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绿色农产品“泉涌”

2017-11-29冉阿建

当代贵州 2017年47期
关键词:贵州蔬菜农产品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冉阿建

推动绿色农产品“泉涌”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冉阿建

贵州立足大生态、利用大数据、服务大扶贫,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品牌、闯市场,推动绿色农产品“泉涌”发展。

贵州在脱贫攻坚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广应用“三变”改革经验,提升绿色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推进农产品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营销网络化发展,推动绿色农产品“泉涌”发展。

今年以来,数场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招商推介展示会”和“2017中国·贵阳国际特色农产品交易会”的成功举办,以及《贵州省绿色优质农产品促销工作实施方案》和《贵州省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工作方案(2017-2020年)》的相继出台,进一步打响了贵州绿色农产品的品牌战略。

上半年,省市县开展各类农产品推介展示活动,共签约合同金额90.05亿元,带动贫困户11.19万户,产品远销海外。

绿色农产品“泉涌”,“涌”出了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唱出了扶贫与生态保护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好声音。

调结构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

“‘娃娃菜’是剥除大白菜多层叶片剩下最嫩的菜心部份,很受市场欢迎,价格最高可以卖到1.2元一株。上一季种植的100多吨卖到了香港、东南亚地区。”狮子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坤说。

开阳县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贵州南江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全景。(贵州图片库供图)

青山绿水,处处有山珍。同样的喜人变化,还发生在黔东南州岑巩县大有镇统口村。

村民胡吉福说起自家的香菇种植,乐得合不拢嘴,“2015年种植了3万包食用菌,当年的纯收入就有8万元。两年下来,越来越有信心了。”

岑巩县以促农增收为出发点,大力发展特色蔬菜生产,将食用菌发展为农业新兴主导产业。2017年,全县种植食用菌20万棒,预计产菌30余万斤,在湖南、广东等省建立了数十家销售网点,产品远销港澳,供不应求。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省蔬菜种植面积1408万亩,产量1664万吨;食用菌种植面积7.67亿棒、产量35.6万吨。

据了解,贵州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力求通过加大农村“三变”改革力度,重点发展生态畜牧业、茶产业、中药材、蔬菜等十大类绿色农产品,到2020年建成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

闯市场创新产销衔接机制

“我带的薏仁米产品,展会还没结束就卖完了,不少上海人还想买呢。”4月,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招商推介展示会走进上海市,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贵州莲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彭贤冲记忆犹新。

绿色、生态、健康的贵州农产品进入一线城市,备受市民青睐。此次上海展销会也成绩斐然:达成合作意向141个、协议和意向总金额85.52亿元;合同订单10个、金额328万元。

生态农产品风行天下,销路通畅是关键。

在省外市场,贵州成立“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促销专班”,相继走进广州、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开展贵州优质农产品招商推介会,推动生态农产品省外市场的开拓,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

在省内市场,则采取了多种多样的举措。

在生态蔬菜方面,省农委果树蔬菜工作站站长、省蔬菜工作专班副班长张绍刚介绍,今年3月,省农委牵头,省直17个部门共同成立省产业扶贫蔬菜工作专班,专攻蔬菜和食用菌产业。随后,又在贵阳地利农产品物流园和贵州双龙农产品物流园设立了6.4万平方米“贵州产业扶贫蔬菜销售专区”,引进、培育蔬菜企业和合作社共计1221家。

与超市、高校、机关、企业等进行无缝对接,既降低了流通成本,稳定农产品价格,也通过以销定产、以销促产,产销融合,有效避免农业生产盲目性。

“黔货要出山,电商要先行。”积极抓住电子商务发展机遇,省商务厅、省农委等单位牵头,大力发展培育了贵州电商云、黔邮乡情等一批优秀的本土电商平台,并促成省政府与阿里巴巴、京东等国内知名大型电商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省、市、县(区)三级电子商务发展领导小组,把电子商务下沉到基层,建立电商办。

在政策方面,出台《贵州省绿色优质农产品促销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围绕带动贫困农户脱贫增收目标,完善省内和省(境)外两个市场,加快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追溯和批发零售市场三个体系,大力促进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销售。

创品牌提升绿色黔货“附加值”

沿着宽阔的观光公路蜿蜒而上,走进“都匀毛尖”茶叶的核心产区螺丝壳山,高山云雾之中,方圆几十公里茶海满眼苍翠。

螺丝壳山海拔超过1700米,全年有200多天被云雾笼罩,昼夜温差大。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赋予了毛尖茶独一无二的品质。

品牌是市场竞争的生命力。2014年5月贵州省政府出台《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明确指出要以“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等为重点品牌,大力扶持“梵净山茶”“凤冈锌硒茶”“石阡苔茶”等特色品牌,实施黔茶品牌战略。

经过数年努力,贵州已成为中国茶叶种植面积第一大省。截至2016年底,贵州全省茶园面积696万亩,综合产值502.2亿元。

今年年初,“贵州绿茶”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开创了省级茶叶区域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先河。成为贵州创建绿色农产品品牌的一个典型缩影。

除了积极向外宣传和申报,贵州特别注重产品品质的提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省农委、省质监局等多部门携手联动,严把质量关,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构建新型的现代山地特色农业体系,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建设。

目前,全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达3831个,赤水乌骨鸡、安顺山药等4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获农业部登记保护,省级优势特色产业园区431个。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加快,附加值显著提高,“绿色贵州”公共品牌越叫越响。

(责任编辑 / 顾海凇)

猜你喜欢

贵州蔬菜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蔬菜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农产品争奇斗艳
蔬菜也“疯狂”
贵州古驿道