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西南:打造全球山地旅游目的地

2017-11-29苏江元

当代贵州 2017年47期
关键词:黔西南山地户外运动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苏江元

黔西南:打造全球山地旅游目的地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苏江元

短短5年的时间,黔西南一跃成为全球山地旅游热门地,成为山地旅游业态观察、专家思想碰撞、户外运动助推的世界山地旅游舞台。

“黔西南州在发展山地旅游中,倡导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享自然导向,形成了促进人类健康与环境质量良性互动的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模式。”在全球1200多名专家和学者的见证下,2017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国际山地旅游健康宣言》中高度评价黔西南旅游发展。

作为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的永久举办地,党的十八大以来,短短5年时间,黔西南从“三省通衢”一跃成为全球山地旅游热门地,成为山地旅游业态观察、专家思想碰撞、户外运动助推的世界山地舞台。

以体促旅搭建世界山地舞台

王桂丽是贞丰县者相镇人,2013年从贵州省旅游学校毕业后,一直在浙江从事旅游服务工作。

在工资待遇差不多的情况下,王桂丽选择回到家乡三岔河露营小镇工作,原因有二:一是学的是旅游管理,希望能参与家乡的建设。二是在家门口工作,可以时常和父母相聚。

王桂丽回乡工作的三岔河露营小镇,正是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黔西南召开催生的项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按照中央部署,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主打山地经济和绿色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山奇、水灵、谷美、缝绝、石秀的黔西南,在交通的助推下,从幕后走向了前台。

自2 0 1 5年起,分别以“绿色”“扶贫”“健康”为主题的三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黔西南举办,聚集资源、聚集信息,全球5000余位嘉宾,2000余名山地户外运动员、上百万名游客涌入,快速助推黔西南成为全球山地旅游目的地之一。同时,黔西南充分利用户外运动资源,以体促旅,完善了山地旅游与户外运动产业链的构建。

2016年,黔西南州旅游业实现了“井喷式”增长,旅游收入达226.21亿元,同比增长61.4%,接待游客量2866.46万人次,同比增长50.2%。今年上半年,旅游收入达146.86亿元,同比增长50.08%。

世界旅游组织荣誉秘书长、贵州旅游发展顾问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说,黔西南作为典型的山地资源区,长期坚持“天人合一”理念,创造了多样、和谐的山地文明,保留了舒适健康的生活节奏和淳朴友善的真实情感,是山地旅游发展的典范。

以山兴农绿色农产品“泉涌”

黔西南不但在山地旅游上媲美如北美洲班夫国家公园、欧洲阿尔卑斯山、非洲阿特拉斯山、亚洲广西巴马,在利用山地生态资源发展绿色产业上,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山地之路。

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黔西南在山地特色农业发展上,目标直指打造民族特色山地经济创新示范区。

黔西南围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做文章,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016年,黔西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7.78亿元,增长13.3%。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旅游和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双核驱动的结果。

以兴仁薏仁米为例,2016年种植面积达30万亩,年产量达9万吨;加工贸易企业达385家,年加工能力为40万吨。在加工销售上,有来自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外和国内其他地区的薏仁米在兴仁进行集中加工,销往中国各地和日本、韩国等国家,年出口贸易量约2500吨,出口贸易额约1200万美元。

“目前从种植面积,产业的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产业链的完整性来看,黔西南的薏仁米产业可以说是贵州龙头老大。”贵州省农委主任袁家榆高度评价黔西南薏仁米产业的发展。

黔西南大力发展山地产业,形成了低热河谷、缓坡温凉、高山冷凉三条立体生态经济产业带,除了薏仁米之外,还有茶叶、草地畜牧、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精品蔬菜为主导的“10+N”特色农业产业。

黔西南种销结合,通过实施乡村发展倍增计划,促进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式产业发展转变。其中,晴隆、普安连片发展茶园28万亩,“贵隆绿茶”“普安红”品牌享誉贵州,走向全国,助农5万多户增收;生态草地畜牧业则形成了“晴隆模式”,喀斯特石旯旮种植花椒形成了“顶坛模式”,种植金银花形成了“坪上模式”,温室种植蔬菜形成了“者楼模式”,开辟了石漠化山区脱贫致富的山地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惠及农户30多万户……

“1+20”文件向贫困发起总攻

不管是发展旅游,还是山地农业,目的都是助推黔西南脱贫攻坚、同步小康。

8月21日,黔西南州委书记刘文新到安龙县调研产业扶贫工作,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上,详细了解发展规模、市场价格、销售渠道、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等情况。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刘文新要求要充分用好产业基础、政策资金、地理气候、市场需求等优势,做大做强安龙食用菌品牌,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发展、增收致富。

目前,黔西南仍有贫困人口33.22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0.6%。除兴义外,其他7个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对此,黔西南州委州政府经过多方调研,多次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后,制定并出台了“1+20”文件。

“1”是主体,黔西南聚焦决胜深度贫困、同步全面小康,“20”是支撑,涵盖脱贫攻坚统揽的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在脱贫攻坚的战略、战役、战斗方案上,构建起可执行、可监督、可检查、可问责的作战体系。

“1+20”文件快速在各市县落地。

兴义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建林说,兴义通过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注重长短结合、全产业链打造,切实抓好产业扶贫工作。目前,兴义市已发展蔬菜30万亩、烤烟8.6万亩、精品水果3万亩、中草药11万亩、花卉2.5万亩,建成1个大型中草药园、3个大型畜牧业养殖基地,培育出5个品牌农特产品,形成“区域化、规模化、品牌化”山地高效农业体系。

和兴义市一样,其他各县围绕各自的贫困程度和产业优势进行了布局,如兴仁县围绕薏仁米产业链走国际市场助推扶贫道路,如安龙县在食用菌产业上做好扶贫文章。

刘文新说,面对脱贫攻坚这个最大的政治任务,黔西南一定会抓快、抓稳、抓实,攻下脱贫攻坚的堡垒。

兴义万峰林,集观光、户外运动、生态农业发展于一体。(张霆 / 摄 )

(责任编辑 / 袁燕)

猜你喜欢

黔西南山地户外运动
山地光伏发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研究
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风险认知及其影响作用
试论我国户外运动的发展
冬季户外运动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诗书画苑
黔西南州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黔西南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发展研究
无忧踏青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