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

2017-11-29罗凌

当代贵州 2017年47期
关键词:农户农民农业

文_罗凌

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

文_罗凌

乡村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们要把乡村振兴战略放到现代化发展的整体战略中去理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结合国情看,当前我们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乡村发展的不充分。农业农村的短板决定着整个社会发展的水平。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们要辩证地、联系地、全面地学习和理解。乡村振兴不是因为乡村凋敝,也不是乡村单边战略,只有城乡融合发展才能相得益彰。

乡村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要把乡村振兴战略放到现代化发展的整体战略中去理解。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最重要的着力点。

实现乡村振兴,要立足变化的实际,做好五篇大文章。

一要做好“人”的文章。“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新村庄”“新房子”,还必须有“新农民”。所以,培育机制要“新”,通过典型示范和农业技术推广提升农民素质;扶持机制要“新”,大力培育和扶持一批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支持乡土人才和能人创新创业;激励措施要“新”,深化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选拔任用、收入分配等制度改革,营造有利于农业专业人才施展专长的环境;管理机制要“新”,双向发力,既要引进顶尖人才,又要鼓励农民工回流并为他们创业提供相应的支持;技术力量要“新”,建立技术人员包基地、包企业制度,构建现代农业技术服务网络。加强龙头企业对农户的产业示范性,增强产业发展的带动性和辐射性。

二要做好“地”的文章。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在农村土地的“三权分置”。这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而实现农村富裕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所在。必须下力气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扎实推进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只有这样,吸引有技术、有文化的年轻人返乡务农,才能吸引有资金、懂管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农村去创业,乡村产业的发展才有基础,乡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农业劳动力质量退化、文化空虚化、农村“三留守”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改变才有可能,乡村的振兴才有根基。要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集体所有权实现形式、承包权退出和继承权能完善以及土地经营权流转监管等问题,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三要做好“钱”的文章。把涉农资金集中起来。做好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文章,向优势产业、重点基地、龙头企业集中投入。把链条联结起来。围绕基地建设、重点品种、关联配套产品,积极招引生产、加工、物流企业,形成有机食品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条。做好以集体资源、闲置资产以及财政资金“入股”文章,下大力气改变一些地方一方面资源闲置、一方面村破民穷的状况,改变一些地方土地分散不长钱,劳力闲散不来钱,资金零星不生钱,房屋空置不值钱,自然风光不卖钱,集体空壳没有钱的状况;改变一些地方农民有资源没资本,有权力没权益的状况,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管好用好集体资产,促进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集体产权制度,盘活资源性资产,实施股份化量化,构建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确保各类集体资源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优化配置,壮大集体经济,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益。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遵义市播州区三岔镇柏香台。(贵州图片库供图)

四要做好“组织”的文章。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探索建立村党组织领导下的网格化管理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村集体与市场紧密结合、党的领导与各种经济组织和农民的衔接互动的机制和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治理方式现代化。产业组织方面,推动股份合作,打造产业联合体,既要发展多元主体,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头引领作用,推动其与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互动发展,形成三大主体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良好发展格局。创新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现代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机制,完善不同类型经营主体之间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公司+合作社(理事会)+农户”经营机制,提升公司与农户合作的稳定性;又要强化农民主体,重视经营自家承包耕地的普通农户,正确处理广大小农户与直接经营种养业的工商资本的利益关系。工商资本主要是进入农户家庭和农民合作社干不了或干不好的农业生产环节和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尽量不在生产种植过程和农户进行低水平竞争,合作社为家庭农场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生产经营服务,做到“带动”农民而不是“代替”农民、“融入”农民而不是“挤出”农民,形成有效的互补性的基本经营格局。探索把在自然村层面协同参与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民间组织“乡贤理事会”引入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发挥其沟通、协调的桥梁作用,增强公司与合作社、农户之间合作的稳定性,提升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五要做好“文化”的文章。

一个完整的田园综合体应该包括六大功能:食物保障功能、就业收入功能、原料供给功能、旅游休闲功能、生态保育功能、文化传统功能。一段溪流、一座断桥、一棵古树、一处老宅、一块残碑都有诉说不尽的故事。看似匮乏实则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需要“文化”匠心独运的开发。田园综合体既是盛世乡愁的存放地,又是农业文明的复兴地,可以体验闲适、体验农事、体验自然风光。以乡村复兴和再造为目标,通过吸引各种资源用文化聚合人心,给那些日渐萧条的乡村注入新的活力,重新激活价值、信仰、灵感和认同的归属。田园综合体必须注重“文化”,它是乡村的放大,不是城市的缩影;是传统手工艺的复兴,不是城市化工装备企业的下乡;是原态的活化与修复,不是房地产商的盛宴。要在乡村振兴中复兴农业文明,弘扬传统文化,做好“发源与发扬”“传统与传承”“人化”与“化人”的大文章,把当地世代形成的风土民情、乡规民约、民俗演艺等发掘出来,让人们在体验农耕活动和乡村生活的苦乐与礼仪中陶冶性情,化身其中。

(作者系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省社科联副主席 责任编辑 / 顾海凇)

猜你喜欢

农户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耕牛和农民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