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的双语教学在皮肤性病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2017-11-29叶俊儒沈跃莉唐蓉芳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皮肤性病皮肤病双语

彭 科,叶俊儒,陆 茂,宋 黎,沈跃莉,唐蓉芳

• 皮肤科教学 •

基于网络的双语教学在皮肤性病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彭 科,叶俊儒,陆 茂,宋 黎,沈跃莉,唐蓉芳

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的双语教学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13级全科医学本科班的皮肤性病学见习教学中,将学生随机分成基于网络的双语教学组(试验组)和传统见习教学组(对照组)。教学效果采用考试和问卷调查2种方式进行评估。结果 经两种不同见习方式之后,试验组理论考试成绩、技能测试成绩以及学生学习兴趣、对该教学方式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估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网络的双语教学运用于皮肤性病学见习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皮肤性病学;基于网络;临床见习;双语教学

皮肤性病学病种较多,内容复杂,实践性较强,各种皮肤病的皮损形态又千变万化,对疾病的诊断及鉴别主要是靠各种原发皮损和继发皮损的不同组合来进行的,这就需要在大量对皮损形态的观察中获得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思维。既往的皮肤性病学见习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先是大课讲授,再临床问诊患者观察皮损,而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因为见习授课时间短,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图片,内容零散,临床实践教学时间安排有限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地位,知识遗忘率较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笔者在皮肤性病学的见习教学中采用了基于网络的双语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了一定的体会和认识,现总结如下。

1 结合网络的双语教学实践

1.1 课程设置

按照本院五年制全科医学本科班的见习教学计划,皮肤性病学的见习学时数为10学时。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当的病例将见习内容大致分为:皮炎和湿疹、荨麻疹类皮肤病和药疹、感染性皮肤病、红斑鳞屑性皮肤病、性传播疾病5个部分,每个部分2个学时,共计10学时。

1.2 皮肤性病学教学网站的建立

多媒体教学软件是网络教学的关键,由皮肤性病学教师参加制作的多个教学模块,使网站图文并茂、操作方便,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授课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建立不同分类的见习图片库,包括:原发损害和继发损害的典型表现、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文字内容以中英文对照方式呈现。每个病种包含2~3个典型的病例,力求将该病的特征尽量全面地展示出来。网站包括“看图说病”部分,有病例图片和英文被选答案,学生通过点击图片下的答案自测,以评价自己对理论课程的掌握程度。网站中的留言版和贴图区使学生可以将自己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贴在贴图区,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予以及时回答或根据学生的病例照片,提出正确诊断,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同时在结束皮肤病专业学习后,学生遇到临床相关问题时,也可以通过皮肤性病学网站向老师进行咨询,并对学生提问进行归纳总结。

1.3 双语教学在皮肤性病学见习课中的应用

见习方式采用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2种方式结合进行。授课时教师先选取网络课程中学生易出错疾病进行英文讲授,学生直接在电脑上操作,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网络中获取图像,再结合临床实际病例进行相互讨论,从而得出该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由于不同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对同一问题的思考方法也不同,经过讨论,互为补充,共同得出最后结论,再由教师进行点评。

1.4 成绩考核方法

将2013级全科医学本科班118人随机分为试验组58人和对照组60人,试验组采取基于网络的双语见习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见习教学方式。课程结束后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测试(满分均为100分),理论考试中客观题和主观题各占50%,主观题为临床病例分析题,主观题部分专业词汇由英语表示。

1.5 统计学方法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和问卷结果使用SPPS21.0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定量资料用 x¯ ±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用频数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效果评价

课程结束后试验组理论考核成绩为(90.58±3.21)分,对照组为(82.67±5.34)分,两组理论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技能操作成绩为(93.16±2.14)分,对照组为(88.15±1.6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1)。

表1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n,分]

2.2 教学效果及满意度评价

见习结束之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问卷内容:①你对基于网络的双语教学是否满意?②该教学方式能否提高你的临床分析能力?③该种见习方式能否提高英语水平?④这种见习能否激发你学习的兴趣?⑤见习之后能否加深你对理论知识的理解?⑥你对皮肤性病学教学及见习的感受、意见和建议。95%以上的学生对基于网络的双语教学方法表示满意,并且认为该方法在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提高英语水平。同时对新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网络课程的完善、疾病案例的多样性等(表2)。

表2 两组学生教学效果比较 [n,%]

3 讨论

目前我校五年制本科皮肤性病学见习常规安排10~15个学时,理论课上完后即见习,见习时间短,要掌握的病种多。而皮肤病与性病的发病常常与季节有明显关系,如春夏季节以日光性皮炎、虫咬皮炎、浅部真菌病较多;冬季以冻疮、寒冷性脂膜炎和银屑病较多。相对固定的见习时间和周期性的病谱变化,很多皮肤病学生见不到,对疾病缺乏直观认识,影响了教学效果[1]。另一方面,传统的皮肤科临床见习方式是众多学生围一个患者进行问诊及检查,而检查皮肤病需要暴露身体,很多患者不愿意在有学生在场的情况下暴露自己的身体。尤其是性病患者更希望在较为私密的空间,同性别的医生予以检查及治疗,往往会坚决拒绝学生在旁。因此,传统的皮肤性病学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皮肤病的皮损形态往往观察较少,记忆相对较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足,皮损记忆容易混淆[2]。皮肤性病学知识的积累又主要依靠对皮损的观察和鉴别,所以随着网络日益发展,通过电子教材和互联网获取皮肤病与性病学相关知识变得非常方便和迅捷。采用多媒体网络的教学方式解决了患者就诊时间的随意性及部分皮肤病发病时间的季节性等问题,优势较传统见习方式更加明显[3,4]。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现今存在的种种问题,在教学改革中,笔者尝试运用教学网站承担部分见习教学,取得了肯定的教学效果。

