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巢引得“雁”归来

2017-11-29邱胜

当代贵州 2017年47期
关键词:农民工贵州培训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邱胜

筑巢引得“雁”归来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邱胜

贵州大力实施“雁归兴贵”计划,相继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建设创业平台,培育创业主体,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基础不断夯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

近年来,贵州大力实施“雁归兴贵”计划,相继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建设创业平台,培育创业主体,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基础不断夯实。

加快政策落地

走进安顺市普定县沙湾农业示范园,一串串紫王葡萄挂满枝头。这片葡萄基地是返乡农民工张克忠创办。张克忠告诉记者,从葡萄挂果开始,就有多家企业下了订单。

此前,张克忠在外地打工。2012年,凭借在外学到的葡萄种植技术,张克忠返乡创办了顺和水果公司。

创业之初,张克忠就得到当地政府支持。“政府积极帮我们流转土地、解决土地租金、补贴苗木、基础设施建设,算下来为我们补贴了100多万元。”张克忠说。

安顺市人社局局长袁化龙说,我们将陆续出台有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让优惠政策更多惠及农民工群体,让外出务工人员学成归来创业就业。

2012年以来,贵州先后实施“凤还巢”工程和“返乡创业”大行动,加大返乡创业人员扶持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发展。

2015年,贵州省人社厅牵头起草“雁归兴贵”计划,从“拓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空间、提升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能力、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金融服务”等七方面提出一揽子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近就业,力争到2020年累计引导150万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为不断优化返乡创业就业环境,贵州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简化办事流程,进一步营造宽松便利的市场准入环境,加快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

截至目前,全省81个县(市、区、特区)、1308个乡镇(街道)完成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组织农民工专场招聘活动454次,提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200万人次。

如今,“雁归兴贵”计划全面铺开,长时间远离家乡的农民工有了更实惠的政策支持,为离土离乡的农民工提供了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

搭建创业平台

通过“雁归兴贵”计划等有效举措,贵州的创业就业环境得到改善与优化,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意愿日渐增强。

离土不离乡,“在家门口干成事业”的精彩故事不断上演,安顺飞腾电子科技公司负责人刘江平就是返乡创业的农民企业家。

由于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飞腾公司曾出现亏损。当地就业部门了解情况后,主动为飞腾公司提供员工培训,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刘江平说:“一年培训4次,总共800人次,已连续培训两年,在培训期间,就业局还每人每次发30元到50元的生活费。”

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正安县鑫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贵州省人社厅供图)

现在,飞腾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刘江平在谋划扩大生产。下一步,他准备申请就业局200万元无息贷款再建一个新的加工厂。

近年来,针对农民工创业就业需求,省人社厅还积极为农民工提供创业就业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劳动维权、社会保障等“一站式”服务。

通过平台搭建,帮助创业基础好、创业能力强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过去我们村的人,大多数都外出打工,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但收入不高。现在不一样了,在外面打工的都开始回家来种薏仁了,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谁还愿意背井离乡呢?”张顺福是兴仁县汇丰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今年种植了50多亩薏仁,纯收入预计可以达到8万元。

为给返乡农民工筑造一片就业创业的丰沃土壤,兴仁县引进不同业态新兴产业,形成“一园五区”的总体产业布局,为农民工等返乡人员创业搭建产业基础平台,力争用2年时间,满足100余家中小微企业入驻,引进10000人入驻创业就业。

目前,通过实施100个创业孵化基地和100个农民工创业园(点)“双百工程”建设,贵州累计创建省级农民工创业示范园(点)23个、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32个(其中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个)。

同时,贵州还推进电子商务“百千万工程”,打造了2个国家级、17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3家部级、37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8个国家级、28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成县级运营服务中心56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点)9963个,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搭建起创新创业平台。

吸引群“雁”归来

再创业,再就业,再发展。在贵州,返乡创业就业农民工逐年增加,创业就业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据了解,从2012年至2016年,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人数分别为53万人、57万人、62万人、81万人、90.65万人,呈持续增长趋势,成为推动贵州跨越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重要生力军,实现了由“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向“创业一人致富一方”转变。

“雁归兴贵”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省累计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135.51万人次、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创业15.05万人。2016年贵州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3245元,年收入约38940元,以“四口之家、一人务工”的标准测算,年人均收入9735元,远远超出2016年3146元的脱贫标准。

同时,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打破了长期固化的农村劳动力向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单向流动的格局,为解决农村社会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2015年以来,全省累计精准帮扶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劳动力返乡创业就业12.8万人,有效缓解了农民工长期背井离乡带来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

回乡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人员。”今年32岁的赵山,2008年至2015年在外务工,2016年搭上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的“顺风车”,返回正安创办了贵州贝加尔乐器有限公司,从在外务工人员“摇身一变”成为公司总经理。

赵山告诉记者,结合大扶贫战略行动和文化产业扶贫“千村计划”要求,公司优先照顾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在441名员工中有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82人,帮助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还解决了当地农民工就近就业,极大减少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群体,有效缓解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雁归兴贵’计划既发展了地方经济,又让农民在家就业挣钱,打破了长期固化的农村劳动力向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单向流动的格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韩先平说。

(责任编辑 / 李坤)

猜你喜欢

农民工贵州培训
教师培训
会议·培训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会议·培训
陕西农民工都在哪?在干啥?——基于农民工“输出地”的调查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