释10、100、1 000倍,待半夏接入不含激素的组培瓶内7 d后,每瓶添加1 mL稀释后的乙烯利。

1.6 半夏组培苗的生根和移栽

将乙烯利处理过的半夏组培苗分离切割,接入6-BA 3.5 mg·L-1和NAA 0.5 mg·L-1的MS培养基内(每瓶内培养基添加较少,半夏块茎需埋入培养基内)。前期光照条件为500 lx,12 h·d-1,培养温度为(25.5±1)℃;待有新芽抽出后转入1 500 lx光照下将移栽的半夏组培苗提前2 d敞开组培瓶盖,加入清水浸没块茎。然后植入灭菌过的土壤内,覆上干苔藓或干草。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养处理对半夏愈伤组织的诱导

表1为8种培养条件下半夏的生长情况。以接种30 d统计性状,并记录愈伤诱导率和嫩芽诱导率。其中,处理1、2、3形成半透明的泡状细胞,无组织分化倾向(分化情况a);处理4在7 d左右茎叶卷曲,有类似珠芽萌发于创口,20 d左右先萌发根,后长出叶片(分化情况b1);处理5在7 d左右茎叶卷曲,有类似珠芽萌发于创口,20 d左右长出叶片,但不萌发根(分化情况b2);处理6在7 d左右茎叶卷曲,有类似珠芽萌发于创口,20 d左右长出叶片,萌发根(分化情况b3)。处理7的泡状细胞偶有绿色星点位于细胞表面,后来无明显变化(分化情况c);处理8珠芽继续萌发生长,长出白色茎叶,无根(分化情况d)。

表1 不同培养处理条件下半夏组织培养情况对比

2.2 半夏的芽增殖培养

如图1所示,半夏在6-BA 3.5 mg·L-1培养基中培养,3 d时接种外植体切口处开始外翻;8 d时全部呈现泡状,有白色嫩芽开始分化,出现于切口处;13 d时大量嫩芽出现,茎干中断也有大量嫩芽;21 d时产生大量愈伤组织,原本嫩芽部分开始萌发出芽;28 d时大量芽分化萌发出来,开始出现叶片,整个植株团簇状;35 d时叶片形成,少数开始生长出根部。

图1 半夏增殖培养生长状况

2.3 半夏组培苗的生根诱导和移栽

如图2所示,半夏无菌苗接入并浸入6-BA 3.5 mg·L-1和NAA 0.5 mg·L-1的MS培养基内,大约15 d左右有根诱导分化(A);将其放置于低强度光照条件下,会有大量芽分化出来(B);然后将其转移至稍强光照后,原本幼叶展开,并增大至正常形态(C);将炼苗后的半夏组培苗种植于花盆内,并附上干苔藓(D)。

图2 半夏组培苗的后期处理

2.4 乙烯利处理下半夏的块茎变化

如图3所示,正常组织培养状态半夏块茎簇集成大团,青绿色,且一般块茎上存在着半夏幼苗的萌芽,生长活力好,质地较为坚硬,有光泽(A);0.1%乙烯利时,半夏块茎仍为青绿色,生长活力较好,质地稍微松软(B);1%乙烯利时,块茎由青绿色转为土黄色,活力逐渐丧失,质地也更为松软(C);当乙烯利浓度达到10%时,半夏块茎全部变为土黄色,簇集成团的块茎松散开来,大部分块茎呈现糜烂状态,几乎完全丧失了活性,即使后期更换正常培养后,无明显改变(D)。

图3 不同浓度乙烯利催化后半夏块茎生长状况

3 小结与讨论

光照对半夏嫩芽和芽的分化是必要条件,当无光照培养时,半夏易于产生愈伤组织;当光照强度在500 lx时,半夏生长和芽的分化较多;光照强度在1 500 lx时,有利于叶片的伸展和增大。在生长调节剂选取方面,6-BA和NAA均对半夏组织培养有促进作用,但6-BA更能影响半夏的嫩芽生成和幼芽的萌发,NAA促进半夏的根的诱导,2,4-D则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分化。从试验中可以看出,0.1%乙烯利能促进半夏生长,增加组培瓶内半夏块茎的增殖,但不影响块茎的生成和其营养物质的积累;而更高浓度的乙烯利则抑制半夏生长,降低块茎的活性,使其营养物质积累受阻,部分开始降解、自溶。

本试验使用配方简单,易于操作,且增殖系数大。通过调节光照强度,省略了传统组织培养的愈伤组织的脱分化和芽诱导步骤,直接从外植体分化出幼芽,并扩增幼芽的基数,促进叶片的展开和生长。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无菌苗的转接次数,减少污染的可能;由于培养基更换量较少,降低了半夏组织培养的成本,节约了培养时间,适宜实际生产应用。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部[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 中国科学院.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DB/OL]. http://db.kib.ac.cn/eflora/view/search/Chs_contents.aspx?CPNI=CPNI-128-15201.

[3] 刘鑫欣,崔晓星,刘金欣,等.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半夏愈伤组织诱导效应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5):57-59.

[4] 宋艳梅,李峰,刘杨. 半夏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研究[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4):368-369.

[5] 贾明良,方荷芳,张本厚. 三叶半夏丛生块茎途径扩繁及块茎分离技术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6(6):181-186.

[6] 赵桂芳. 半夏组织培养成本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0):91-92.

[7] 祁利潘,孙明磊,李梦. 乙烯利对“冀张薯8号”产量和耐贮性的影响[C]//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会议论文集,2016.

(责任编辑:张瑞麟)

2017-09-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712)

李东海(1988—),男,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药用植物代谢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493539063@qq.com。

徐 涛(1962—),男,教授,从事药用植物快速繁殖和代谢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pkuxt@aliyun.com。

文献著录格式:李东海,汪雷,徐涛. 半夏快速繁殖及乙烯利对其增殖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1):1986-1988.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1136

Q813.2+2

A

0528-9017(2017)11-1986-03

猜你喜欢

培苗嫩芽块茎
小嫩芽
遮阴处理对白及块茎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
环境与植物激素对马铃薯块茎休眠与萌发的影响研究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嫩芽
嫩芽的面积
俄罗斯杨树新品种N2组培苗生根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分析
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花盆里的小嫩芽
热科院油棕育苗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可望大规模种植油棕组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