网络化教学是当今国际信息化教育的趋势,网络因其超大的知识容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在教学中实现资源共享,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5]。皮肤性病学教学网站是在医学院网络平台基础之上,整合dermnet、dermquest等专业网站的精美图片及皮肤组织病理图片制作而成的。它涵盖了皮肤科专科检查、治疗的图片和视频,对见习结合理论教学做了很好的延伸与扩展。双语教学是指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6]。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医学期刊和书籍均采用英文出版,国际会议也大都使用英语交流。这就要求医学生在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的同时,有必要熟练掌握医学专业英语,这样才能具有获取更多医学信息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所以在采用网络进行见习教学的同时我们探索双语教学的应用,顺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最新专业知识及跟踪科技前沿信息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理论考核成绩和技能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均优于对照组。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学生对见习中采用基于网络的双语教学方式总体效果满意,认为该方法对熟练掌握专业英语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通过该种学习方式能够接触更加前沿的知识、开拓国际视野,从而学习兴趣更加浓厚[7-9]。

基于网络的双语教学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网络的信息量大是它优势的地方,同时正是因为信息量大,如果网站上罗列繁多的文字教学内容,就会成为课本的一个翻版,从而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丧失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制作网络课件的老师有一定的网络技术知识,做到网站图文并茂、新颖直观。其次,双语教学的开展对老师的师资水平和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要懂得专业知识,还要能熟练的运用英语口语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部分教师外语的听说能力还不是特别过硬,不能用十分流利的口语驾驭课堂,语速控制不恰当,削弱了课堂的感染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双语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10,11]。再者,很多学生虽然通过了国家四级或六级英语水平测试,但口语水平较低,听力水平也不高,这直接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老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用英语讲授后,学生不能理解,也不能用英语很好的进行问诊[12]。

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开展基于网络的双语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本教研室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专业水平及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1] 张学军. 皮肤性病学 [M]. 8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4.

[2] 杨静, 冯文莉, 奚志琴. PBL教学法引入皮肤性病学临床见习教学的尝试 [J]. 基础医学教育, 2014, 16(6):464-465.

[3] Hanson AH, Krause LK, Simmons RN, et al. Dermatology education and the Internet: traditional and cutting-edge resources [J]. J Am Acad Dermatol, 2011, 65(4):836-842.

[4] 李元朝, 何威, 王儒鹏, 等. 多媒体资料库的建立及在皮肤性病学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体会 [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4, 7(6):455-457.

[5] 罗世英, 周乐, 吕小华, 等. 基于网络平台在药理学教学中开展研讨式教学的研究 [J]. 卫生职业教育, 2016, 34(3):64-66.

[6] 唐莹, 杨畅, 崔勇, 等. 中医院校人体解剖学双语网络教学系统的研制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 13(12):113-114.

[7] Juarez G, Hurria A, Uman G, et al. Impact of a bilingual education interven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Latina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J].Oncol Nurs Forum, 2013, 40(1):50-60.

[8] 郑建勇, 赵京霞, 赵青川, 等. 浅谈外科学双语教学在八年制医学生中的应用 [J]. 医学争鸣, 2015, 6(4):60-62.

[9] 刘纯伦, 古赛. 基于问卷调查的诊断学双语教学效果分析 [J]. 重庆医学, 2016, 45(14):2004-2005.

[10] 韩笑, 安丽萍, 徐广宇, 等.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J]. 药品评价, 2016, 13(10):46-48.

[11] 段万星, 陈科, 马清涌, 等. 医学双语教学融入PBL教学的思考 [J].西北医学教育, 2016, 24(4):631-633.

[12] 张文靖, 高剑峰. 生理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 14(14):22-24.

Application of web based bilingual teaching in dermatology clinical practice

PENG Ke,YE Jun-ru,LU Mao,et al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The First Af fi 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Chengdu 610500, China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web based bilingual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dermatology.Methods Experimental class students of 2013 grad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web based bilingual teaching group and tradi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group. The teaching ef fi ciency was assessed by using theory test and questionnaire. Results After reception of the two different ways of probation, the scores of theoretical tests, technical tests and learning interests of the students teached by using the mode of web based bilingual teaching was signi fi cantly superior to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 fi cant(P<0.05). Conclusion Web based bilingual teaching used in dermatology clinical practice is bene fi cia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ilingual teaching, and is helpful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which is worth to be applied.

Dermatology;Web based;Clinical practice;Bilingual teaching[J Pract Dermatol, 2017, 10(5):303-305]

彭 科

R75

A

1674-1293(2017)05-0303-03

10.11786/sypfbxzz.1674-1293.20170514

成都医学院教改项目(JG201440)

610500,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彭科,叶俊儒,陆茂,宋黎,沈跃莉,唐蓉芳)

彭科,主治医师,讲师,主要从事皮肤性病学临床及教学工作,E-mail: 260735@qq.com

2017-04-15

2017-07-09)

(本文编辑 敖俊红)

猜你喜欢

皮肤性病皮肤病双语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皮肤性病学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思考与探讨
草药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简介
实事求是 报喜告忧 喜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
欢迎订阅《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