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兴则农村兴
—— 访省委农工委书记,省农委党组书记、主任袁家榆

2017-11-29吴文仙徐元芳

当代贵州 2017年47期
关键词:贵州农产品绿色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吴文仙 徐元芳

农业兴则农村兴
—— 访省委农工委书记,省农委党组书记、主任袁家榆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吴文仙 徐元芳

贵州以“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理念为引领,把握生态与产业之间的辩证关系,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进绿色农产品“泉涌”。

因地制宜打好山地特色牌

当代贵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贵州农业农村发展,将带来哪些战略机遇?

袁家榆: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部署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报告其他有关部分中,也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这对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管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定道路(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绿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立目标(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以及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的重大意义。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我们将联系贵州“三农”实际深入领会。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开启贵州农业农村现代化伟大事业中,努力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

当代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曾深受“山地”的困扰。山地既是短板,也是长板,它带来了天然的屏障和多样的气候,也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品质。贵州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现代农业?

袁家榆:贵州农业生产确实受到土地资源的刚性制约,但也因为特殊的气候环境,具备生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的天然气候条件和环境条件,可以说,贵州是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天然宝地。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是贵州农业跨越发展的希望所在,也可发挥农业“压舱石”“稳定器”作用。

这几年,围绕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的目标,贵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以“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的理念为引领,把握生态与产业之间的辩证关系,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目前,400多个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园区让贵州农业产业强起来的同时,也让农民逐渐富起来。

供给侧发力做优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

当代贵州:把生态做成产业、产业做成生态,这是全省明确的绿色农产品“泉涌”方向。要真正把贵州农产品打造成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关键是什么?

袁家榆:绿色农产品“泉涌”,关键就是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生态与产业共振,变“产品”为“商品”,实现产销无缝对接。以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作为抓手,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产业化融合发展、拓展营销渠道,把贵州绿色农产品叫响、抓实、见效。

紧紧围绕全国人民餐桌需求,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调整调优农村种养结构,选准主攻方向、主攻产品。种植业上,突出发展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粮食种植结构、特色农产品结构优化,着力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在养殖业结构上,重点推进生态家禽产业大发展。

图为袁家榆(左二)在2017中国马铃薯大会暨中国·贵州马铃薯产业博览会了解展销情况。(省农委供图)

当代贵州:推进农业现代化、绿色农产品“泉涌”发展,品质品牌建设至关重要,对此贵州如何发力?

袁家榆:过去,贵州的农产品,有产品、无商品,缺乏品牌意识、市场意识。如今,针对蔬菜、食用菌、畜禽、茶叶、精品水果、特色小杂粮等“品质”和“颜值”俱佳的特色农产品,贵州通过产品的包装、品牌的塑造、市场的营造,以及产品面源污染治理,加强“三品一标”认证,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建设,开启了贵州绿色农产品“泉涌”的新征程。

当代贵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怎样才能确保调减种植面积调得动、稳得住、不反弹?

袁家榆:重点是做好“一退一补一休一融合”,为结构调整提供保障。从中央农业“三项补贴”、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退耕还林还草和各地整合资金等多渠道安排资金保证经费投入;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工程,确保在调减种植面积的情况下粮食产能不下降,稳定粮食产能。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引领,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农业结构调整中来,让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决战脱贫攻坚打好产业扶贫硬仗

当代贵州:坚持特色化发展,贵州持续有效优化农业供给结构、调整农业布局。全省许多地方,都在推进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将单纯的“农业园区”向融合发展型转变。这背后我们做了哪些努力?

袁家榆:重点是加强园区要素集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在产业融合中,实现农业强、农村活、农民富,从而带来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绿。

今年以来,我们启动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从而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园区全覆盖;推进茶叶、辣椒、少数民族风味食品等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将原生态、绿色无污染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产业优势,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强化农产品加工转化;积极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打破试点区域一二三产业界限,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推动跨业、跨界、跨区域发展,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产业发展真正惠及于民,这样乡村才能振兴。

当代贵州:脱贫攻坚重点在农村,发力点在农业,产业扶贫对贵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至关重要。

袁家榆:贵州农业发展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推动“4+1”产业的发展,以典型带动和推广,借鉴“塘约”经验、继续推进“三变”改革,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农民收入渠道和收入,调动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2017年,预计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050亿元,同比增长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898元,同比增长10%左右,增速继续名列全国前茅。

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重点外引内培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培育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经营主体,推动合作社增量增效,壮大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形成龙头企业带合作社、合作社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良性发展模式。

目前,全省已抽调19家省有关单位精干力量成立蔬菜种植和家禽养殖工作专班,层层传导压力,推进蔬菜、家禽产业蓬勃发展。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构建全产业链,创新产销对接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责任编辑 / 顾海凇)

猜你喜欢

贵州农产品绿色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农产品争奇斗艳
贵州古驿道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